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9世纪以来的中国逻辑史研究,比照西方逻辑,仅仅将先秦的名辩学看成是中国逻辑史的主要部分。其间虽有对《周易》的涉及,但也是浅尝辄止。本文从《周易》经、传产生的年代,特别是《周易》经、传所蕴涵的逻辑内容与先秦名辩逻辑的代表人物孔子、惠施、邓析等人的思想对比,说明先秦易学逻辑对名辩逻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得出《周易》的经、传发轫了中国古代逻辑中的推类理论,而名辩学尤其是墨家辩学的推类理论则是对自《周易》以来的推类逻辑传统的总结和提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2.
和谐世界 从心开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诚 《法音》2006,(5):51-55
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终于圆满地落下了幄幕。这是中国佛教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举,也是世界佛教徒一次空前的盛会。来自世界37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僧大德、佛教学者、知名人士以“和谐社会,从心开始”为主题,围绕佛教的团结合作、佛教的社会责任、佛教的和平使命等议题纷纷撰写文章、发表灼见,会议共收到论文数百篇。可惜由于会期有限,本届论坛仅能安排79位代表作大会发言,且每人发言时间限定在8分种,难免有沧海遗珠之憾。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多了解大会盛况,亲聆法音,共沾法喜,本期特从大会发言中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章贡献读者。  相似文献   
143.
宋代项安世著《周易玩辞》一书,主张“因辞而测象”的治易路数,其学术风格兼重象数和义理。项氏《周易玩辞》一书,对元代吴澄产生了很大影响。吴澄的易学思路,基本也遵循“观象玩辞”的路数进行,其易学著作《易纂言》多处提及并肯定项氏观点。但吴澄没有在项氏的观点面前止步,在易象内涵、卦变理论和义理的理解等方面,表现出与项氏易学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4.
《文心雕龙》研究中与易学相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文心雕龙》归属于儒学汉易系统而非玄学化王弼易学的理论体系,《文心雕龙》研究中诸多有争议的问题都可获得较为明确而贯通的解答:《文心雕龙》撰著于郑学重立学官的齐代;因陶渊明与颜延之同属于玄学一脉且其文不合“折之中和”的儒家准则而未获作家品题;刘勰的“五材”说是建构在汉易五行说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45.
漆鸳鸯盒是曾侯墓所出土漆器的经典器物之一,造型上融抽象与具象、二维与三维于一体,简洁洗练而生动;装饰上流畅的几何纹与现实生活画面完整结合,是新图像系统生成的代表。它且凝结了老庄文化特色和楚艺术的精髓,具有极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6.
<易传>是现存系统解释<周易>古经的最早典籍,对后世历代学人诠解<周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周易>古经由卦爻符号和卦爻辞组成,卦爻符号与卦爻辞之间的关系便成为后世<周易>研究的关键问题.在<易传>作者看来,<周易>的卦爻辞是由圣人"观象"而来,圣人通过"观象系辞"来揭示易道.换句话说,<周易>所阐发的义理乃以象数为基础,象数蕴含着义理,义理脱胎于象效,二者如水乳之交融而不可分.而<易传>象数与义理合一的模式是以"三才之道"为其理论架构的.开天道以立人道,法天文以立人文,成为<易传>立论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7.
在六十四卦的多种排序之中,传本<周易>卦序、京房八宫卦序和宋人伏羲卦序最为突出.它们分别代表了三种治易思想:阴阳、五行、图数.易学在传统上被划分为象数与义理两类.通过对三种卦序及其和关思想的研究,我们认识到,易学研究所呈现的实际上是以象致与义理的两分法为经,以<周易>经传文、五行原理与图数的三分法为纬所形成的纵横交错的学术形态.所谓学术流派之分只是治学特色的区别,学者唯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才能充分认识易道.  相似文献   
148.
邵雍以声音、律吕为例得到的启示,就是形之上、下的贯通问题.他的具有宏观背景的"先天之学",以象数为中介,自时空角度做出形上层面的思考;并提示了认识论平台的出发点,由此为当时的儒学新体系构建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9.
本文认为,北宋儒者力图从儒学经典中去探求一种大中至正之道,将之上升为最高的理性原则和文化精神,即所谓天道或天理,并以之来制约王权在世间所具有的至高无上地位,为经世济民提供理论指导,这是北宋儒学复兴的深层动因之一,北宋儒者主要通过阐发<周易>之理来实现儒学的复兴.他们希望通过对理想政治蓝图的描画来规正现实政治生活的发展道路,为此,他们对历史发展目标、社会历史的结构及其变迁、历史发展的动力与规律等历史哲学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易学历史哲学思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北宋儒学的复兴得益于易学历史哲学诸问题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0.
易学与佛学都是东方文化的显学,也是中国学术理论中最具智慧的两门学问.在儒、道、佛逐步融合的趋势下,易佛之间的关系也日趋密切.晚明高僧蕅益智旭的<周易禅解>就是融通易佛思想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