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扬州地处苏中地区,特殊的自然及社会环境使扬州具有独特的人文色彩。扬州灯彩是艺人借助花灯这一器物,运用简练、夸张的色彩装饰语言进行表现的民间艺术,它承载着区域民众特有情感及愿望。灯彩,又叫"花灯",是"主供观赏或装饰的节俗灯具艺术,也是社火中具有相对独立观赏价值并起着载体道具作用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2.
三代以来以礼乐、"三才"与阴阳所构成的宇宙观和社会人生观是古人文化视野中最大的解释系统,广泛地闪现在古代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并贯通于古人关于天、地、人三界的理解中,成为中国古代知识系统与信仰体系的核心所在。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清理了礼与乐不同的质态特征与精神品格,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与普遍联系,以及在"六艺"传统中的价值与地位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3.
借鉴人类学关于仪式的研究成果,探讨传统儒家之礼对个体身心进行调节和实现社会整合的内在机制。儒家对礼进行建构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具有审美意味的象征符号,展演了内在的伦理精神和道德理念,释放了个体的感性情感和欲望;通过赋予和强化个体的社会角色与身份,礼为个体生命的价值实现提供了一个构建意义的场域,同时也完成了对于个体的社会调控。  相似文献   
44.
由于长期的男权意识对女性所施加的影响,以及男女在心理和生理层面存在的差异,中国女性油画艺术在语言表述方式上呈现出一种不同于男性的特点——女性艺术家大多选择了象征与隐喻的绘画语言表述方式,语言形式显得较为隐晦,其作品呈现出比较含蓄并略显压抑的特点。  相似文献   
45.
提及豆子,大家都知道它很小,小到很多人都会忽视它的存在,甚至忽视了它的生命。殊不知,这小小的豆子却成为犹太人积极向上的精神象征。犹太人说,这世界上卖豆子的人应该是最快乐的,因为他们永远不必担心豆子卖不出去。卖豆人在豆子卖不出去的时候,可以拿回家,磨成豆浆,向行人兜售,如果豆浆卖不成功,可以制成豆腐,豆腐卖  相似文献   
46.
柔的魅力     
牛,是勤恳、任劳任怨的象征,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为民之心永远活在人民心中;马,是奋发、勇往直前的象征,具有龙马精神,方能马到成功。  相似文献   
47.
在<说文解字>中称"凤,神鸟也";郭璞注的<尔雅>称凤为"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集众多动物大成之美的凤凰五色俱备,五义俱全."凤"是一种被神化、美化、理念化的祥瑞神灵鸟的形象,古代文献<礼记·礼运>日:"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先秦时期,以凤喻人喻己的唯有楚人.  相似文献   
48.
投壶活动在我国历史非常久远,至迟在周朝时期已成为大型宴饮礼仪上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由于它可能是承袭射礼而来,有着许多繁琐的礼节;后经秦汉时期的民间化、民间宗教和道家求仙思想的影响,约在魏晋时期被纳入道家视野,并成为道教仙境的文化象征。下面从史籍、图像和出土文献等几个方面试述这一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49.
在现代设计中,借鉴传统图案造型作为创意元素,注意以下五项借鉴原则(一要去粗取精,提炼概括,达到"简练生动";二要富于想象,善于串联,达到"形神兼备":三要把握态势,烘托气韵,达到"气势流畅";四要寄予象征,寓意吉祥,达到"意味深长";五要互借互用,组合共生,达到"别开生面")就可以在完成设计主题的同时传达出具有民族文化意象的独特信息,形成富有个性和文化内涵的设计形象.显示出悠久中华文化的独有魅力。  相似文献   
50.
赵曼如 《美与时代》2013,(7):118-120
符号与意象在广告中的运用,都需要广告受众自身的创造性理解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也正是因为符号学及传统文化积淀中的意象理论,使广告的形式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透过指示物的单纯表现向广告背后深层的意象追寻才是当今广告的制胜法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广告及广告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