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5篇
  40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北京地区中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本研究采用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测查了542名中学生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结果表明:(1)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有着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分量表项目间有良好的一致性。(2)从初三到高三,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没有表现出随年级增长而提高的趋势,甚至在时问管理、焦虑、信息加工等分量表方面有下降的表现。(3)女生在态度,动机,学习辅助和自我测试分量表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男生在信息加工分量表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4)优差生在学习辅助和自我测试两个分量表上的得分没有明显差异,在其余分量表上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2.
当今学术界对程朱易学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言朱熹易学继承程颐的学风而形成.一育程朱二者是敌派。对程朱易学的关系.尽管学术界的看法相距甚远。然而对其问具体的异与同.似乎至今尚缺专论。笔者以为.两贤对《用易》其书性质的理解各有不同,因而治易方法及其体例自然相异。伊川认为《周易》是明道之书。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其解说;朱熹则以《易》为卜筮之书.而以之解说《周易》之本义。但伊川也不曾否定《易》有卜筮之用,朱熹亦未尝言《易》中毫无义理。简言之.两贤易观中宾主相反而已。  相似文献   
93.
金祺  张艳 《中国道教》2001,(4):32-35
《道教义枢》是一部旨在“显至道之教法 ,标大义之枢要”的道教教义经典。编著者孟安排是生活于唐高宗至则天朝时期的著名道士。按照通行的观点 ,认为《道教义枢》是在借鉴先前问世道教教义巨著《玄门大义》的基础上编撰的。孟安排在《道教义枢》的序中谈及他编撰这部书的动机和方法时是这样说的 :其有支公十番支辩 ,钟生四本之谈 ,虽事玄虚 ,空论胜负。王家八并 ,宋氏四非 ,赭道正之《玄章》 ,刘先生之《通论》 ,咸存主客 ,从竟往还。至于二观三乘 ,六通四等 ,众经要旨 ,秘而未申。唯《玄门大义》盛论斯致。但以其文浩博 ,学者罕能精研 ,遂…  相似文献   
94.
谢灵运是中古山水诗的确立者,其人生与佛教关系至密。谢灵运的山水诗一方面极富于声色光影自然清晖之美,另一方面又即色观空,深蕴佛理。以上特征的形成,与他净土信仰的稳定心态及得益于佛学的取象理论有关。始宁山居期间他积极从事于佛教活动,创作了大量山水诗。这些作品,具有"山水不足以娱其情,名理不足以解其忧"的情理纠结,表现了儒家情志与佛教名理的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95.
基于主动推理架构的预测心智理论可描绘个人与媒介的动态耦合,揭示互联网革命的终局——“元宇宙”——在认知意义上的本质:接地的、具身的、内容愈发丰富的信息传播媒介终将成为互联网用户数字生活的认知龛位乃至生态龛位,个人与媒介终将在互动中实现有别于传统形态的意义建构:在更大的空间尺度和更长的时间跨度上,这种变化只是个人与媒介围绕主动推理的主导地位展开往复争夺的缩影。  相似文献   
96.
高雨 《周易研究》2007,(6):22-28
唐人李鼎祚的《周易集解》是现存最早的两汉象数易学文献,具有独一无二的文献价值。然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作为经学的解释文本是其所处时代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他以两汉以来的象数易学及唐代易学中的"新义"反对孔颖达的《周易正义》,反映了唐代易学发展的新动向;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强烈地批判了王弼等玄学派易学"以无为本"的哲学观念,在整个易学哲学发展史中,成为沟通汉代易学与宋代易学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97.
佛学中的“相”是纯粹形式,是无实质的空架子,“缘生说”将物我剖割为这些空架子,因而,物我之“现相”空、生命空、世界空。《易》之“象”是有生命意味、有实质的形式,它之生命意味源于物我本身固有的对立统一元素之间的相反相成。“象”有自体,因而,它不可还原为其他存在。物我所现之“象”皆真实不虚。熊十力由援“象”人“相”,到将“相”“象化”,展示了他出入佛老,彻底皈依儒宗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98.
"意境即是情景交融"这种传统看法,虽然在近年来受到不小的质疑和挑战,但是它对于意境范畴的核心阐释地位依然不容动摇.尽管不可以将"情景交融"看作"意境"内涵的唯一诠释,但是"意境"中的"情景交融"是不可否定的.  相似文献   
99.
心理理论在社会交往中起着关键作用,其认知过程包括对自我和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断及预测下一步行为.心理理论在不同个体间具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部分归因于与心理理论相关的神经化学物质如多巴胺、五羟色胺、催产素、血管加压素等.来自不同群体的研究结果还发现,与这些神经化学物质有关的基因多态性,如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多巴胺D4受体基因、5-羟色胺受体基因、催产素受体基因等都与心理理论的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