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一则它有声调,听来抑扬顿挫,神采飞扬,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翩翩起舞长盛不衰;再则,古典诗词曲赋讲究韵律与平仄对仗,形成一种声律的节奏,铿锵有致,妙不可言。细推开去,文字的韵律与广袤的大自然紧紧贴伏,有异曲同工之妙。放眼自然界,到处充满平仄的诗意的美:山峦连绵起伏,水面波纹流动,云与天、一动一静;桥与路、一转一折。山石大大小小,花木高高低低,颜色深深浅浅,香气远远近近,大地版图,世间万物,便如此有序、和谐。乡间,曾见一女子,短裤,T恤,修  相似文献   
52.
正新华网拉萨9月30日电(记者许万虎)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在西藏日喀则等地开展为期近三个月的佛事和社会活动,期间,在扎什伦布寺主持和参加一系列宗教活动,前往萨迦寺、甘丹曲果林、恩贡寺等寺庙礼佛,为僧俗信众摸顶赐福,并前往农村、学校、养老院、医院等地参观调研。班禅活佛所到之处,受到藏传佛教界和广大僧俗信众欢迎、敬  相似文献   
53.
一、如何科学地为中小学学习者选择训练曲目 在中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声乐的作品是其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有利于培养一个优秀的音乐歌唱者。不管是什么时代的有名表演者,他们的成就都离不开对这些声乐的坚持不懈的联练习以及相关优秀声乐题材的选择。根据这些相关现象,在对中小学的音乐练曲中如何为学生们选择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曲目进行培训是现在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行动。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4.
琵琶作为古老而又是代表性的民族乐器,自古就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其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和五代、宋、西夏、元代时期。产生了五大流派:无锡派、平湖派、浦东派、崇明派及汪派。琵琶艺术与诗词的交融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表现的关系。琵琶的演奏给诗词提供了创作素材,诗词的音乐语汇可以通过琵琶精彩绝伦的演奏形式表现出来。诗词用文字的形式将琵琶艺术加以叙述描绘,琵琶通过音乐的形式将诗词淋漓尽致地展现给我们。  相似文献   
55.
中国道教音乐源远流长,从北魏寇天师变道场直诵为音诵以来,在道教斋醮道场法事中,音乐就成了主要组成部分。那时的《华夏赞》、《步虚辞》是我们所知的最早经韵乐章。到了隋代,已形成“法曲其声清近雅”的高雅音乐。唐玄宗是个“音乐家”,在他亲身提倡和指导下,唐代道教音乐得以长足发展。据《册府元龟》所载:“天宝十载四月,玄宗干内道场亲教诸道士步虚声韵”,玄宗还让司马承祯、李含光、贺知章等分别作了不少“道曲”。宋真宗、宋徽宗也都很喜好道教音乐,作了不少乐章,还把南北朝、隋、唐以来道教乐章汇总了五十几首,用曲线记谱法记录下来,书名叫《玉音法事》,现仍保留在明《正统道藏》中。《道藏》中还有一本《大明玄教乐章》,是用工尺谱记下的明代道教乐章。  相似文献   
56.
若遗 《中国道教》2009,(4):23-27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的这首诗将琴与道的关系形容得淋漓尽致.琴,今称"古琴",又谓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也是最具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民族精神与道德风范的传统乐器.  相似文献   
57.
宋代是都市经济繁荣的典型时期,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宋代艺术的发展。宋代诗词的雅、俗走向一直是值得探究的问题。诗在唐代达到了顶峰,宋诗要发展,就要独辟蹊径,于是宋诗一改唐诗恢弘之气,逐渐走向平民化、世俗化,偏重"言情"。宋词来自于民间小曲,这种特性决定了宋词之"俗",然而宋代的许多文人士大夫经过自己的努力,使得词逐渐走向"雅"化。宋代诗由"雅"到"俗",词由"俗"到"雅"的这种变化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艺术发展需要雅俗共存。  相似文献   
58.
田青 《佛教文化》1993,(1):34-36
公元529年(梁中大通元年)九月的一天,京都建康的同泰寺内,旗幡飘舞,乐声高扬。上万名比丘、比丘尼、善男子、善女人肃立在大殿前,同声高唱着皇帝新创的佛曲《断苦轮》。当波涛般宏大而起伏的音响终于停下来的时候,大殿当中端坐在法座上的一位老者清了清嗓子,开始为四部大众讲《涅槃经》题。老者身披法衣,手持麈尾,俨然如一老僧。这位讲经的“冠达和尚”,便是当朝的皇帝肖衍——后世无人不晓的梁武帝。十天之后,苦于国中无主的群臣百官凑了一亿万钱“奉赎皇帝菩萨大舍”,希望赎取皇帝回宫主政。但决心“舍身为寺奴”的皇帝却不那么容易动摇。  相似文献   
59.
<正>陆深词大致可分为两类:述怀词和酬唱词,主题思想大致相同,都反映了陆深真挚的思想感情。其中,述怀词反映了陆深在为官期间的还乡思归之情以及韶华易逝之感,酬唱词主要体现了陆深与夏言,严嵩等人之间的交游情况。  相似文献   
60.
早期全真道创立者"不倦写诗词"的根本动因是诗词的象征、隐喻、意象等与内丹修炼的宗教体验之间可以互相阐释说明,诗词创作在教化弟子、劝讽世俗方面也具有便于记诵、流传等各种方便。全真道诗词内容不能从"纯文学"立场划分,应结合全真道修行观念,从真功、真行两个层面切入。全真道描述劝讽世人、行善救济等外修"真行"类诗歌具有"俗文学"特质。王重阳对《乐章集》的接受是顺理成章的,对柳永的情色作品既不是刻意回避,也不是全盘认可,而是把这种描写内化在丹道修炼的宗教体验上,创造出大量异于《周易参同契》、《悟真篇》的富有象征意味和情感体验的丹道诗词。金元南宋时期,丹道诗歌突破固有格式,走向世俗,发生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