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知识论”是西方哲学的中心。“宇宙观”、“人生观”、“目的论”和“价值论”都可以从“知识论”的基础上去推衍,也可以划归到宗教和科学的范畴。但没有“知识论”,便没有西方哲学(“爱智”)。现代西方哲学可以说是由“知识论”发展到“分析哲学”、“科学论”、“语言分析”,因而引发“人生哲学”、“宗教哲学”(包括“存在主义”)的反应。本文探讨易学在这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2.
儿童最初词汇的获得及其过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陈萍  许政援 《心理学报》1993,26(2):85-92
本文追踪研究了两名儿童获得最初词汇的过程。结果表明:在儿童最初语音发展过程中,所发出的音节日益丰富、分化,产生了连续音节,随意性和指向性逐渐增强。儿童获得最初词汇的过程,是连续音节逐渐被有指向的词取代的过程。根据连续音节和有指向的词的比例及沟通作用的变化,儿童获得最初词汇的过程可分为各具特点的三个阶段。两名儿童的最初词汇在其词类构成和功能意义上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结合两名儿童之间的个别差异,本文还初步探讨影响儿童获得最初词汇的因素——言语中枢和言语器官的发展、认知的发展,并探讨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43.
先前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加工和自我相关的信息时会更加敏感,形成自我偏见,然而这种敏感性可能会因为语境的不同而不同。本研究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考察单语语境(全局控制)和混合语境(局部控制)对自我偏见的影响。结果发现,单语第二语言(L2)语境下,自我-消极比他人-消极引发左侧额下回和左侧顶下小叶更大的激活;双语第一语言(L1)语境下,自我-积极比他人-积极引发右侧楔前叶更大的激活。这表明语境引发的语言控制影响双语者解决身份与情绪关联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244.
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跨情境词汇学习又是词汇学习的主要形式。但是,跨情境词汇学习的学习机制还存在争论。目前,主要存在两种理论解释:一种是联结学习模型,认为学习者在每次学习中保留所有的词-物匹配假设,并对其进行保持和比较,最终根据共现频率选择联结最强的匹配假设;另外一种是假设检验模型,认为学习者只保留某词汇与某物体的一种匹配假设,并在之后的学习中不断验证。根据最新研究进展,该研究提出联结学习模型和假设检验模型的协同模型,尝试解决上述理论的分歧。未来研究需对跨情境词汇学习的协同模型进行系统验证。  相似文献   
245.
通过行为与脑电实验技术,比较外语词汇学习过程中,语言符号与知觉符号表征对词汇记忆编码与再认的影响过程,从而考察语义表征对词汇习得的影响机制。行为结果表明,语言符号与知觉符号表征条件下被试对词汇学习效果的主观判断无显著差异,但后者比前者有更高的词汇再认正确率。脑电结果表明,对于词汇编码阶段,相较语言符号表征,知觉符号表征在编码晚期诱发更正的LPC成分;对于词汇再认阶段,知觉符号表征条件诱发更大N400成分,且脑电时频分析表明该条件下出现更为明显的μ波抑制及θ波功率增强现象。研究结果综合表明,与语言符号表征便捷但非模态化的语义加工相比,知觉符号表征加深了词汇晚期编码的深度,并通过知觉模拟,利用多模态信息提高了词汇的形象化再认,从而推动了再认阶段的语义检索,最终内隐性地提高了词汇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46.
话语理解中的道德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语言伦理学理论建设的一个方面 ,它着重探讨了公众言语交际行为中话语理解的道德秩序 ,提出并阐述了“言境统一”、“言实统一”、“言人统一”、“言行统一”和“言德统一”等五项话语理解的道德公约 ,确立了公众话语理解道德秩序的雏形。  相似文献   
247.
右半球语言功能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脑右半球功能的研究如今趋于增多。该文介绍了右脑半球语言加工能力研究概况 ,这方面研究将对人脑语言功能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248.
本文通过对“逻辑”、“语言游戏规则”和“世界图式”几个核心概念的分析 ,揭示了批判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思想归宿上的保守性 ,意在引发我们对传统反思性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局限性的思考 ,以探索一种更加符合我们这个时代“创造性”精神的新的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249.
右半球语言功能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脑右半球功能的研究如今趋于增多。该文介绍了右脑半球语言加工能力研究概况,这方面研究将对人脑语言功能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250.
林允清 《哲学分析》2024,(1):3-31+196
维特根斯坦的私人语言研究是语法研究。私人语言的定义表明私人说话者对他的感觉没有自然表现。这就意味着他对他的感觉词汇没有正确性标准。如果一个词的使用没有正确性标准,那么它就是无意义的;这是一条语法规则。根据这条语法规则,私人的感觉词汇是无意义的,私人语言也就是无意义的了。维特根斯坦通过语法研究成功消解了私人语言问题,他对私人语言的处理与他的哲学理念是一致的。此外,维特根斯坦还对认为私人语言有可能的哲学家们所犯的错误进行了诊断并为其提供了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