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刘彬 《周易研究》2003,(1):19-26
本文通过对《大戴礼记·易本命》中一段资料的分析,认为这段资料的言论被置于“易”的境域中,论说者是从易道的高度阐发万物性命之理的,其论说本于古易数,采用了“义理本于效”、即“观系辞”的阐述方式。由此,本文对《易传》“观系辞”和古籍中“义理本于数”的学术理路和阐述方式的合理性进行了哲学思考,从“”的本质入手,给出了其必然理由。  相似文献   
112.
唐初著名经学家、易学家孔颖达奉诏撰定的《周易正义》,是对自《易传》成书以来两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千百年来易学演变所进行的一次全面、系统的理论总结与发展,是对汉魏以来数易学与义理易学的承继、超越与创新,是汉魏易学发展的一部理论结晶之作.这部在易学及易学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易学名著的得以问世,乃根源于其特定历史时期的学术及政治背景.本文将对其学术及政治视野下的创作历史动因,加以审视与考察.总括言之,可析为三个方面:一,学术与政治走向统一的历史必然产物;二、立足王注、倡导义理的时代必然选择;三,博取众家、熔于一炉的学术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13.
赵杰 《周易研究》2002,(6):40-45
本文认为,本易理以诂易辞,由易辞以准易,这是尚秉和先生注解《周易》的基本原则,也是他独辟蹊径所发明的注易新方法。依据此一原则和方法,尚先生一扫东汉以来易家注易迂曲立说、穿凿附会之风气,穷究易理,广搜易,以易解易,以易证易,其对《周易》经、传的诠释,"六通四辟,若合符契"。由此不仅纠正了千百年来易家注易的诸多流弊和错误,而且也牢固地确立了尚秉和先生在易学史上的大师地位。  相似文献   
114.
<黄帝内经>中有丰富的<易>学数学内容.<内经>吸纳<易>学的"三才"之道,作为其理论建构的基础,蕴含着天人同构、天人之气相通的"天人合一"理念.天人相应是通过动态的阴阳的消息、四时的更替、五行的运转、八风的常正转换、及五运六气的运行来具体展现的.医、<易>皆注重"时"的作用,但<内经>更注重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而<易>则更重阴阳之间的对待与流行.<内经>理论与八卦"卦气"说有内在的联系.医、<易>皆注重天人合一,但前者更注重人与天的自然的合一,注重天地自然对人的生理病理的影响,而后者注重本天道以立人道,开天文以立人文,充满着浓郁的人文关怀.两种"天人合一"的思维理路非但没有根本的矛盾,而且具有内在的联系.人类可以同时追求人与天的自然的与人文的合一.  相似文献   
115.
季蒙 《周易研究》2004,(3):58-61
论文通过对<说卦>中纷繁的类现的讨论,旨在说明周易观取类思维的规律,从而接通中国学术中类思维的规律,指出类思维是贯穿在古代思想学说中最一般的规则.  相似文献   
116.
卦象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易学的一个重要范畴,爻、卦是解易的重要工具之一.卦不仅是理解<周易>卦爻辞的根本,也是春秋筮法占断的主要依据.从春秋时期<左传>、<国语>简单的卦,到战国时期<易传>稍具形态的卦说,再到汉代繁杂的逸说,卦说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并在不同时期对易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7.
《易龙图》简称《龙图》,陈抟著。陈抟(?—989),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周世宗赐之号“白云先生”,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984)赐号“希夷先生”。是北宋著名道士,其事迹充满传奇色彩。陈抟著述甚富,惜多亡佚;流传至今,可以确定为陈抟自著,并且体现了他的《易》学的,乃是《易龙图》及其序。《宋史·艺文志》著录《易龙图》仅一卷,传世有序文,可推知全书分“图”和“文”两部分,并且文字很短。南宋吕祖谦编《皇朝文鉴》,只收《龙图序》。宋元间道士雷思齐说:“由汉而唐,《易经》行世,几经传疏释之外,未有及于《图书》之文刊列经首者。迨故宋之初,陈抟图南始创意,推明数,自谓因玩索孔子三陈九卦之义,得其远旨,新有书述,特称《龙图》,  相似文献   
118.
正中国的园林建筑蕴含着三个字:隔、抑、曲,如同我们意识中的静、感、悟。一个"隔"字,园林建筑中是隔开的景区,使各个景区自成一个生命单元,一个生命整体。这样可以见园景的参差错落,富有变化,又可使人有施遇不尽之感,景外有景,外有,壶中天地于是变宽了,一勺水见出了深处,一拳石也葆有了趣味,这就如同静下来的你,思维中慢慢地除去杂念,静心养性,淡出云天外,坐看云起时。静下来心如海阔,情似天空,静静时一花一  相似文献   
119.
本文论述了清初五台山菩萨顶第一任大喇嘛“清凉老人”阿王老藏的生平法绩和他对五台山佛教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0.
之正说,是《周易》数一个重要内容。数易学家为了达到以注易的目的,极力推演《周易》固有之,“互体不足,遂及卦变,变又不足,推致五行”(弼《周易略例·明》),……中有,外生,使易学变成繁琐的数之学。之正说正是在这个的增殖和繁衍中产生,并和其它数思想一起构成庞大的数体系。本文试图阐述由《易传》当位说、失位说到汉末虞氏之正说的转变,揭示二者内在关系、之正说的价值及在易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不当之处,还请方家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