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本文认为涂尔干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及其宗教学研究将宗教生活建构于神圣与凡俗、个人与社会等二分法之中,并在其中试图追溯宗教的起源.这种主题和研究方法所导向的最终研究结果虽然不太完善,但是在解答宗教起源问题上的尝试,从另一个方面规范着人类学的发展方向,拓宽了人类学的研究视野,丰富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不但对其后的发展影响深远,而且也逾越了单一的学科领域,与整个西方文化尤其是社会科学的发展有着诸多的牵连.  相似文献   
532.
发展和谐医患关系是保持正常医疗秩序的重要前提,而目前的医疗秩序重构又是发展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然。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是医疗卫生服务价值理念的普遍公正合理,它要求以”以人为本”作为价值取向,以“人人享有”作为目标模式,以“医疗公平”作为基本理念,以“利益平衡”作为政治前提,以“规范监管”作为制度保障,以“诚信互动”作为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33.
论案例教学与医学伦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医学伦理思维能力是医学伦理学最为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案例教学则是最有利于达到该目的的教学形式。我们在山东大学尝试进行了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伦理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34.
陈坚 《周易研究》2007,(1):34-41
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但是,孔子既没有像民问那样把《易经》看作是一部占卜之书,同时也没有像对待《诗》、《书》、《礼》、《乐》那样对它进行一定整理,以期从中发(?)出进行社会教育的资源并找到根治社会疾病的良方。孔子之读《易》只是为了使自己的个人生活合乎《天命》从而提升个己的生命品质。可以说,孔子的“读《易》”只是他个人的一种宗教生活,体现了他对《易经》的宗教诉求;相反,孔子之删定整理《诗》、《书》、《礼》、《乐》则是他面对社会公众的学者生活,体现了他对《诗》、《书》、《礼》、《乐》的学术诉求,换言之即,孔子与《易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宗教关系,而孔子与《诗》,《书》、《礼》、《乐》之问的关系却是一种学术关系,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535.
沈从文所追求的"人性美"指的是"人性本来",即是指没有受封建文化的侵蚀与现代物质文明污染的人的"自然状态",是与"自然"相顺应的人性.几乎作品中的所有人物形象,都是作者所要歌颂的好人,像主要人物翠翠、傩送、老船夫、天保、顺顺、杨马兵等人,都是美的化身.他们为人和善,真诚,重义轻利,古道热肠.作者在这些人物性格的刻画方面,无一不体现了对"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的热烈追求.  相似文献   
536.
说“笑”     
有人说,微笑是走遍全球最优美的世界语。诚然,真诚的微笑,无论是其形式还是内容,都是无须翻译的世界语,它能自由地从一个心灵流入另一个心灵。  相似文献   
537.
关于迁移理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晋荣 《心理科学》2007,30(6):1442-1444
迁移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新观点产生。其间后继观点往往对先前观点有所臧否,这很正常。但后继观点本身以及对先前观点的评价并不一定无懈可击。桑代克对形式训练说的否定是值得商榷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否定相同因素是迁移的条件也值得讨论;相同因素应是迁移产生的最为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538.
田园  刘可欣 《现代哲学》2002,1(2):113-120
一般认为,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转变的原因是语言观的变化。本文结合维特根斯坦跨越两种哲学传统的背景,认为哲学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前期本体论的内在缺陷而导致的本体论变化,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本体论只局限于可说的“世界”,而不可说的神秘之物则被排除在世界之外,这与维特根斯坦珍视神秘之物的初衷相悖,这种内在矛盾促成了前期本体论向后期本体论的转变,这一转变的重大意义在于后期本体论消泯了可说与不可说的界限,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39.
桑吉 《法音》2001,(4):22-26
公元632年,也就是贞观六年,西行求法的玄奘法师历经艰辛来到中亚一个叫"梵衍那"的地方,不由惊叹于巨大佛像的辉煌壮丽,多年以后在他那本举世闻名的《大唐西域记》中回忆说:  王城东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宝饰焕烂。东有伽蓝,此国先王之所建也。伽蓝东有 石释迦佛立像,高百余尺,分身别铸,总合成立。  这两尊大佛,就是不久前被阿富汗塔利班炸毁,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巴米扬大佛。3月28日,本刊记者就阿富汗佛教和巴米扬大佛,对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我国中亚西亚考古学专家晁华山先生进行了专访。一、…  相似文献   
540.
对徽雕艺术而言,多元的构成要素在为其艺术形式增添色彩的同时,更为其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无论是商儒的影响、理学的教化,还是宗祠的精神寄托,它们都不是一种单纯的形式,而是将早已在徽州先民的内心中烙下的深刻印记,通过灵巧的双手加以表达。文人的才华、商贾的财富、工匠的智慧共同赋予了徽雕以灵魂,展现了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