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陆永胜 《周易研究》2022,(6):104-107
20世纪中国哲学话语体系是哲学思想内涵、时代话语语境和认知范式共构的产物,体现为话语意愿、话语能力和话语诉求的统一,并呈现出四重向度:以道德为中心的观念话语、以价值为中心的政治话语、以信仰为中心的生活话语、以传达为表征的物态话语。这四重向度是辩证统一的,并呈显为如下的逻辑展开:道德内涵着价值确认,价值以道德为基础,并呈现为主流社会政治的价值认同;在此基础上,符合内在道德需要和外在价值诉求的信仰得以建构,道德、价值与信仰的直观传达统一于物态话语中。20世纪中国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是中国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是文化复兴视野下文化自信、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42.
西方思想家以一国之内人与人之间权利的扩展为思想基础,希望同样的过程在人与自然之间发生,由此产生了生态主义道德理论。这一理论以动物的权利、有机生命体权利、敬畏生命和赋予生物以内在价值等言语作为意义表征,组成了西方生态主义道德话语体系。但是,这种话语从一开始就存在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与保护自然之间的矛盾。资本具有全球性和扩张性,而人们对自然的爱则受领土边界和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制。在西方国家资本主义体制和民族国家背景下,环境问题与世界性不公问题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43.
张玲 《天风》2009,(8):6-7
突如其来的事件,扰乱了往日生活的秩序,打破了原本宁静的日子。 照例每个礼拜一都是在忙碌与有序中度过,先送孩子到幼儿园,然后去明德路教会参加教牧同工的灵修学习。  相似文献   
44.
“修辞立其减”本为孔子读《易》解经之语,但它却对后世的文学评论及修辞学产生了深刻影响,高频率的使用还使它凝结为词——“修辞立诚”。如此,“修辞”与“立诚”在结构上成为平行并列的两个词。但从修辞角度看,二者则有密切的从属关系:“诚”内“辞”外,“诚”主“辞”从,“辞”以“诚”存。“诚”在儒家思想中的主导地位也说明,修辞应以“诚”为本,“辞”要服从并服务于“诚”。所谓“修辞立其诚”,是指以“诚”为前提并以“诚”为主导的“修辞”。  相似文献   
45.
有些话语能在关键时候抚慰自己,记住了,遇事时自己对自己说出来,能醍醐灌顶;记住了,没事时常念叨,能受用终生。毕竟,“自己的木耙上柴火”,最了解自己的是自己,最能抚慰自己的还是自己。  相似文献   
46.
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实都充分说明,“藏独”发明者和最大的推动力就是英美等西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要解决“西藏问题”,就要从这个根本因素上着眼考虑对策,才能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47.
卞敏 《学海》2014,(2):197-200
<正>西方哲学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古代的本体论阶段、近代的认识论阶段和现代的语言哲学阶段。维特根斯坦作为语言哲学代表人物之一,认为哲学的本质只能在语言中寻找。他消解传统形而上学的唯一本质,为哲学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被许多人看作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哲学从认识论转向语言哲学,标志着哲学主题的转换与思维方式的革命,即从近代哲学"可以认识什么"的问题,转换为语言哲学"可以  相似文献   
48.
古风先生的《中国传统文论话语存活论》一书在广阔的学术视野中,针对中国传统文论诸范畴在当下中西文论融汇的境域下在传播、应用上存在“边缘化”现象等问题,合理、系统地构架了一整套解决方案.古风先生积多年之学力,完成这样一个深刻而又极富现实意义的课题,对中国文论的现代化研究来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9.
黑格尔从现代性与理性的视角出发,认为孔子没有思辨哲学,只有道德哲学;保罗.博维则从后现代与非理性的视角出发,认为孔子只是复制了他自称要终结的结构。对于黑格尔而言,思辨哲学的重要假想敌之一就是中世纪神学以及与之相关的非理性话语,但是这一假想敌并未在孔子与《论语》中出现。对于保罗.博维而言,关注边缘群体是其批判孔子的主要立足点,但是这一群体本身却并未在《论语》之中出场。事实上,《论语》的话语展开是一种关于生命的独白,全部内容都蕴含在个体生命的历程之中,一方面与黑格尔、保罗.博维等西方学人立足于理性与非理性所进行的思考与论述有着极大的不同,另一方面也限定了《论语》话语解释力的三重自我限度。  相似文献   
50.
<正>关于内丹术,道教研究界存在一种相当普遍的看法,即认为唐宋内丹道的兴起源于外丹烧炼服食一再失败,终于难以维系,不得已转向内化,更有学者明确指斥内丹术不过是一种"匿名的拼接"。①显然,这是从无神论的视角出发基于理性对道教修炼史做出的推断。可是,合逻辑的是否就是真实的、正确的?或者,有没有可能竟存在着两种真实,一种是"科学的真实",另一种却是"信仰的真实"、"体验的真实"?不管学术权威们怎么说,在内丹实修者那里,内丹术却呈现出一种全然不同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