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2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50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研究探讨学习判断孤立效应产生机制及其作用方式.设计2个实验,实验1探讨学习者的元认知监控水平对学习判断孤立效应的影响;实验2探讨元认知监控影响学习判断孤立效应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学习判断的孤立效应产生机制是元认知监控,其作用实现方式有两种:第一是促使学习者在编码阶段对孤立项目给予特殊资源投入,因此对学习结果的实际感觉产生较高的学习判断值;第二是使学习者在编码阶段产生会对孤立项目给予特殊关注的印象,由这种虚拟的印象产生较高的学习判断值.  相似文献   
992.
中-英双语者语言理解中非加工语言的自动激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长时重复启动范式探讨母语为汉语的中-英双语者语言理解中非加工语言的激活状况。实验1和实验2使用词汇判断任务, 实验3和实验4使用概念判断任务。在每个实验的第一个小实验中, 非加工语言是英文, 在每个实验的第二个小实验中, 非加工语言是中文。实验1和实验3探讨学习阶段的非加工词在测验阶段呈现时能否出现长时重复启动效应, 从而检验双语者语言理解中非加工语言有没有自动激活; 实验2和实验4探讨学习阶段的非加工词在测验阶段以翻译对等词呈现时能否出现长时重复启动效应, 从而检验双语者语言理解中非加工语言的语义有没有自动激活。总的实验结果表明, 母语为汉语的中-英双语者在语言理解过程中, 加工一种语言(目标语言)时, 非加工语言(要求被试忽略的另一种语言)会自动激活, 但在词汇任务情境中, 非加工语言只在词汇层面上激活, 其语义不会自动激活, 而在概念任务情境中, 非加工语言的词汇层面和语义层面都会自动激活。  相似文献   
993.
语言认知中眼动和ERP结合的理论、技术路径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语言的产生和理解具有高度的实时性。眼动和ERP技术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 可以在线测查语言认知加工过程。然而, 两种技术手段都各有利弊,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互补, 从而为揭示语言加工的特点和机制提供行为和电生理证据。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 详细分析了语言认知中眼动和ERP技术结合的必要性, 即注视和加工的耦合程度以及眼睛和大脑的加工速度; 准确阐述了眼动和ERP结合的技术路径, 即眼动和ERP单独记录、ERP结合眼电分析、眼动和ERP同步记录, 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具体介绍了眼动和ERP结合在语言认知研究中的应用。最后, 对眼动和ERP结合在未来研究中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4.
从类别学习和分类运用(包括非人类对象分类和社会分类)两个方面阐述了分类的神经机制。类别学习主要与新皮层、内侧颞叶、基底神经节、中脑多巴胺能系统有关, 不同类别的学习会激活这些神经系统间不同的连接。对非人类对象分类时, 不同类型、级别、熟悉度及相似度类别分类的神经机制不同, 分类对象的清晰度、类别不确定性会影响分类的神经机制, 在分类进程的不同时段会出现对应的ERP指标。社会分类时个体先注意到外群体再加工内群体, 且对内群体的加工更深, P200和N200是对内、外群体区分的特异性波, 内外群体分类时, 内群体激活梭状回和扣带回后部, 外群体激活杏仁核。文章最后比较了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分类神经机制的异同, 并指出社会分类和非人类对象分类神经机制的整合以及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分类神经机制的比较是今后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5.
感数(subitizing)是对小数精确而迅速的知觉, 它反映了有机体的一种基本数量表征能力。研究者曾一度认为感数是一个前注意的并行加工过程,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感数是需要注意资源的, 但是注意资源假设不能有效解释感数与计数的分离。为解决这一困惑, 本文综述了感数和视空间工作记忆的相似性,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观点来解释感数的认知机制:视空间工作记忆容量决定了个体一次能精确知觉到的客体的数量, 而注意决定了哪些信息进入视空间工作记忆。  相似文献   
996.
述情障碍成因的认知及社会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述情障碍本质和形成原因的解释主要包括认知机制和社会机制两种, 认知机制认为, 述情障碍体现了在情绪认知加工上的缺陷, 主要涉及到情绪图式、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等方面; 社会机制认为, 述情障碍的产生与儿童早年的一些经历有关, 并在社会文化和社会关系中得到不断的强化, 主要涉及到社会文化、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功能及环境等方面。未来研究要把研究视角进一步扩展到热执行功能、整合研究、提出系统的社会机制理论等方面, 在研究方法上, 注意测量工具和研究技术的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97.
疼痛对心理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景  沈林  ToddJackson  陈红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0):1493-1501
疼痛对个体的认知、情绪等心理过程有消极影响。疼痛会干扰个体的选择性和持续性注意, 损害其记忆功能。长期疼痛还会诱发焦虑和抑郁等消极情绪。目前疼痛的机制主要有闸门控制理论和神经网络理论, 分别从脊髓水平和大脑水平解释疼痛与心理的交互作用。大脑对疼痛信息的编码方式包括特异化理论、模块化理论和中枢整合机制学说。未来研究应注意实验室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差异, 区分急、慢性疼痛的特有机制, 进一步探讨疼痛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8.
正念的心理和脑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芬  黄宇霞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1):1635-1644
正念是源于东方禅修的一种有意识、非评判的对当前状态进行注意的方法, 也是一种意识状态或心理过程。其早期研究侧重于各种身心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等临床功效, 近年来其研究重点逐渐转向各种作用机制。在心理机制上, 正念与感知觉敏感性的变化, 注意、记忆和情绪的改善有关。在脑机制上, 它不仅与额区θ波和枕区γ波以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的变化有关还与前额叶、扣带回、脑岛等脑区功能激活和结构改变有关。最后, 文章指出了目前正念研究在内容和方法学上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9.
黎樱  杨东  张庆林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1):1625-1634
神经成像技术为语言加工的性别差异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证据。研究者们从语言加工的词汇、句子、篇章理解和语言学习、再认和记忆等层面进行了大量的男女性脑功能差异研究。同时, 语言加工的性别差异也从脑结构–生理基础差异方面进行了探讨, 主要包括了灰质分布差异、胼胝体大小差异和荷尔蒙的影响。然而, 语言加工是否有性别差异还存在争议, 不同的研究者从加工时间要求、陈述性记忆差异和方法学考虑等方面对分歧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00.
刘涛    马鹏举  于亮  刘俊飞  杨亦鸣 《心理科学》2011,34(3):546-551
文章运用ERP技术,考察了汉语名-动兼类词在语法语境下的脑神经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名-动兼类词与非兼类的名词和动词所诱发的P600成分没有显著差异,只有在动词语境下,名-动兼类词才在额区和中央区诱发出一个更小的N400成分;与动词语境中的名-动兼类词相比,名词语境中的名-动兼类词诱发出更大的P600成分,这与非兼类名词、动词相互分离的神经机制相同。根据实验结果认为,与相应的非兼类名词和动词相比,从语法角度划分的汉语名-动兼类词没有特异的脑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