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虚云不仅是一代佛学大师,而且擅长文学,特别是在诗歌方面造诣颇深。在他笔下,诗歌既可用来表达佛法禅理、禅修心得,又可借之开示学人、劝人起信,与其弘宗扬教的宏愿相契合。虚云诗歌创作特征主要有三:一是注重言志,兼顾缘情;二为取象自然,绘境空灵;三乃不拘格套,有意忌俗。他在僧诗发展史乃至佛教文学史上,理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2.
佛法在世界宗教和哲学之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真理体系,不依赖神秘的启示,也不依赖强力的威权,而依赖于修行实践的验证。对这绝对真理的领悟,固然有少数上根利机者的当下顿悟,但对我等中下根机者,须有三大阿僧祗劫不懈精进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3.
陈昊 《法音》2012,(2):22-25
据史料载,佛教传入中国始于汉朝,《佛说四十二章经》则是最早传译到中国的佛教经籍[1]。汤用彤、胡适、吕澂、印顺法师等许多佛教学者对该经做了各种角度的考证研究,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史料不足以及记载流传间的出入,使学界对于《佛说四十二章经》真伪、来源、译者译地、版本流传等问题都有较大争议,一时无法定论。  相似文献   
174.
艾克哈特对“空”义的阐释至少有三种,即受造物的“空无”、自我的“空无”、神的“空无”,并非如铃木大拙先生所说仅是心理意义上的“空”.与僧肇所宗“空”义相比,两者在“万有”虚无、得“空”路径、理论归宿三个方面呈现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5.
"孔子删《诗》"乃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我们在并无充分根据的情况下,竟然长期对此表示怀疑,甚乃完全予以否定。这样的学术趋尚显然值得深思。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古诗三千"与"逸诗"稀少问题、"《诗》三百"与"季札观乐"问题、"思无邪"问题、"删《诗》"权力问题,以及"孔子删《诗》"史书无载问题,对"孔子删《诗》"的历史真实性作了进一步论证。综合这五个方面的论证,并得出结论:"孔子删《诗》"是完全可信的。  相似文献   
176.
禘郊祖宗说为王肃的重要礼说,本文以重新整合的《圣证论》为基准,结合《孔子家语》王肃注及经史文献,重构王肃禘郊祖宗说的理论体系。王肃禘郊祖宗说的内核是以帝王受命为中心的政治哲学,具有特殊的宗教性,其说大体承用贾逵、马融旧说,展现出天道与人事两种面相:将天道具体化为人格神,重新确立天人关系;通过对虞、夏、殷、周四代具体庙制的解释重塑人鬼关系。禘郊祖宗说由此成为抽象理论与具体实践的统一体。王肃禘郊祖宗说中的常制代表理论的普遍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现实易行性,而“权礼”代表具体实践的特殊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并不完全具备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7.
经典世界中的"直躬证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事实、符号与意义”的角度,描述了“直躬证父”的故事在中国早期经典文本中的变化。它从一个客观存在的故事梗概,发展出多样的叙事方式,从这多样的叙述方式中生发出不同的思想原则。对这一变化的描述,就是进入古典思维世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8.
吴明 《佛教文化》1994,(4):20-22
讲了佛法禅定三大系之后,有人希望详细介绍一下三大法系的内容。我想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如来禅法系的内容。下列两表可以图示如来禅定法系的大体分类及基本内容(见表一、二)。 如两表所列,如来禅有四大类,即:一、有漏禅——世间根本味禅 二。  相似文献   
179.
布鲁德尼对青年马克思的解读展现了一种以罗尔斯资源重构马克思的理论努力和新型理论动向,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较多关注。他的解读紧紧围绕马克思的规范理论和“证成难题”展开,认为马克思持有一种关于人的本性和良善生活的规范理论,但由于拒斥哲学从而导致其无法在当下资本主义条件下证成其观点的正确性,为此须引入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论证方式。其解读存在较多理论偏误。他有意无意抬高了青年马克思而贬低了成熟马克思,事实上导致了对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否弃,其“证成难题”也并非理解马克思的关键。其解读总体上属于“资产阶级实践哲学”的行列,不能归入马克思主义的阵营。欲真正理解马克思,还须站在马克思本人的立场上并秉持思想的整体性和发展性原则,更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核心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80.
《百喻经》中的佛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喻经》成书于公元 1 50年之前大乘佛教产生初期。它以生动活泼的故事作比喻 ,阐述了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苦、集、灭、道等四谛和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寂静等三法印及大乘佛教的缘起性空、八不中道和八识理论 ,从而调和了小乘和大乘的矛盾及大乘中中观学派与瑜伽行派的矛盾 ,使佛教得到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