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01.
孔子通过总结和反思,抓住以往文化的核心精神,使其明确而自觉地展现了出来,这就是"仁"的精神,开辟了内在的生命世界,挺立起个人独立的人格。与此对应,也就形成了外在的人文世界。从历史评价来说,孔子超越了以往时代以礼为标准的历史评价而转化为以仁为标准的历史评价。从历史的意义与价值来说,仁作为个人的自觉精神,在成己成物两方面展现自己,使生命自觉地融入到宗族的延续中,融入到人文世界的传承中,使历史化为自觉的生命绵延,成就起自觉的生命史观。从历史规律与模式来说,孔子总结以往人文世界运行的规律,体悟到人文世界的因革损益,并对当下及未来人文世界的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和价值规范。  相似文献   
202.
程颐通过“以公言仁”将“仁”与“公”直接关联起来,以“仁公”取代“义公”,以“仁”摄“义”,取消“义”对“仁”的支配性。这重建了“仁”尤其是“亲亲”之公共性和根本性,改变了旧有公私话语中公义的主导地位。这也决定了其家国论的构建不同于王安石的公义政治观:第一,家而非国才是共同体秩序得以生发的根本,是以组织家国之法在于以宗法联合万家,而治国之方则是修德而后“由身及家而治”;第二,国家干预私家之行为必须以维护家庭人伦和谐为目的才具有合法性;第三,在处理家国冲突时,要兼顾忠孝恩义,并以门内人伦为重。  相似文献   
203.
吕建福 《法音》2008,(12):13-20
清末杨仁山居士,以其创办金陵刻经处的弘法利生事业而闻名于世.他的精印佛经、广为流通及创办“祗洹精舍”培育佛教人才的事业.为推动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杨仁山因之被尊为中国近代佛教的先行者和振兴者。关于杨仁山居士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4.
无我:佛教中自我观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彦琴  江波  杨宪敏 《心理学报》2011,43(2):213-220
“无我”不仅是佛教心理学的核心, 也是佛教心理学关于自我本质的独特见解:微细难知的末那识是自我产生的根源; 东方式禅定是自我研究的方法; 自我是五蕴和合的幻相, 无我是假我与真我的统一。佛教心理学以“无我”揭示了自我的真谛, 是对西方心理学自我研究范式的一种补充与超越。  相似文献   
205.
成德成圣是孔门教学的核心内容。孔子成德思想的内容和逻辑进路以孔子所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最为概括而精要。在孔子思想中,成德成圣的逻辑进路,是"道"→"德"→"仁"→"艺"还是"艺"→"仁"→"德"→"道"?宋儒朱熹与近人钱穆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与可比性。在孔子的成德思想体系之中,"志道"居于最高层次,"据德"是"志道"的基础和根据,"依仁"则是"据德"的主要途径,"游艺"则是居于最底层,是实现前三者的入手处。孔子之学为"下学上达"之学,他自述的进学、成德之历程正是这一学宗的生动体现。"道"、"德"、"仁"、"艺"四目在层次上是有高低的,是按照"道"→"德"→"仁"→"艺"之高低次序而列。与其"下学上达"之学宗相符,其成德进路应为"艺"→"仁"→"德"→"道"。这是一个从"实"走向"虚",从"现实"走向"理想境界"(达道)的"下学上达"的成德进路。  相似文献   
206.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儒学的核心。近代以来,许多学者用逻辑分析的方法解仁,把仁解释成全德之名,这样的解释一方面把仁只作为道德德目来看待,降低了仁与天人会通的精神品格;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仁之内涵的空泛,从而不能让人真正体认到仁的真精神。考诸先贤论仁之精要,依据《论语》之文本,可知孔子之仁实有体有用,其体本于性与天道,其用即同情之心、感通之心,必统其全体大用,乐行不息,始可识得仁之精义。  相似文献   
207.
近日,有幸读到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的《桂月集》一书,感触颇深。情动于中而形于笔,乃成这一小文,以求教于方家和同仁。  相似文献   
208.
钱的药性     
钱并非药,也未有药性。既不能治病救命,也不能损人性命,仅是一种货币。然而钱在某些方面,确实具有类似于药的功效。以药为例,参茸大补,但用其不当,也损人性命。砒霜有毒,但也是去疮攻毒的良药。钱,同样也有类似功效。饥寒困厄之时,度人困厄。为富不仁之时,财积如山,仍取不义之财,最终会命丧九泉。  相似文献   
209.
作为"劳改营文学"的代表,索尔仁尼琴并非仅仅通过文学叙述来批评苏联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形态,在很大程度上他更希望通过文学书写来阐释圣经精神的价值所在。索翁的《创世纪》式写作、律法精神的秉承以及启示录的隐喻等为解读其道德诉求提供了极大的阐释空间及依据。  相似文献   
210.
北宋道士陈景元,建昌南城(今江西抚州南城县)人,是一位在中国道教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长期担任高层道教职务,深受最高统治者信任,与以士大夫为主体的统治阶层关系密切,同时他博学多识,著述甚丰,特别是他的老庄之学在当时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蒙文通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