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第二次认知革命与社会建构论的产生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第二次认知革命是后现代主义的革命。它的直接结果是促进了社会建构论的产生。社会建构论主张(1)知识是建构的,建构是社会的建构,而不是个体的建构。(2)人格、态度、情绪等心理现象并不存在于人的的内部,而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是文化历史的产物。(3)语言并非是具有确定意义的透明的媒介,语言是先在的,规定了思维的方式。(4)没有超越历史和文化的普遍性知识,我们对于心理现象的理解是受时间、地域、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制约的。(5)心理学家应该关注话语的作用,话语分析是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2.
苏珊·格拉斯佩尔在《边界》中的女性话语试验展现了其最具先锋性的一面.剧中克莱尔的话语将其女性经验完全暴露在外,一方面成为克莱尔以“他者”姿态对抗父权体系的武器,另一方面又造成自我与他人交际的失败,并最终导致克莱尔的失控与疯癫.以女性主义话语理论分析克莱尔话语的女性特质,以及此种女性话语对克莱尔人际关系与命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独立电影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这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独立电影在中国的诞生时间并不长,但却发展迅速,影片数量急剧增加。同时,独立电影的地位则是边缘化的,生存状态艰难而且充满矛盾。资金短缺导致创作后继无力,制作上的粗糙降低了作品的审美价值,选题的极端化导致作品内涵过分单一,中国当代独立电影的体制困惑,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独立电影突破题材与个人话语的局限。独立电影需要完善流通、发行、评价体系。争取文化产业的扶持。  相似文献   
34.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有句名言 :“提出一种世界观 ,也就提出了一种宗教。”这句话也同样适合于当代美国著名后现代思想家J B 科布 (Jr JohnB Cobb ,1 92 5— )。事实上 ,怀特海的哲学正是科布思想的源泉。科布的世界观是一种后现代的生态世界观 ,他的宗教神学是一种后现代的过程神学。科布的后现代思想以其建设性的旨归独树一帜 ,区别于解构性后现代主义的主流话语 ,为后现代思潮的研究吹来一股清新的风 ,在当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逃离德黑兰》作为一部与历史与政治有关的电影,不可避免地掌控着带有西方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话语霸权和侵略.在影片中,伊朗人的形象千人一面,是愤怒野蛮不理智的,而里面的美国人,更准确的说是白种人,则是理智文明充满正义感的.这带有丑化伊朗人并美化美国人的一种疑虑,显然是不合理也不符合事实的.  相似文献   
36.
1937年《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作为迪士尼第一部"公主动画"在全球热映。从此,"公主动画"也就成为了迪士尼最具影响力的影片类型。数十年过去了,迪士尼相继推出了十部"公主动画"。这些影片中所极力呈现出的关于女性话语的表达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变得日趋清晰和积极。无论《长发公主》还是《冰雪奇缘》,迪士尼的"公主动画"发展至今已经走到了成熟的女性主义阶段,实现了从附庸于男性到彻底摆脱男性视角、男性话语的自主转变,展现了现代女性在心灵、智慧与自我身份认同上的日益成长,这是当下迪士尼动画人不断创新的体现,也是最值得我们国产动画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37.
秦际明 《哲学动态》2023,(10):85-96
中国诠释学的建构源于现代中国学术思想中的意义焦虑,即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我们应如何看待中国经典中所展现的思想文化传统。余敦康、景海峰、李清良等学者认为可以借鉴西方诠释学的理论方法来建构中国诠释学,在现代学术语境中将中国经典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揭示出来,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中国文化的建构作用。洪汉鼎、傅永军等学者则力图借助西方诠释学使中国经典中的传统思想经过哲学化后进入普遍的世界哲学,融入其所理解的现代性。二者对哲学普遍性的理解存在根本差异。从20世纪所流行的现代化思潮转向比较视野下的文明论是中国当代学术界的重要趋势。中国诠释学的建构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但诠释学本身不是思想表达的主要理论形式。中国话语的当代建构有赖于对文明结构的深刻把握,而诠释的技艺是促成此项思想创造的有力工具。因此,无论是弘扬中国传统经典,还是将中国传统经典作现代性转换,事关思想本身,而非诠释学理论所能负载的使命。中国经典诠释如何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重思其普遍性的文明意义,是现代中国经典诠释学建构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8.
话语理解中的道德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语言伦理学理论建设的一个方面 ,它着重探讨了公众言语交际行为中话语理解的道德秩序 ,提出并阐述了“言境统一”、“言实统一”、“言人统一”、“言行统一”和“言德统一”等五项话语理解的道德公约 ,确立了公众话语理解道德秩序的雏形。  相似文献   
39.
福柯打着“我控诉”的战斗口号,否定一切善恶与人道主义;宣传各种离经叛道的思想和令人生畏的观点;认为人世间没有一个必须遵守的道德罗盘。围绕“生死爱欲、抒情内核、生命顶点和肉体黑箱”,通过同性恋、施虐/受虐性行为,及至可怖的艾滋病的“极限体验”来认识扑朔迷离的性本性,发现未曾感受过的性快感;向陈旧腐朽的道德观、性爱观挑战;以将传统观念中各种“邪恶的”性行为变得可以接受;推动性意识、性观念摆脱传统观念的制约,通过性话语转向性科学。  相似文献   
40.
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基于掌握革命话语权的现实需要,通过开展诸如“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学理对话,逐步形成深入结合中国实际构建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实践路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构建三民主义理论时,将中国国情纳入考察范畴,并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否具体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为创新话语方式、扩展话语内涵、提升话语能力的重要标准。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由概念提出、学理对话,逐渐过渡到形成革命运动的实践阶段,“社会革命”由此被纳入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构建的历史进程。五四后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构建的历史过程与实践路径,反映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掌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现实需要,折射出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构建的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