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6篇
  45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31.
正话反往往比正话直更有服力和感染力。对于“论敌”来,正话反更具杀伤力。  相似文献   
432.
熊十力是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新唯识论》的出版,标志着其思想体系的成熟。考察该书,熊氏虽然借鉴了大乘佛教境、行、果的次第,将释家成佛之路置换为新儒家的成圣之路,但其"本心"论思想却并非是对佛学的发展,而是一种根基完全不同于佛教缘起论思想的"基体"。事实上,"基体"在中国古代儒道思想传统中一直占据主流地位。熊氏构建自己思想体系时牢牢立足于此,对大乘佛学进行了融摄和吸收,从而实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33.
乾嘉学术是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折的关键时期,本文以龚自珍为中心,讨论乾嘉学者如何反省、定位清儒自清初以来的学术分工,从学术发展的角度阐释清代多元学术现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434.
此为《异于去是》的第一章,其中概括地提出了书中随后将分章专题论述的全部主要思想。莱维纳斯所关注的是作为主体的主体如何可以超越去是而成为一“我而为他(人)”者。凡物皆欲去是其之所是,并皆欲在其去是其之所是之中坚持住自身之所是。于是诸去是者在坚持自身之是时即互相冲突。而主体之为主体,或主体之主体性,则相对于此而构成一“例外”:在应于他者之时,我对他者之“应”即成为我对他者之“应—承”,亦即,对他者之承担,或为他者负起责任。此应承则来自于我之暴露于他者,来自一种比所有被动都更加被动的被动性。此章共分十节:一、去是之他者;二、去是与关心;三、与所;四、主体性;五、对他者之应承;六、是其之所是与表示;七、感受性;八、去是与外于去是;九、主体性不是去是的一种样式;十、(全书的)论述路线安排。  相似文献   
435.
给心灵转场     
在一个草场放牧后,牧人总要换个草场,这叫转场。不同的草场,不同的泉源,就会让马牛羊长得膘肥体壮。人生也是一样,要适当调整自己的生存环境,善于调适自己的生活心境。正值花样年华的中学生尤其应做到。中学时代的环境不由人掌控,但心境到底还是自己营造的。甘于落后,马放南山,自卑懒惰不可取。偏执一隅,焦虑成灾,自虐钻尖也是不可为。  相似文献   
436.
本文主要系对帛书<衷>篇前半部分的解读,作者不仅对<衷>篇所释诸卦之文字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训释.而且又将其所释之义与今本<易传>及汉魏诸家之参照互通,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和看法.如,认为<衷>篇解卦时使用了"旁通";通过文句格式的比较,发现<衷>篇前文所释诸卦之文字应早于<衷>篇后文及今本<系辞·下>的"三陈九卦";通过对<卦>相关文字的解读,证明在今、帛本"天地定位"章的差异问题上,应以帛本之为是.  相似文献   
437.
苏恩 《天风》1996,(10):22-23
基督徒对于奉献要有认识。为什么要奉献?奉献有哪些意义?不然的话,奉献只是表面形式,看人家奉献,自己过意不去,也来勉强奉献一点儿,实际上不是甘心乐意,是被动,得不到神悦纳。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奉献的目的与责任。故此我提几点,给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38.
李爱莲 《天风》2015,(3):56
"爸爸,您觉得,我应该去参加暑期课程吗?"这天晚餐后,读中学的小女儿加加困惑地问道。有一年暑假将至,加加的学校提供了一些课程,学生们可以选择是否要自费参加。该不该参加,以及如何为这段时间做最好的安排,显然让女儿思考了好一阵子。不输在起跑点上"你为什么想去上课呢?""嗯……因为同学们几乎都  相似文献   
439.
440.
本文认为,孟、京“卦气”渊源颇久,先秦《易》中已数见之.西汉孟、焦、京承古法“卦气”并使之体系化.至东汉,郑、荀、虞《易》中,“卦气”得以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