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佛教典籍中,比较起来,《法句经》并不是很有名,然而它却是一部值得向广大佛学爱好者推荐的重要的佛教经典。大家知道,佛祖释达牟尼生前,他的关于佛教的学说并没有形诸于文字,而是由弟子口口相传。释地涅梁后,弟子们通过集会的方法,“结集”他仿学说,形成以经、律、论“三藏”为主要内容的最初的佛教典籍,其中的“经”藏系指现在的四部《阿含经》。《阿含经》是释迹所创佛教学说及其生前经历的最原始的记录,是探寻佛教原始教义的基本依据。而《法句经》便是与《阿含经》有着直接关系的~部经典,它是哪可含经》及早期律藏典籍中…  相似文献   
12.
巍巍匡庐 ,横空出世 ,南国重镇 ,江右名山。黄帝赐号使者 ,大禹治水其间。匡俗老聃修仙之宅 ,秦皇汉武巡狩之区。东汉张陵 ,弃官入庐山为道士 ,后创立道教被尊为天师 ,是庐阜乃道教发祥之地也。迨至晋宋 ,陶渊明描绘桃源 ,陆修静编集道藏 ,一图化境 ,一传经典 ,虚实相映 ,道益生辉。唐咸通时 ,吕岩游庐山 ,爱此峰泉林壑 ,道迹遍及山南北。宋陈抟传受易经心法于庐山异人 ,周敦颐著太极图说于莲花峰下。明初周颠 ,助洪武统一天下 ,遂有天池及御碑之祀。清光绪三十一年 ,静阳子重建仙人洞道院 ,供吕祖其中。三十二年秋 ,庐江道人熊十力 ,来洞宣…  相似文献   
13.
沈海燕 《法音》2009,(7):25-30
天台智顗(538—597)的佛教哲学被誉为圆融哲学,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当与其独树一帜的宇宙时空观有很大的关系。通过研究智顗的著作《法华玄义》,  相似文献   
14.
妙华 《佛教文化》1994,(6):22-24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在《佛教文化》上不见“经典导读”久矣!这里牵涉到一个办刊宗旨问题,《佛教文化》既不是纯粹的宗教内部传教刊物,也不是普通的以世俗文化为内容的文化刊物,如果单纯地强调刊名中的任何一边——“佛教”或“文化”,都是人为地割裂“佛教文化”这个统一体。为此有朋友问,《佛教文化》究竟是在教内还是教外?我指着寺院建筑中轴线说,既不是大雄宝殿,也不是钟鼓楼,《佛教文化》是沿着这条中轴线穿过山门通往寺外的大路。“经典导读”栏目就是把寺外的人们领进门来的那位导游,今后当然要加强这个栏目(这也正是读者呼声很高的一个要求),从本期开始即有针对和有计划地考虑选题,把读者需求最为迫切的那些经典排列出来,约请大德和专家来做“导读”,相信会得到读者的支持。当然,形式仍需注意活泼多样,有“文化”意蕴,比如佛教史上大量嘉言懿行、文化典故也是很好的导读材料,有益于我们增进对佛教文化的认识,故本期同时还发表了一篇《佛门名对》。  相似文献   
15.
陈兵 《法音》2007,(12):4-11
诸法无我,为佛法三法印的核心,此所谓无我,应为真俗两大方面的统一。就真谛言,无我之"无"所否定的,是众生误认的即五蕴、五蕴中、五蕴外常一自宰之"实我",此实我非有;就俗谛言,假我非无,此  相似文献   
16.
释慧林 《佛教文化》2013,(1):118-120
有人来问我:什么是禅?这不难回答。禅就是真如妙心,禅就是诸法实相.禅就是清净心、平等心、平常心,就是看破放下,就是自在解脱。但是,我又轻声地问自己,你真的懂禅吗?究竟什么是禅?说到中国佛教的禅,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六祖坛经》。在两千多年的中国佛教当中,只有这样一部中国人自己记述的佛教典籍,被称之为“经”。作为这样一部珍贵的佛教文献,《六祖坛经》为我们展现了公元七、八世纪,中国禅宗史上,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透过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北宗神秀、菏泽神会、青原行思等众多祖师的身影,我们或许可以从中领略到“禅”的身影,或许可以从这样一部《六祖坛经》中,找到我们谜题的答案——究竟什么是禅。  相似文献   
17.
儒佛关系历来是探索佛教中国化问题中的热点。在充分剖析魏晋南北朝儒佛关系论利弊得失的前提下,以实相为视域,详细地分析了智颧儒佛关系论的殊胜之处,认为智颧从实相层面破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融合儒佛关系基石的形神依据,使儒佛关系从外在比附所寻得的雷同升华至内在义理的契合,从而为儒佛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龙树与智顗实相思想的异同关系是天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学界代表性观点的介绍和剖析,本文认为智顗实相思想不仅没有违背龙树确立的中道缘起的实相原则,还使这一原则超升至“妙有”之境界,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了龙树实相思想。  相似文献   
19.
《大智度论》的宗旨是宣扬菩萨行,主题是“般若波罗蜜”,禅观也围绕般若而展开。般若所行之境为“实相”,故论中主张“禅定是实智慧之门”①,即求证佛教真理的方法,称为“实相禅”。禅是般若的助缘,以般若正观为尊导。禅修的基本原则是“从空法起禅定”,即以“不可得空智”和合诸法而修。论中还介绍了一个重要的实相观:空假观。  相似文献   
20.
佛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基本思想是:“空性是诸法(宇宙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实相,缘起法则起,缘散法则散”,不同事物的实相在空性系统中是有区别的。修行者在空除一切执著的实践中体认了诸法的实相,就有了“空慧”的思想和“无我慧”的世界观。这是一种对世间人生观的超越,他慈悲喜舍,营建人间充满仁爱的言、行、精神,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促进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