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晚明时期,桐城易学异军突起,形成了以方氏学派为代表的易学研究队伍.其开创人物为方学渐,他继承了宋易义理学传统,重在阐述人伦性命之学;其子方大镇一脉相承,但开始吸收数易学理论;王宣、方鲲等人则潜心研究数易学,推演河洛;方孔炤改变了其家学以义理为主的传统,走上了数易学的道路,主张河洛即数,易是一大物理,初步创立了用数会通一切学问的理论.到方以智时集前人及家学之大成,主张虚空皆数,倚数究理,以数端几格通一切学问,建立了一个宏大的以《易》为主的哲学体系,创造了桐城易学的辉煌.  相似文献   
142.
皮锡瑞相信伏羲画卦,同意司马迁等人以文王重卦的观点,认为卦、爻辞都是孔子所作,并以“十翼”中的一些篇目出自孔子.皮氏论《周易》的作者和成书时代彰显了他对“汉学“的尊崇,体现了他崇经尊孔观念.由于他有着今文经学的立场,所以其对易学各派的评论也多受先人为主的经学观念的影响.皮锡瑞对王弼义理易学表示推崇,然而他并不忽视数之学.他从易学史的高度论述了清代易家之易学.在具体的治《易》方法上,皮氏有继承,也有创新.他推崇焦循以“假借说《易》”,还主张以汉碑证《易》.  相似文献   
143.
从卦爻辞的内容看其性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卦爻辞的形式和内容,我们把它分为三类;直接表述吉凶等断辞的;记述占的;单纯纪事,无吉凶等断辞的。从性质上来说,《易经》是一部老皇历式的著作。卦爻画表示的是日历。直接表述吉凶的卦爻辞记述的是时日占候。记述占的卦爻辞表述的是一些行为禁忌,其中的某些卦爻辞也应和时日有关系。单纯纪事的卦爻辞情况则较复杂,有些卦爻辞可能是祈使句,表示此卦爻所当时日内应做某事,有些则是记述的某时日内“名人”“名物”的事迹,供后人参考,有些则可能是些“半拉子工程”。  相似文献   
144.
中国古代逻辑方法论的源头——《周易》逻辑方法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易》的卦爻符号系统及其语义说明,已经使用了一定的逻辑方法.建立在阴阳两爻这种初始语言上的符号系统,有一套自定的格式语言和规则.《周易》中的其他逻辑方法,如关于“”的方法,关于“辞”的方法,关于“取比类”的方法,都有其正确、合理的方面,但也都有随意性的缺憾.这些逻辑方法,奠定了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源头基础,应当成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史研究领域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45.
邵雍根据先天《易》学和佛教轮回说,创立“元会运世说”,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循环往复的过程,而宋朝是“帝道可举”的时代。元会运世说是主观臆想的产物,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46.
易学与中医学的会通问题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一个特定的层面即思维方式的层面探讨了这一问题,提出“”思维是医易学共同的思维方式,是医易会通的交点。“”思维包括“”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型,本文认为“”思维方法是一种模型思维方法,“”思维模型有卦爻模型、阴阳模型、易数模型,五行模型、干支模型等多级同源、同质、同构的子模型。文章进而探讨了“”思维具有整体性、全息性、功能性、关系性、超形态性、时序性以及重直觉、体悟、程式、循环的特征,指出这一特征正是中医学理论的本质。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本质差别就是“模型论”与“原型论”的差别,两者各有优劣。文章还从“”模型角度提出了“修补”中医思维方式、促进中医学术发展的中医未来观。  相似文献   
147.
"感"·"象"·"数"--《周易》经传象数观念的哲学人类学释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浩 《周易研究》2005,(3):10-18
数观念是<周易>经传乃至易学中的基础和核心观念.历来对数观念的理解和解释,往往局限于数观念本身,而对<周易>经传的产生背景、以及其中的另一个重要观念--"感",则关注不够.本文从哲学人类学的视角,在考察<周易>经传的产生背景以及"感"、""、"数"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周易>经传中的数观念其实是原始时代的感性具体的思维方式及其宇宙观的积淀.具体说来,"数"也是"",它们本来都是"互渗"或"交感"的中介;换句话说,<周易>经传数观念的最终依据其实是感;数因感而蕴涵着向天道观和伦理观发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8.
推类逻辑就是基于“推类”的中国古代逻辑。易数推类为中医科学提供了一个有效工具,提供了一个有效地认识自然、机体(肌体)、疾病的方法。取比类是中医思维的核心,推类是中国古代医学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推类具有很强的具性,并以比类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9.
作为清代乾嘉学派的开山人物,顾炎武博通群经,兼采众长,遥于经义.在易学领域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他充分发挥文献考证的优势和特点,对汉代数易学、宋代"图"书"易学以及<周易>经、传和古韵都做过深人思考和系统研究,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学术见解,同时又借助<周易>和易学来表达经世的思想主张,体现了义理与致用并重的治<易>倾向,与先秦儒家<易传>一脉相承,研究中国易学史,应充分重视顾炎武的易学成就.  相似文献   
150.
"重构数"是<太玄>赞<易>的主要方法,扬雄由此开创了"以三为本"的玄数系统、"应于数"的取法则,其学说渊源主要为"老子生成说"、"天文历法说"、"自然音律说"、"阴阳五行说".这一"综合性创新"的数构建,注重<太玄>数研究的宋明思想家以"是否合<易>"为标准,对其评判也是毁誉参半,赞同者认为<玄><易>"道同法异",互为补充;批判者则立足<玄><易>义例差异,责<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