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性灵说"是林语堂文艺美学思想的核心,却曾在中国遭遇到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这主要是由当时的政治因素造成的。在跨文化视域下重新加以审视可知,这一思想虽然受到西方某些文艺理论的激发,但主要建基于对中国本土文论的继承与发展,不但推动了本民族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中的现代转换与传播,而且还对西方思想界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并促进了中西文化的融通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2.
两汉之际阴阳五行说和谶纬说的流行,是汉代思想史上值得研究的特殊现象。汉代的阴阳五行说肇始于董仲舒,至西汉后期而盛行,大讲灾异,推演比附,以至皇帝下诏、大臣的更换、不同政治集团之间互相攻击都要引用阴阳灾异。成、哀以后,由于社会局面动荡,险象丛生,图谶之说又大肆传播,王莽篡汉,即利用这种妖妄邪说作欺世惑众的工具。至东汉光武“宣布图谶于天下”,谶纬即被视为“国宪”,敢于表示不信者甚至有被杀头的危险!阴阳五行说和图谶说实际上都是为神化皇权统治而制造出来的,打的是“尊经”、“崇圣”的旗号,但它们与原始儒学中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相对立,也是思想史上的一股浊流。面对汹汹浊流,儒学内部具有卓识的、正直的人物勇敢地加以批评抵制,才避免了民族文化思想因迷信邪说盛行而倒退。  相似文献   
143.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明阶段,用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命题来解释: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产生了“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从那个时代开始,在这几个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人们已经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我国古代的美学思想体系正是于这个时代建构在阴阳五行观念思维模式上的中行思想.即“以法自然的人与天调为基础,以‘中和之美’为核心,以宗法制的伦理道德为特色的美学思想体系”[1].这种中国人特有的“关联思维”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国古代人们的宇宙观念以及生发的哲学思想和态度,也塑造了中国人特有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4.
正直到因其他采访无意间接触到了正在创业的大学生,我才对"创业"的话题格外重视起来。像所有创业者一样,那个已经办了休学的大学生说起自己的创业项目时口若悬河。尽管他们的产品还没做出来,甚至写程序的技术人员还没找到,但是他依旧成竹在胸地向我描绘他们的创业项目将会书写出怎样一片美好的未来,直说到嘴角堆起白沫。当他介绍自己的创业团队时,则更是浮夸——"我是CEO,这是毫无疑问的;小张是CIO,收集信息;小李是CFO,管财务;  相似文献   
145.
诗歌中用以起兴之物或事不仅可引出他物或事,而且还有讽喻、象征的意义,对我们理解诗歌内容的构建、主旨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起到恰如坐标一样的导向与辐射作用.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诗实际是用<周易·井卦>来起兴的.他将"讽喻王不明,贤人修已全洁而不见用,怀才不遇,而心中恻怆"这一主旨,通过该诗的"爱情悲剧",导向和辐射到当时的政治现实.他极有可能是通过该诗来讽喻皂帝,反映其对永贞革新的态度,并对因革新而遭打击的官员表示深深的同情.  相似文献   
146.
贤达 《法音》2001,(12):18-26
印顺导师《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是了不起的。自中国法相宗集大成者慈恩大师之后,中国僧人对有部和经部论书的研究大多是为了学习唯识思想,很少人是出于研究有部或经部本身的目的。虽然在民国时期受日本佛学界的影响,曾经出现过研究《俱舍》的热潮,但对这两个部派能作系统研究并撰有专门论著的学者在中国佛教史上极少。所以,印顺导师《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是中国千多年来在部派佛教思想研究史上的一块里程碑。一、关于《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特点比较、评判然后取舍的论证法,…  相似文献   
147.
普陀夜遇     
许颖 《佛教文化》1993,(1):25-25
明天就要离开普陀山了,心里怅怅的。傍晚,我查看着普陀地图,发现一个叫“杨枝庵”的小庙,导游没有安排,而且离驻地很近,便决定独自前往。从杨枝庵出来,天已经全黑了,在那里,慈祥的老方丈让我随众做了趟法事,虽然感觉新鲜,却累得腰酸腿乏。下山的路还算宽阔平坦,可因为没有丁点的光亮,只是一道绵延的黑暗。我一个女孩子独自在其中穿行,尽管心中极肯定,在圣洁的佛地是不会遭遇到任何恐怖和伤害的,却也不免惴惴地落脚,惴惴地因轻微的风吹草动而四处张望。好容易走到了可以望见海面的岔路口。  相似文献   
148.
周莹 《四川心理科学》2014,(17):134-13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三框《让生命之花绽放》。  相似文献   
149.
一、对“三疑课堂”的理解 “三疑课堂导学”,是指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引导学生“质疑、探疑、解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合作学、同伴互动的习惯,以及质疑探究的精神。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由“苦教”向“乐学”转变,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0.
清华简《筮法》的问世,使我们在探索"卦气"思想来龙去脉的进程中又迈进了一步。首先,清华简《筮法·至》的"四正之卦见,乃至"及相关卦象,与卦气思想中"四正卦"之说相契合。其次,从挂扐数"五、九、四、八"及"太乙九宫占盘"来看,《筮法·得》所谓春夏秋冬"见八"、"见五"、"见九"、"见四"与《淮南子》等所记各月对应数字"八、七、五、九、六",皆言"卦气"并用于占。再次,《筮法·卦位图、人身图》中"雷树收藏"对应"震劳兑罗",与《易纬·稽览图》中《震》《离》《兑》《坎》表征"生长收藏"相类;《筮法·四季吉凶》中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按"八卦卦气图"顺时、逆时方向发生由吉(大吉、小吉)转凶(小凶、大凶)的变化过程,又与《春秋繁露》所载阴阳二气消长盈虚同途,再次证实简文中"卦气"思想的印记。清华简《筮法》多节内容,汉代皆有所承,且与今本《周易》"卦气说"存在诸多相融、相通之处,"卦气说"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