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汉语同音异形词意义识别中的抑制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旭  王黎  舒华 《心理学报》2003,35(3):291-299
使用被试自定步速逐词阅读的移动窗口技术,考察了视觉呈现的均衡型和偏向型两类汉语同音异形词意义识别中的抑制过程。实验要求被试阅读由三个分句组成的句子。重复条件下,句子第一个分句中的一个词与第三个分句中的一个词同音异形。同不重复条件(用控制词替换重复条件下第一个分句中的同音异形词)相比,重复条件下,被试对第三个分句中均衡型同音异形词之后的第一个区段阅读时间要长,即出现重复性效应。这种效应在偏向型同音异形词中并未出现。这一结果支持VHMR模型的抑制控制模块假设。简单的抑制假设或衰退假设均无法解释上述结果。此外,上述重复性效应仅出现在阅读速度较快的被试身上。这说明正是对无关信息的高效能的抑制,使得被试表现出较快的阅读速度。  相似文献   
12.
关于"无为"思想,今人可谓关注颇多,在刊物上、讲话里随处可见关于"无为"的话语。关于"无为"思想的理论挖掘现已相当完备,这体现了道教思想、教义研究逐渐为世人所认识和重视,这也是盛世气象之必然。关注多了亲近就多了吧。  相似文献   
13.
新民主主义话语从产生到最终确立优势,历经整个1940年代。抗战时期,基于各种因素的考量,中共在话语战中采取了极其克制的态度,并一度失声,新民主主义话语的传播更多地局限于根据地内。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双方军事较量的展开和深入,中共在新民主主义话语优势的建构方面有些明显的变化:在建构路径上,主要是由内及外,从党内和根据地逐步向全国范围传播;在态度上,由被动逐步转为主动;在传播内容上,经历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在建构形态上,表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通过解读、研究、介绍和比较不同国家新民主主义的情况、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团体等方式,新民主主义话语逐步确立了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4.
《学海》2018,(1):54-62
中国比较政治学话语体系的建构既要按照经典政治学的规范进行知识的积累,也要力求发现被经典政治学尤其是西方政治学所忽视的问题和领域,同时还要对一些重要的、带有西方印记的概念进行创新,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最终形成对世界政治发展进程尤其是各种发展模式的解释。当前这一建构主要集中于经验层面而非理论层面,处于知识及概念积累阶段,主要集中于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解释层次上,在企图阐述中国这一个案的典型意义或理论意义方面还缺乏深入而广泛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文学研究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文学史观念日益丰富,在现当代领域“大文学史观一、“20世纪文学整体现”、“重写文学史”、“两岸三地文学走”等新的文学史理论范畴不断地被创造出来。其中,“重写文学史”现惫蕴含的关于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意识形态性”和“去意识形态化”的矛盾,以反话语霸权的解构等问题启发了本文对“重写文学史”观念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6.
“伦理”话语及其传统是“活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社会的“文化传统”,其深刻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伦理”话语及其传统的核心范式在于“伦理地思考”,在考察“伦理”话语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中,必然走向“伦理地看待”中国式现代化,其要义包含了三维结构:从“实体性”出发的“伦”意识,“在一起”的“理”智慧,以及居“伦”由“理”的伦理情怀。值此之故,中国式现代化完成了从“伦”出发而辩证复归于“伦理实体”的精神之旅,成为弥合“分裂的世界”的重要精神力量,以“伦理”为标识区别于其他现代化形态。  相似文献   
17.
句法优先理论假设词类加工功能上优先于语义、动词论元结构和话语信息加工。来自德语和法语的证据显示, 词类违反阻断语义整合和动词论元结构加工, 因而词类优先于语义和动词论元结构。关于词类加工在功能上是否优先于话语信息加工, 尚无来自任何语言的证据。汉语证据尽管显示词类并不优先于语义, 但未充分讨论任务因素的影响。将来研究有必要使用ERP技术和违反范式, 从语义整合、动词论元结构加工和话语水平加工等多个层面, 同时操纵词类的正确性和非句法因素, 考察句法特性上与德语和法语不同的语言, 如汉语和韩语。这方面研究将有助于洞察一个语言的语言学特性如何制约或调整词类加工的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18.
【导语】对于中国哲学界而言,苏俄哲学既非纯粹的“他者”,也非从我们自身生发出来的传统,而是融入我们传统中的“外来者”。苏联解体后,苏俄哲学从中国哲学的深度参与者变为漠不相关者,并已经从我们自身传统中被快速剥离出去。这种剥离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我们发现和回归自己的传统和根基,而且也有助于我们对苏俄哲学进行客观和深入的研究。这里选编的一组文章试图从伦理学、宗教哲学、文化哲学几个角度展示当代俄罗斯哲学的基本面貌,希冀俄罗斯哲学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中,并且以不同于以往的方式参与我们的哲学生活和哲学世界。我们将看到,褪去官方意识形态色彩的当代俄罗斯哲学不仅变得更加学术化了,而且内容亦更丰富。它不再是我们印象中一系列非它莫属的特性的“汇聚地”,而是像一切真正的哲学那样,不仅探讨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而且使用具有普遍性的哲学话语。  相似文献   
19.
岳丽艳 《现代哲学》2004,(3):128-128
2004年5月31日上午,第十一期“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北京大学哲学系丰子义教授作主题报告,题目是:全球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探讨。叶汝贤教授主持论坛,马哲所教师和研究生出席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 0年代,生态(环境)伦理学从西土传来,悄然进入我们的视野之中。从那时开始,人们就对环境伦理学如何可能展开争论,探讨其是否逾越了伦理学的理论界蜮,是否会跌入到“自然主义谬误”的困境中。此后,又围绕着环境伦理的建构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基础还是以非人类中心主义为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