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五台山显通寺座西向东的山门内,左右两边屹立着两通青兰色的龙虎碑。石碑,上无碑额,下有方形碑跌,碑身上分别镌泐着“龙”、“虎”二字“龙”“虎”二草,起笔有结,落笔有起,筋节分明,气脉绵亘,藏有龙腾虎跃之势。宇模豫章笔体,苍劲郁拔,淋漓酣畅,法意相彰,是一对海内罕见的珍贵草书。因此至五台山旅游观光者,无不到此观赏一顿,评赞一番。那么,此碑是何人、何时写的?  相似文献   
92.
如海 《佛教文化》1997,(4):25-27
山川满目时为何泪沾衣唐代有一位朝廷高官,权重位高,名满天下。人生得意之际,忽一日行经山西境内,他举目四望,不觉心有所动,一时悲从中来,当下赋诗一首: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以后人眼光来看,这诗说不上有多新鲜,但真情发露耳!不过,最令我大惑不解的是,山川满目,为何会惹动泪下沾衣?要知道,这诗的作者可不是什么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而是宦海弄潮儿、久经考验的政治家哪!这疑问存于胸中甚久,名山大川也算过眼不少,也算山川满目,但基本上无动于衷时多。直到这一回,自北京西…  相似文献   
93.
读老琐谈     
《老子》五千言,历来版本各异,注家甚众,故断句,释文,歧义存焉。近读张松如周志的《老子校读》(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深感作者将“古今聚讼,迄无定诂”(《校读》第3页)的老义译释得如此信达,实在是功力不凡。  相似文献   
94.
初读此字,心中一愣。此字笔意甚深,读来有云深不知处之感。若以甲骨、钟鼎观之,则甲骨、钟鼎中并无此字;若以秦篆、汉隶辨之,则亦仅存影迹而已。读字如听曲,秦风汉韵,飘忽来去,仅隐约其问。读字又不同听曲,雪爪鸿泥,仍有迹可寻。仔细辨看,发现作者是用汉隶的方圆笔起收,用钟鼎、秦篆笔意行进。笔法是在横、  相似文献   
95.
学习传统是为了能够传承、发扬传统,并在掌握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与创造。山、石、水、云是中国山水画中经常出现的要素,着重选取山水画中的山石画法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96.
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大理石雕像,高235厘米,创作于1513-1516年间,收藏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16世纪初,教皇尤里乌斯二世想给自己修建一座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陵墓,并将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招来为他工作.在陵墓的雕塑中,最著名的就是这尊《摩西》雕像.  相似文献   
97.
凉月 《佛教文化》1994,(1):20-21
那是初春时节,我正南行采访游历,到广西柳州,落脚友人处。一日偶翻友人案头,见《三乘教义》、《佛学概论》两书,著者释宽能。我心里顿时一喜,即拜读至深夜。在此之前,我已久闻这位比丘尼大德的声名,知其学问精湛,对佛理别有慧解,只可惜一直无缘见到法师的著述。今日宿愿已偿,自然感到不虚此行。后与友人谈起,才知道法师圆寂前所居的洗石庵就在桂平西山。于是马上想到,到桂平西山去。  相似文献   
98.
水边读石     
近年来,广西红水河“大化彩玉石”风生水起,引得全国各地奇石爱好者纷纷慕名前来采石、买石。在红水河临河的一家家奇石店铺前,他们赏玩着店家从河里打捞出来的各类奇石,不断有人和卖家讨价还价,成交后付钱出门,然后,转入另一家铺面,继续讨价还价。  相似文献   
99.
本文以《南山宗统》和《律宗灯谱》为中心,以历史地理学的统计方法探讨清初律宗的传播情况。明末清初的律宗是以如馨古心为开创,三昧寂光继起,见月读体为集大成,文海福聚为法脉余韵,区域上以北京和江苏为中心,形成古林系、千华系、圣光系、愍忠系等派系;同时,北京法源寺存在"愍忠系"与"千华系"之争,灯谱亦体现出各自的派系意识。  相似文献   
100.
本文主要讨论了上博<周易>的三个问题:第一,把第一简原释为"击"的字改释为"动",第二,根据第九简"原"字的写法,认定尚秉和先生释"原筮"为"野筮"是正确的.第三,把第十二简原读为"终"的字,改释为"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