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这句吉祥赠言与本刊创刊号的吉祥赠言是同一经文的不同译本,另一译文是:“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这后一句被萧乾先生引用在《大姐的梦》(1993年3月28日《羊城晚报》)一文中,他写道:“最近看到她(指冰心先生——引者)题的一幅字: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正是这位九十二岁老人的真切写照。”有趣的是,换一种译法,由于译者领会和表现的侧重有别,竟使人能多一层理解。譬如“友贤择善居”,就说明了“居住适宜处”的“适宜”二字,一要与贤德的人交朋友,二要找个好邻居或选个好环境。“常先为福德”,就是不要临时抱佛脚,好事要先做,福德要先积。“敕身”二字说得颇严厉,自己给自己下命令,“从真正”,便是“置身于正道”。只有正道,才有最终的吉祥;歪门邪道或许能得逞于一时,但无论什么人堕入,终究是不幸的。  相似文献   
182.
本文就客家萨满通灵的途径和仪式进行了分析,并与台湾的神媒如乩童、鸾手、查某佛等逐一做了比较,最后反思了一直以来对萨满认识上的简单化,认为人类学的视野里,萨满是以一个"他者"面貌出现,是一种边缘化的文化形态,应该以文化的角度来看待它,并且认为萨满是透视解读客家文化和客家社会的一个窗口和媒介.  相似文献   
183.
宗教境界作为对宗教生活的一种理解以及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人性根源与自身价值.因此,解读宗教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而升华的宗教境界,可以使我们对人生的理解以及对个体人生的价值取向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4.
蒋俊 《宗教学研究》2008,(1):163-166
陈靖姑信仰是闽、台、浙等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其形象的形成与建构涵盖了非常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通过对文献的解读,我们认识到陈靖姑信仰既是多面相的,又具有正统性的特征,这是其复杂建构过程的反映.在地方神明建构脉络中,国家与地方常常是共谋的关系,陈靖姑信仰固然是多样性的地方文化不断衍生的产物,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刻上了国家文化一统性的印记.  相似文献   
185.
高艾华 《宗教学研究》2008,32(1):203-205
因明是世界上三大逻辑起源之一,源于印度,传于中国和东亚.就其逻辑论式而言,主要有古因明的五支式和新因明的三支式,"宗"、"因"、"喻"是其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就论式中的"喻"做以下分析一、"喻"在古因明到新因明论式演变中的变化及作用.二、"喻依"的去留与三支论式的性质.三、"喻"的称谓问题.对"喻"的研究有利于科学地认识和评价因明论式的逻辑价值.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瑰宝,使因明这一优秀的世界文化遗产得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6.
赵家祥 《哲学动态》2008,23(4):11-12
人在观念上掌握外部世界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理论观念方式,另一种是实践观念方式.所谓人掌握外部世界的理论观念方式,是指人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反映、再现外部世界的过程,追求的是人的观念符合外部世界,对外部世界进行科学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7.
<中庸>一书引"子曰"处甚多,"道不远人"章[1]即其例.此章论君子之道,内及"忠恕",与<论语>颇可映证.然细加推绎,又可见其说己非"忠恕"所能范围.深入研究此章,既有利我们看清<中庸>作者对孔子"忠恕"思想之发展,同时,对我们认识<中庸>所引"子曰"之特点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8.
李兰成 《天风》2008,(8):34-36
有人对受洗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比如有人说受洗后可保证进天国;有人不受洗,认为受洗后就不自由,也不能犯罪了.难道不受洗就可以任意妄为、犯罪吗?不可以!有人认为受洗只是外表的仪式,不必受洗,只要心里受洗就行了.  相似文献   
189.
石伟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8,31(3):536-539
研究了心境在自尊的记忆效应中所起的作用.被试为181名大学生,30个特质形容词为刺激材料,采用2(自尊分组)×2(BDI分组)×2(参照条件)×2(词性)的混合实验设计,要求被试自由回忆特质形容词.以中性词或BDI分数为协变量进行了方差分析及简单效应分析,结果重复证实了既往研究发现的自尊的记忆效应模式,且发现不存在对于负向信息的自我参照效应.更为重要的是,研究结果证实自尊的记忆效应并非暂时的心境使然,而是特质自尊作用的结果.这一结果有助于加深对自尊的认知动力特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0.
王玲凤  桑标 《心理科学》2008,31(3):562-566
用设置故事情境的方法研究了儿童对愿望-规则冲突情境下他人情绪的理解.结果表明,在愿望和规则冲突情境故事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更多地作出对他人的愿望和情绪不匹配的情绪预测,7岁儿童已达到成人水平;7岁相对于4、5、6岁儿童更多地提供混合情绪预测.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能认识到规则、预期的结果对他人情绪的影响.规则的来源影响儿童对他人情绪的理解,相对于内部规则,4、5岁儿童更多地将消极情绪归于违背外部规则的人,7岁和成人更多地将消极情绪归于遵守外部规则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