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9篇
  免费   500篇
  国内免费   170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597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322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256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周拉  班班多杰 《法音》2009,(2):39-44
在2007年第2、5、10期及2008年第10期的《法音》上,我们以宁玛派学者华智仁波切的名著《大圆满前行引导文》、萨迦派学者阿罗仁波切的著作《萨迦加行教言解脱道之明灯论》、噶举派学者塔玻拉杰·索南仁青的著作《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著作《菩提道次第广论》等论典的内容,梳理和阐释了藏传佛教各宗  相似文献   
992.
饶俪琳  梁竹苑  李纾 《心理学报》2009,41(8):726-736
为寻求检验规范性和描述性风险决策理论的通用标准, 本研究以期望价值理论和齐当别抉择模型为例, 探讨了“迫选规则体验法”的适用性。被试为120名大学生, 实验任务为要求被试分别完成自主决策(采用未知规则: 真规则)和规则迫选决策(遵循给定规则: 假规则)任务, 并对决策后的情感和认可程度进行评定。研究发现: (1) 被试在自主决策条件下比在规则迫选条件下体验到的正性情感程度更强, 负性情感的程度更弱; (2) 被试在自主决策与规则迫选决策两种条件下做出的相同决策越多, 该被试对迫选规则更加认可并体验到的正性情感程度越强, 负性情感的程度越弱; (3) 与期望价值理论相比, 齐当别抉择模型可能符合更多决策者的实际决策规则。这些结果表明, 作为检验规范性和描述性风险决策理论的新尝试, 迫选规则体验法可能更有助于回答“决策者实际采用的决策规则是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3.
世界知识在句子理解中的整合时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agoort等(2004)应用背离范式发现世界知识和单词意义在句末的整合是同时进行的。本研究将背离信息提前到句首短语中,旨在探讨世界知识在句子阅读过程中被整合的时程特征。实验采用四词句子为材料,其中第二个词(目标词)含有单词意义或世界知识背离信息,记录并比较被试在阅读后三个词时诱发的脑电变化。结果发现:与正确句子比较,无论是单词意义背离还是世界知识背离,背离目标词均引发出经典的N400,二者在峰值时间和始潜时上无显著差异,但世界知识背离信息诱发的N400波幅值相对较小。句中的后继单词不再诱发类似的N400;但到句子结尾,两类含有背离信息句子的句末正常单词又诱发出类似N400的一个负波。结果提示,在句子理解过程中,世界知识的整合与单词意义的整合相似,可能是随着句子理解过程即时进行的,整合的结果不影响后继信息的加工;但到了句末,读者在对整个句子内容作真实性判断时会对先前进行过的整合再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994.
运用合作者误导信息干扰范式,通过3个实验探讨了不同压力(引导压力、警告压力和反馈压力)对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正确引导减少了错误记忆,对改善错误记忆具有积极的作用,而错误引导则增加了错误记忆;(2)在引导压力条件下,社会警告可减少错误记忆,减少误导信息的效应;(3)肯定反馈可减少错误记忆,而否定反馈则明显增加了错误记忆;(4)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不同压力下的错误记忆方面存在差异,场依存个体受各种压力影响较大,场独立个体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5.
“认知科学”与“第二代认知科学”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其维 《心理学报》2008,40(12):1306-1327
以计算隐喻为核心假设的传统认知心理学以及联结主义心理学均不能克服离身心智(disembodied mind)的根本缺陷,当代认知心理学正面临着新的范型转换。以具身性和情境性为重要特征的第二代认知科学将日受重视,并促使认知神经科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作者认为在身心关系上应该坚持生理只是心理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的立场,克服生理还原论的危险;应该重新审视基于二元论的生理机制这种说法;心理学传统中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有可能在第二代认知科学强调认知情境性的基础上达成某种融合;第一代认知科学对意识的研究是不成功的,因为对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研究不能代替意识的研究,同时还应避免以意识内容的研究取代心理学研究的倾向。第二代认知科学中的动力系统理论关于变量(因素)之间的偶合(coupling)关系完全不同于变差分析中的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其动力系统模式可能更有助于破解意识的产生(涌现)之谜,并引发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的变革新潮。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兴起将启发人们对身心关系、生理还原论、意识研究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人工智能对心智完全模拟的可能性等重大问题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996.
分离效应(the disjunction effect)是指:当决策者知道事件E会发生,他会采取行动A;当知道事件E不会发生,他仍会采取行动A;而当不知道事件E是否会发生的情况下,他会拒绝行动A。这一现象违背了理性决策理论的确定事件原则(sure-thing principle)。对分离效应的解释主要有基于理由的假设、思维惰性假设和齐当别模型。分离效应是否真的存在以及应该采用何种实验设计来进行研究都还有待进一步探讨。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Aumann对事件分离情境和事件非分离情境的区分,为进一步研究分离效应指明了新的方向。理解分离效应及其成因有利于人们做出“理性”的决策  相似文献   
997.
年老化与文本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老化与文本理解的研究表明,老年人在表层形式和文本基础两个低水平表征上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下降,而在情境模型的建构和提取、更新等加工过程中都没有发现由于年老化引起的能力下降。在介绍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从情境模型与另两个低水平加工的不同特点和老年人自身的特殊性两个方面分析了老年人在不同层次表征水平加工能力差异的原因。对情境模型水平加工能力保持的潜在机制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弥补在低水平加工中认知能力因年龄而产生的下降等问题还需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98.
积极与消极情绪关系的理论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极与消极情绪的关系一直是情绪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该文介绍了探讨积极与消极情绪关系的模型及相关的证据,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1)情绪的双极模型及相关证据;(2)情绪的双变量模型及相关证据;(3)情绪的混合模型及相关证据;(4)解决各种模型争论的新视角:条件决定论。文章最后分析了该领域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9.
多级评分题计算机自适应测验选题策略比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研究比较了多级评分题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五种选题策略的优劣。应用的IRT模型是Samejima的等级反应模型。参加比较的选题策略有难度均值与能力匹配法、难度中值与能力匹配法、信息量最大法和两种A分层法。比较指标采用了能力估计值返回真值偏差、能力估计标准差、人均用题数和试题调用次数标准差四个。研究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法,结果显示每种方法各有优劣,在分层得当情况下,A分层法(中)的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认知风格11岁儿童内隐序列学习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对143名11岁儿童进行认知风格测验,从中选取反省型和冲动型认知风格儿童各30名,采用序列学习研究范式,对其内隐学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虽然冲动型儿童序列学习的反应时显著低于反省型儿童,但采用“比例测量法”的方差分析两组被试无显著差异。(2)采用“对立法”对包含和排除的生成成绩进行方差分析,无论反省型儿童还是冲动型儿童,其包含和排除成绩均没有显著差异,而且成绩均在几率水平以下。说明两种认知风格儿童的序列学习没有差异,且都具有内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