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医对于疾病的认识带有厚重的价值论色彩,昭示了强烈的主体尺度的特色.在辨证论治方面,它强调主体对于输出信息的价值判断,而非事实性认识;辨证论治标准的非客观化、非量化,会使不同主体在直觉体悟下产生不同的辨证结果,因而也就会产生不同的论治方法;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的现状也使中医经验的拷贝效果往往难以得到预想的重复.中医疗效表现出复杂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2.
骨折治疗方法与原则的最优化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年来骨折治疗,新旧技术、新旧理论相互融合,相互碰撞,产生了新的理论和方法,使得临床疗效显著提高,现阶段理智的临床医生应该融汇各家之长,多方互补,对每一位骨折患者的治疗都应该按照最优化的原则进行.但是在医疗过程中总存在着如方法选择不当或者错误,过度治疗,医患信任危机,医疗伦理道德的丧失等情况,我们应该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来思考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3.
行为遗传学研究之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行为遗传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定量遗传学方面,共享环境和非共享环境概念的引入深化了人们对环境作用的认识;对于环境和遗传关系,不仅认识到基因型-环境的交互作用可能存在三种形式,还揭示出遗传对环境测量的影响——基因型-环境的相关。分子遗传学作为新兴的研究途径,目前以寻找基因为主,将来则以认识基因如何工作为重。行为遗传学的发展前景将是定量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以行为基因组学为中心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4.
郭斯萍 《心理科学》2005,28(4):1020-1022
本文一方面从“生物性”与“精神性”两个人性层次透视自我,将自我视为一个由“生物自我”与“精神自我”组成的、以“生物自我”为基础“精神自我”为目标的对立统一体;另一方面又从“内容”与“功能”两个意识维度解析自我,将自我看成既是一个意义的存在又是一架认识的“机器”。自我便是一个由上述两个层次与维度有机组成的心理系统,这里的“有机”的涵义主要体现在,不仅生物自我与精神自我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结构,而且这两个层次又都各自表现为内容与功能相互联系的认识主体。  相似文献   
105.
霍桂桓 《现代哲学》2004,22(4):103-111
怎样才能提升翻译研究的理论水平?进行翻译理论研究是不是必须诉诸康德的先验哲学框架?本文认为,作为王宾教授所谓“不可译性”之理论前提的康德哲学“经验VS先验”的基本观点,其实并不适合于进行翻译理论研究;实际上,这里的根本问题是“翻译的实际经验性行为”与“翻译标准”之间的关系。只有从我自己构建并逐渐完善的社会个体生成论的角度出发,把翻译研究所涉及的历时性维度与共时性维度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翻译技巧、翻译理想和翻译标准之间的关系,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翻译标准”及其形成过程,从而使之发挥适当的作用,达到逐步提高翻译理论研究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6.
高欣 《天风》2004,(5):37-37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面对浩淼无垠的灿烂星空,敬畏之意充溢全身。 在圣经旧约的传道书中提到:“万物满有困乏,人不能说尽……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传1:8,9) 在浩瀚和千变万化的大宇宙背  相似文献   
107.
俗话说,“眼不见为净”,“眼不见心不烦”。意思是说,“尽管这个东西很脏,但是眼睛没有看到,就认为它是干净的’;“只要眼睛没有看到那些丑恶的现象或者不公道的事情,心里就不会烦恼”。这两句平常的话反映了人的情感产生的一条很重要的规律,那就是:任何情感的发生都必须以人的认知活动为中介,受认识活动所调节的。  相似文献   
108.
和辻伦理学的核心内容一般被认为是他的"风土"思想和作为"人际之学"的伦理学.该文在这个观点上进一步认为,和辻哲郎一生的学术努力是为了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弘扬日本文化和日本思想,这有助于理解和辻伦理学中一些存在着争议的观点,如"风土"思想中的自然决定论倾向、逆日本脱亚入欧的主流弘扬日本民族文化、逆世界民主和平的潮流强调"国民道德"和"尊皇思想"等.  相似文献   
109.
鸠摩罗什所译《阿弥陀经》的正宗分由三部分组成。首先讲述了西方净土及其主人公阿弥陀佛的超胜性;其次讲了念佛发愿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最后展示了六方诸佛的证诚。归根到底,《阿弥陀经》的要点在于念佛发愿往生,关于这点,中国和日本的净土教者是如何认识的,特别是关于一七日一心不乱执持名号的理解,本文将以此为中心试为探讨。  相似文献   
110.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老子》中提出的“音乐相和”说与“大音希声”、“五音”的对立范畴,普遍地理解为是对“有声之乐”的肯定,甚至视为审美的最高境界和音乐的代言词,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老子》全书以“无”为本,否定一切世俗之“有”,旨在泯灭一切文化成果,对于人为之乐亦是如此,以无声之“道”否定有声之乐,其消极作用是显在的,故对此予以纠正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基于“道”之本体所蕴涵的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和深邃的意会之蕴,及客观上显现出审美经验的普遍规律,则当另作别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