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2篇
  95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皮浪怀疑主义是对晚期希腊哲学的独特总结,在把伦理学作为理论归宿的晚期希腊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旨在追求人生的幸福,并探索出一条求得心灵宁静的独特途径——悬搁判断.  相似文献   
22.
通过3个研究探讨异质性高自尊与物质主义的关系, 以及在自我威胁情境下异质性高自尊与物质主义的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研究1采用问卷法考察异质性高自尊与物质主义的相关关系, 结果发现, 安全高自尊者的物质主义显著低于脆弱高自尊者; 研究2通过要求不同高自尊者与吸引力高/低的同性进行对比操纵自我威胁, 然后测量外显物质主义, 结果发现, 在吸引力威胁情境下, 安全高自尊者的外显物质主义显著低于脆弱高自尊者的外显物质主义; 研究3通过虚拟的智力测验排名反馈操纵自我威胁, 然后测量内隐物质主义。结果发现, 在智力威胁情境下, 安全高自尊者的内隐物质主义显著低于脆弱高自尊者的内隐物质主义。据此可认为, 异质性高自尊既是解开高自尊与物质主义矛盾关系的切入点, 也是瓦解自我威胁与物质主义正向关系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3.
不显著结果(如, p > 0.05)在心理学研究中十分常见, 且容易被误解为接受零假设的证据, 并可能导致分组匹配研究的错误推断或者忽视被小样本的不显著结果掩盖的真实效应。但国内目前尚无实证研究对不显著结果的普遍性及其解读进行调查。本研究调查500篇中文心理学实证研究, 统计其摘要中出现与不显著结果相关的阴性陈述的频率, 判断并统计基于阴性陈述的推断准确性, 并使用贝叶斯因子对不显著结果中包含t值的研究进行重新评估。结果表明, 36%的摘要提及不显著结果, 共包含236个阴性陈述。其中, 41%的阴性陈述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出现偏差(如, 解读为支持了零假设)。对包含t值的研究进行贝叶斯因子分析, 结果显示仅有5.1%的不显著结果可以提供强证据支持零假设(BF01 > 10)。与先前对国际心理学期刊的调查结果相比(32%的摘要包含阴性陈述; 72%的阴性陈述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错误), 中文心理学期刊中报告不显著结果的比例更高, 且对不显著结果解读错误的比例更低。但国内研究者仍需进一步加强对不显著结果的认识, 推广适于评估不显著结果的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24.
研究旨在通过两个实验分别探讨主观社会阶层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发现:(1)主观社会阶层对亲环境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主观社会阶层感知高的个体更愿意保护环境并为环境活动贡献金钱.(2)物质主义价值观在社会阶层影响亲环境行为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即高社会阶层的个体物质主义程度较低并更加亲环境,而低社会阶层的个体则...  相似文献   
25.
韩琦  田立年 《哲学动态》2022,(11):26-34
青年毛泽东的《〈伦理学原理〉批注》以调和目的论和义务论、克服自我实现主义弊端的至善论思想为理论主旨,从结构上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一是以终极对子“心理”为核心的道德本体论思考,二是以个人主义和现实主义为内容的两大伦理学主张,三是心力为本的伦理学旨归。两大伦理学主张是其中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个人主义集中反映了价值原则,现实主义集中反映了真理原则。以“诚”为中心原则、以价值和真理及相互关系为根本逻辑形成的两大思想链条是毛泽东早年思维结构中的关键内容,对其实践性格的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此后其更加成熟的哲学思想提供了潜在线索。  相似文献   
26.
孙宁 《哲学动态》2022,(12):80-87
自罗蒂将塞拉斯的后继者划分为左翼和右翼两个阵营以来,这一划分一直被视作理解北美当代哲学图景的一个重要指针。这一划分尽管凸显了推进塞拉斯思想的两条线索,且得到了来自两个阵营的背书,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塞拉斯与其后继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该问题内部的复杂肌理可以通过语义学的视角得到澄清。比较布兰顿的语义推论主义、米丽肯的目的论语义学和塞拉斯本人的语义学方案将揭示出,在充分认识到差异的基础上,左翼和右翼塞拉斯主义者各执一端的理论方案可以在一幅整体性图景中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7.
黄翔 《哲学分析》2023,(1):134-147+199
激进生成认知(REC)认为心灵和认知的基础性状态和功能无需操纵表征内容,并坚持这种“基础心灵”的存在对认知科学哲学和心灵哲学来说是革命性的。REC的革命性特征受到一系列质疑。一些学者认为REC难以替代表征主义因而其革命无法成功;另一些学者认为它拥有内在主义特征因而难以具有革命性;还有学者认为它不符合革命性科学理论的标准。在分析这些质疑之后,可以提出一种以批判性能力为出发点来理解REC的革命性的新方式,并探讨该革命性会带来的更强的概念整合能力、更为宽广而融贯的自然主义和丰富的哲学后果。  相似文献   
28.
为更好地结合社群主义与儒家思想塑造现代权利观念,必须首先为儒家权利观念的存在辩护。当然,儒家权利观念有其独特之处,这主要体现在等级性与伦理性两个方面。虽然儒家权利观念有别于社群主义权利观所具有的平等性、普遍性和政治性,但却不能由此就对其加以否定。有鉴于社群主义与儒家思想之间既有契合之处,也有内在分歧,而且对当前社会所遇到的现代性危机而言,儒家学说有助于从本质上对其进行剖析和反思,所以权利观念的现代化构造不妨采取"儒家思想为体、社群主义为用"的基本模式,从而实现对社群主义与儒家思想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29.
心理健康服务的文化胜任力随着欧美对多元文化群体的重视而逐渐发展起来。该领域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论取向及相应的实践策略。内容取向关注静态的、结构化的文化胜任力; 过程取向则关注动态的、非结构化的文化胜任力。两种取向的异同体现了文化胜任力的研究和实践中对文化特异性和普遍性因素的平衡。在此基础上, 本文最后讨论了如何参考国外经验, 立足中国现实问题和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大背景, 来发展中国的文化胜任力。  相似文献   
30.
施媛媛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7):1108-1117
全球化带来了丰富的多元文化经验, 开阔了人们视野的同时, 也造成了认知负担, 进而可能引发对外文化群体的抵触情绪和排斥行为。多元文化经验的普遍性和两面性突显了对其进行合理管理和灵活应用的重要性。然而, 现有的文化能力的理论大多在全球化研究早期提出, 已经无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新变化。在文化会聚主义理论框架下, 将文化视为动态发展的系统, 建构以元知识为核心的多元文化能力模型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全球化问题。新模型的效用检验计划从文化知识管理和群际接触应对两方面检验多元文化能力在跨文化合作情境中的效用与机制, 以期为全球化环境中个人与组织开展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