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6篇
  6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作为方法的《论语》研究"不仅拓展了《论语》及孔子思想的跨时代生命力与跨文化视域,其自身亦可成为能动的主体来推动研究者主观立场下的哲学、思想或学说。近现代日本哲学思想家武内义雄、和辻哲郎、白川静的《论语》研究亦呈现出作为方法的一个侧面。武内的《论语》研究奠基于文献考据学与思想史学,并以后者阐明《论语》最古层的思想,借此建构自身的中国思想史。和辻的《论语》及孔子思想研究虽采武内的最古层说,但对《论语》结构的分判与武内不同,而采自身伦理学的立场,其判释基准并非"思想的变迁史",而是"在于关系(共同体、共同文化圈)之中"。不同于前两者,白川静以自身文字学体系下的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史观来研究《论语》,认为孔子的思想不应和殷商以来的宗教、巫术完全切割。此种带神秘主义色彩的孔子形象与武内、和辻的作为理性主义者或伦理学家的孔子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22.
20世纪40年代,钱穆与缪钺就战国秦汉之际的"新儒"展开讨论商榷。钱穆揭橥"新儒"之说,并从宇宙论方面揭示其所受道家哲学的影响。缪钺通过思想史的考察,强调阴阳家对"新儒"及秦汉思想的作用。钱穆和缪钺"新儒"说具有不同的问题意识,也存在着方法论的差异,彼此又有吸收借鉴,对现代儒学研究和当代语境中的"说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3.
寺庙拾趣     
喇嘛的名片在曲德寺,旦增喇嘛对我们的到来极为欣喜,换了新袈裟和我们合影留念。正手忙脚乱之际,同行的两位女记者飘然而至。我把她们拉到旦增喇嘛身旁,呼喊着让按快门,谁料旦增喇嘛视若无睹,抽身而退。我正不解之时。  相似文献   
124.
普陀夜遇     
许颖 《佛教文化》1993,(1):25-25
明天就要离开普陀山了,心里怅怅的。傍晚,我查看着普陀地图,发现一个叫“杨枝庵”的小庙,导游没有安排,而且离驻地很近,便决定独自前往。从杨枝庵出来,天已经全黑了,在那里,慈祥的老方丈让我随众做了趟法事,虽然感觉新鲜,却累得腰酸腿乏。下山的路还算宽阔平坦,可因为没有丁点的光亮,只是一道绵延的黑暗。我一个女孩子独自在其中穿行,尽管心中极肯定,在圣洁的佛地是不会遭遇到任何恐怖和伤害的,却也不免惴惴地落脚,惴惴地因轻微的风吹草动而四处张望。好容易走到了可以望见海面的岔路口。  相似文献   
125.
理诤  后素 《佛教文化》1994,(1):36-37
《佛教文化》期刊社的社长吴立民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常有人来向他求教。在众多的求教者中有一些人老是盘根究底,总觉得吴先生有什么修行妙法不肯开示,而对他指出的扎扎实实、勤修苦练的要求则摆出一付“这个我早知道”的样子。  相似文献   
126.
天人关系是儒家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从先秦开始,辩析天人即构成了儒家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而由此形成的人文传统则绵绵不绝。明清之际,以天崩地解的社会震荡为背景,天人之辩获得了更为深刻的历史内涵,并进一步展开于儒家价值体系的各个侧面。当然,时代的变迁使明清之际诸儒在延续传统的同时,又对天人关系作了新的定位,后者从一个视角展示了明清之际儒家价值体系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7.
两汉之际阴阳五行说和谶纬说的流行,是汉代思想史上值得研究的特殊现象。汉代的阴阳五行说肇始于董仲舒,至西汉后期而盛行,大讲灾异,推演比附,以至皇帝下诏、大臣的更换、不同政治集团之间互相攻击都要引用阴阳灾异。成、哀以后,由于社会局面动荡,险象丛生,图谶之说又大肆传播,王莽篡汉,即利用这种妖妄邪说作欺世惑众的工具。至东汉光武“宣布图谶于天下”,谶纬即被视为“国宪”,敢于表示不信者甚至有被杀头的危险!阴阳五行说和图谶说实际上都是为神化皇权统治而制造出来的,打的是“尊经”、“崇圣”的旗号,但它们与原始儒学中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相对立,也是思想史上的一股浊流。面对汹汹浊流,儒学内部具有卓识的、正直的人物勇敢地加以批评抵制,才避免了民族文化思想因迷信邪说盛行而倒退。  相似文献   
128.
周联华 《天风》1994,(7):4-6
二、讨上帝喜悦的活祭 1、圣洁的 保罗的意思是说:活祭就是这么作,这样作是圣洁的,成圣的。你是一个有上帝恩典的人,你因这个缘故,你要与世上的人有所不同,不是外表的不同,而是内心的不一样。你是基督让你成圣的,不管你的身体是干净或不干净,或涂了泥巴在身上,这没关系,我们说的洁净不是外表的洁净,而是内心的洁净。比如这里有个碗,它的外面虽是脏的,但里面是干净的。  相似文献   
129.
安礼章第六 此章分为两段。第一段:以排比的方法,对仗的文体,述发了明辨盛衰、通晓成败、审察治乱、追本溯源、揆度未来的“韬略”。 第二段:总括了全书的中心思想和目的。 怨在不舍小过。  相似文献   
130.
从“心性本净"到“心性本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贵华 《法音》2002,(9):10-19
心性问题在印度佛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中国佛学中,更成为了核心问题。中国佛学相对于印度佛学的转折性发展,正是围绕一种新的心性说展开的。吕贗先生曾经对印度佛学和中国佛学心性说的特质予以总结。他认为,印度佛学关于心性的思想是“心性本寂”,即“性寂说”;而中国佛学关于心性的思想是“心性本觉”,即“性觉说”犤1犦。在这样的区分下,吕先生本着印度佛学唯识学的立场,认为“性觉说”是对佛教的背离,对之进行了激烈的批评犤2犦。吕先生的观点,作为支那内学院对中国佛学进行反省的努力之一,对现代中国佛教界乃至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