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9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0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21.
应用元分析技术考察共情与性别之间的关系及影响该关系的调节变量。通过文献检索与筛查,最终获得了175项研究和186个独立效应量,共包含179546名被试。异质性检验表明应该选取随机效应模型,发表偏差检验表明元分析的结果不受发表偏差的影响。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得到的主效应结果显示,共情总分与性别呈相关关系,女性的共情得分高于男性(r=-0.23,p<0.001)。调节效应分析表明,测量工具会影响共情总分(Q_b=87.18,p<0.001)与性别的关系,被试发展阶段会影响共情总分(Q_b=36.80,p<0.001)、情绪共情(Q_b=21.04,p<0.001)与性别的关系。具体而言,共情概念偏向情绪方面的问卷更容易出现性别差异,例如Bryant以及Baron-Cohen所编制的共情问卷;从发展阶段来看,在学前期无论是共情总分,还是认知共情或情绪共情都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青春期个体的共情总分、情绪共情得分与性别之间的关系最强。  相似文献   
822.
生成论是当代具身认知科学中的一个新取向。它反对传统认知科学中的表征主义观点,主张心智并非认识者对环境信息的表征和加工,而是行动的制造者,是特定身体构造和身体能力的行动者与环境的互动与耦合过程。激进生成论认为自创生的生成论和感觉运动的生成论在反对表征主义方面过于“温和”。因此,它主张“激进化”生成论,强调基本心智就是一种反应形式,不包含任何内容性心理表征。因此,它要掀起一场反表征主义“革命”。这一激进主张受到来自左右两方面的批评。  相似文献   
823.
以休谟为代表的近代英国道德情感主义理论沿着"心理描述"和"语义分析"两种进路/方法"分化"发展,分别形成基于情感(德性)的规范伦理学和元伦理学。现代情感(表达)主义元伦理学是近代道德情感主义理论"异化"发展形态,它运用语义分析的方法揭示出道德语言的实践本性,其实是对规范伦理学之实践本性的反面论证。以斯洛特为代表的当代关怀主义(德性)伦理学自觉体现了方法论上的"扬弃"精神,使"心理描述"和"语义分析"两种方法获得了新的统一。斯洛特通过吸收和改造中国"阴/阳"哲学概念,为解决元伦理学长期以来的"应该/态度/价值"与"是/信念/事实"之间的二元对立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为当代中西方道德哲学的协同创新研究开拓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824.
本文阐释胡塞尔的现象学心理学在胡塞尔现象学中不明确的定位,说明它如何衔接超越论现象学和经验科学,并特别凸显经验的世界这个概念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论文主要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探究现象学心理学和超越论现象学之间的关系,说明"现象学心理学如何是超越论现象学的预备",以及"现象学心理学如何平行于超越论现象学"这两个问题;第二部分阐述胡塞尔如何藉由经验的世界此概念来为事实科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25.
《学海》2016,(5):100-104
中世纪犹太思想家迈蒙尼德在其两部主要的哲学-神学著作《迷途指津》和《律法再述》中,就宇宙生成论和先知论问题作出了两种相互歧异的观点表述。就前者论,《律法再述》持宇宙永恒观,而《迷途指津》则系统批判宇宙永恒论而支持从虚无创世说;就后者看,《律法再述》暗示先知是人类理智与道德德性完善的自然结果,《迷途指津》则着重指出神握有阻止具备资质之人成为先知的否决权。实际上,两书的宇宙生成论-先知论表述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分别代表阿拉伯亚里士多德主义和一神论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理论立场。迈蒙尼德为何在两部著作中持不同观点,他究竟倾向于何种立场,则成为中世纪哲学研究界长期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826.
柴伟佳 《现代哲学》2016,(3):105-110
以笛卡尔和阿格利帕为代表的全局怀疑论的论证结构表明怀疑论暗含着对于知识之理解的三个预设:1.关于证成的内在主义观;2.关于真理的实在论;3.关于知识的不可错论,这三个预设与柏拉图对"知识"的传统定义——JTB理论是相一致的,而葛梯尔问题的提出表明这种对知识的定义是有缺陷的,从而为我们解决怀疑论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27.
王冰是唐代的著名医学家,对中医运气学说的发展贡献尤巨。本文在前辈学者的研究基础上,详细稽考了相关史料,认为王冰不但有深厚的道教思想文化素养,而且他本人很有可能就是一位道士,是道教界的一位中医大师。  相似文献   
828.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过去15年里广泛用于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然而调查结论却很不一致。为了综合这些相互矛盾的调查结果,分析其原因,37项原始研究(含42个独立样本)进入了元分析。结果显示:(1)幼儿园教师的SCL-90得分与常模没有显著差别,明显低于中小学教师;(2)城镇教师和农村教师、公办教师与民办教师的得分可能有差异;(3)离婚率、教育经费投入,以及出生死亡率与幼儿园教师的SCL-90得分有显著相关。幼儿园教师在心理健康积极端的表现,以及压力–资源–心理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未来研究中需要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829.
焦虑障碍的认知偏向矫正效果及作用机制是当前一个研究热点且有争议的主题。采用元分析、元回归分析并且组合两步结构方程元分析技术,探索认知偏向矫正对焦虑障碍干预的临床和亚临床有效性,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并考察认知偏向改变在认知偏向矫正(Cognitive Bias Modification,CBM)和焦虑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元分析共纳入46篇文献,CBM对焦虑症状干预具有虽小但显著的效果量(包含非标准化测量:g=0.29;标准化测量:g=0.26,p0.001;压力任务后焦虑症状g=0.34,p0.001),对认知偏向有中等效果量(g=0.48,p0.001);干预范式、出版特征、实验环境是焦虑症状CBM效果量的调节因素,焦虑障碍类型和实验环境对CBM认知偏向效果量有调节作用;认知偏向改变在CBM干预与焦虑障碍改变之间起显著的中介效应(z=3.13,SE=0.014,p0.001),为部分中介。将来研究可关注提升CBM症状测量或者认知偏向测量工具的信效度、发展新干预范式,尝试CBM同其他干预方式相结合,进一步探索CBM理论基础和干预机制,提升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830.
康德断言,人的意志自由与其经验性活动的必然性是相容的。学界对康德的相容论作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争论双方分别站在本体主义和主观主义的立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并不断有新的代表和观点出现,而主观主义的解释成为了更为流行的解释。本文首先对康德的理性、行为、品格、意向等相关性概念进行分析,说明它们的对象都有本体和现象两个层面,梳理了理知的品格与经验性的品格的微妙关系,继而介绍和讨论相关学界争论中的重要观点与论证,最终说明,本体主义的理解,而不是主观主义的理解,才真正契合康德的相容论。主观主义解释尤其难以说明,理知的品格和经验性的品格如何统一于同一个主体,而前者又构成了后者的根据。这种解释通过理性本体与理知的品格不能被用于解释行为,来说明理性与理知的品格并无规定行为的力量,这也是不充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