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20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卢凤  卢凤 《心理科学》2021,(3):737-744
为了考察信息输入方式、文本类型和测题类型对聋生语篇理解的影响,研究通过录像呈现,以口语、手语、书面语三种输入方式向学语前极重度七、八、九年级聋生呈现叙述性和描述性两种文本类型的语篇信息,并要求其完成理解测试。结果显示:输入方式对聋生语篇理解的效率存在影响,书面语成绩最高且速度最快,依次为手语、口语,文本类型和测题类型对该影响有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输入方式是聋生语篇理解的主要影响因素,文本和测题类型是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22.
朱晶  姜雪峰 《哲学分析》2023,(6):153-166+194
模型的本质和功能是科学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前沿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重点关注的对象。模型的表征、解释和预测等功能得到了诸多讨论,而对科学家在真实的科学实践中如何构建、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模型的哲学考察,并不多见。以分子轨道对称性守恒原理的发现和应用为例,可以从化学实践中建模者与模型使用者的角度分析模型的功能,提出并论证,理想化简化的化学结构模型在化学实践中的认知德性,除了对现实世界进行表征、解释和预测,还体现在两个方面:化学模型作为沟通科学理解的工具和模型使用者利用它进行理论推理的工具。简化模型既可提高理论的可理解性,还可促进科学家以卓有成效的方式使用这些理论,并用于探索性实验。  相似文献   
23.
采用眼动技术,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藏语母语者在不同语境中阅读汉语句子时,字形、语音信息在词汇识别中分别发挥的作用以及词频效应。结果发现:(1)在高限制性句子语境中,字形和语音共同作用;(2)在低限制性句子语境中,语音作用显著;(3)词频效应出现在高限制性语境的晚期,以及低限制性语境的中期和晚期。该结果表明,在藏语母语者阅读汉语的过程中,句子语境影响词汇识别过程中字形、语音的作用及作用的时间进程,藏语母语者汉语词汇识别符合双通道理论。  相似文献   
24.
尊敬的各教区主教、教区长: 为能深化教会所有成员对圣体圣事的认识,增进对"圣体圣事是教会生活和传教事业的源泉与颠峰"的理解;激发和巩固所有基督徒对圣体的敬礼和热爱,圣教会决定自2004年10月10日至2005年10月29日,为普世教会的"圣体圣事年"。 当今教宗在弥撒讲道中说:"从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粮"(若6:51)是唯一能够满足各个时代和世界每一个角  相似文献   
25.
江怡 《世界哲学》2005,(6):57-63
达米特的反实在论意义理论在当代语言哲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主要分析了他对"意义"和"真"这两个概念的解释,指出他的意义理论完全是一种形式说明,或者说,是对意义理论本身的形式构造.同时,达米特反对用真值条件来解释意义,主要是根据他对"真"这个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他把"真"看作我们在具体场合说出的句子的属性.达米特的思想受到了各方面的批评,他也在这种批评和反批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26.
语篇理解中背景信息的激活: 情景限制的共振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采用双人物线索语篇材料,对语篇理解中背景信息激活过程的共振模型与剧景模型进行检验。实验一发现,如果主角和配角一直同时在故事情景中成为主线索,则目标句中主角的行为可以激活那些经过屏蔽的、与这一行为相关的配角特征。在实验二中,配角只是在特征描述段落中出现,而后通过适当的描述使其在故事情景中消失,使主角成为故事的主线索,结果发现,此时目标句中主角的行为并不会激活经过屏蔽的配角的特征描述。这些结果表明,背景信息的激活虽然具有共振的特点,但共振并不是无范围限制的,而是一种情景限制下的共振。  相似文献   
27.
初中词汇理解能力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曹亦薇 《心理学报》1999,32(2):215-221
应用项目反应理论为初中各年级编制了词汇理解能力的测验,其中包含了143个多项选择的词汇项目,经过反复预测和大规模的正式测试,证关了这三个测验的量表拟全于2PL模型,项目特征曲线拟合度良好的项目占全体项目数90%以上,能力的一维性也得以确认,经等值化后,各年级的区分度均值分别为0.61(初一),0.59(初二),0.55(初三)难度均值分别为-1.61,-1.30,-0.56。  相似文献   
28.
叶莱 《佛教文化》2011,(4):112-113
“真相”是个闪耀着理性光芒的词汇,对万事万物真相的探寻引领我们从远古走向现代,从蒙昧步入文明,推动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 真相,现代汉语解释为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情况,但在中国古代,“真相”是个多义词,根据其词义的来龙去脉,大体可分为本土和外来两条线索。  相似文献   
29.
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怡 《哲学研究》2012,(7):46-49,57,128
<正>近些年来,国内外哲学界在维特根斯坦思想研究中,逐渐关注到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特别是试图从当代哲学的视角解读他的语法概念的思想内容。(Forster;陈嘉映;韩林合,第11章)我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维特根斯坦对"语法"概念的使用完全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严格,而如何理解其"哲学语法"概念,实际上意味着如何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  相似文献   
30.
姚从军 《哲学动态》2012,(10):103-105
范畴语法是一种面向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逻辑理论,是便于计算机处理的逻辑语法。它产生于20世纪30-40年代,50年代后逐渐走向成熟。[1]纯范畴语法是所有形式主义范畴语法的共同起点,它是巴-希勒尔(Bar-Hillel)对爱裘凯维茨(Ajdukiewicz)的句法演算进行方向性修改的产物,一般被称为AB-演算。[2]AB-演算仅有两条函项应用规则,导致其推演能力太弱,斯蒂德曼(Steedman)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