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5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90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0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以往研究关于视觉工作记忆回溯线索效应的产生机制主要存在5种假设, 目前依然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改进前人研究实验范式, 采用包含内源性回溯线索的颜色回忆报告范式, 进一步对这5种假设进行检验。在实验1中, 我们调控了线索与探测阵列之间的时间间隔, 发现不同时间间隔不影响无线索条件的行为表现, 而在正常线索条件中被试的记忆精度以及能记住的项目数量均优于无线索条件; 在实验2中, 我们对回溯线索伴随的干扰刺激类型进行控制, 结果显示, 在不同条件下记忆精度不存在差别, 但当回溯线索伴随干扰刺激呈现时, 被试能记住的项目数量会被降低, 降低程度受干扰刺激的类型调制; 在实验3中, 我们对伴随回溯线索的干扰刺激的呈现时间进行控制, 发现虽然回溯线索效应仍然存在, 但干扰刺激的呈现时间不会影响效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 回溯线索的出现使得被试能够在决策加工前完成内部注意资源的再分配, 从而避免了同时进行这两种认知加工与记忆表征维持本身竞争认知资源。本研究为认知阶段分离假设提供了支持证据, 对解决回溯线索效应产生机制的争议以及理解内部注意与视觉工作记忆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采用投资博弈,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关系认知(亲疏关系、阶层关系)和特质认知(以善意为例)对中国人人际信任的影响。结果发现,亲疏关系认知、阶层关系认知和善意认知都会影响中国人的人际信任。关系越近、阶层越高、越善意,信任水平越高。随着亲疏关系下降或善意降低,阶层关系对信任水平的作用之间的差异逐步减弱。亲疏关系认知和阶层关系认知存在交互作用,亲疏、阶层和善意也具有交互作用。人们对上位阶层的信任大于平位大于下位,但是当信任对象存在低善意特质或陌生人身份时,人们对上位阶层的信任会下降至和平位没有差异;当低善意特质和陌生人身份同时存在时,人们对上位、平位和下位的信任无差异。  相似文献   
63.
面孔认知研究表明, 人们识别和再认自己所属群体(如种族、性别、年龄)面孔的成绩显著好于识别其他群体面孔的成绩。近年来围绕面孔识别的这种自我群体偏向进行了实验研究, 研究者提出了知觉经验说和社会认知论两种理论来解释其认知加工机制, 而类别化-个性化模型和双路径模型则是将两种理论分别加以整合提出的新解释。研究者还对面孔识别自我群体偏向的神经机制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评价者、评价对象和评价任务等因素对自我群体偏向的影响。提升面孔识别自我群体偏向研究的生态效度, 构建整合性理论模型以及加强跨文化和本土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4.
工作反刍指在没有要求其出现的情境下, 有意识的、重复发生的工作方面的相关想法, 分为工作相关情感反刍与工作相关问题解决沉思两个维度。工作反刍对个体健康、工作及幸福感的影响有“双刃剑”效应。持续性认知理论、压力认知激活模型与认知资源视角理论, 可以解释该效应的内在机制。未来研究应分析影响双刃剑效应的边界条件, 寻求减少消极效应、增加积极效应的途径, 拓展其双刃剑效应心理机制的分析视角和该效应的作用层面。  相似文献   
65.
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音乐训练对认知能力的具有积极影响,一些理论认为音乐训练的广泛迁移效应是通过执行功能起中介作用,但音乐训练与执行功能的关系至今仍存争议。研究将执行功能分为抑制控制、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三个子成分,并将抑制控制进一步细分为注意抑制和反应抑制,同时区分工作记忆中主动性控制和反应性控制两种认知过程。通过对比音乐组和控制组在执行功能各任务(Go/No-go, Stroop, AX-CPT, Task-switching)上的行为表现来系统考察音乐训练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音乐训练对执行功能不同子成分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其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抑制控制中的注意抑制和工作记忆中的主动性控制,对抑制控制中的反应抑制、工作记忆中的反应性控制和认知灵活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6.
岳童  黄希庭  徐颖  潘思存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2):2091-2101
价值观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一直是该领域争论的焦点所在。近些年来, 研究者开始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来探讨导致价值观稳定性差异的机制问题。已有的神经反应证据表明, 当某种价值观是基于道义主义的绝对规则来进行认知建构的, 或与自我概念在表征上存在一致性时, 其更倾向于保持稳定的状态; 若非如此, 便可能会在外界影响(如他人劝说)下发生重要程度上的改变。未来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认识价值观稳定性与可变性关系的认知神经加工模型, 并探索价值观长效改变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 以促进理论研究在价值观教育中的实践和应用。  相似文献   
67.
丁凤琴  孙逸舒 《心理科学》2020,(6):1327-1332
摘 要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与具身认知理论,身体净脏与道德概念存在隐喻联结;道德概念净脏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并对道德判断产生一致性和补偿性效应;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中介因素有厌恶情绪和道德自我意象,调节因素有身体敏感性和道德敏感性;未来研究应在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神经机制、情境性、指向性、干预机制、文化差异等方面进行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68.
存在主义人类学转向是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趋势特点。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复兴下的存在主义人类学转向和趋势影响了具体学科的研究路径,包括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基点、研究内容和方法。"人之主体性"的研究基点、哲学人类学的方法特色、存在主义的伦理阐释方式、对道德主体的价值定位、对道德精神史的认知、对后资本主义社会新矛盾的判断等奠定了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存在主义人类学范式的研究基础。存在主义人类学既是当代俄罗斯伦理学阐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史的方法,又是线索。历史逻辑与主体认知相结合的方法,是将社会历史进程的发展规律与主体观念结合在一起论证道德问题,包括马克思主义道德的基本方法,是当代俄罗斯伦理学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论原则。在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具体问题的研究中,从人的角度出发,突出人和人的主观性之研究特点日渐突出:它反映在对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认识中,呈现在当代俄罗斯伦理学家的研究内容里,还表现在对未来发展的道德预测中……  相似文献   
69.
胡扬 《逻辑学研究》2020,(3):82-105
语篇连接词研究有三种主要理论进路:弗雷泽(Fraser)的一般理论、希夫林(Schiffrin)的连贯论以及布莱克莫尔(Blakemore)的关联论。三者认同语篇连接词的连接性,却对其给出了不同的解释。这种解释差异的根源在于,语篇连接词在三种理论框架下中有不同的功能设定:在一般理论里其用于标示语篇元素的语义关系,在连贯论里其用于建立文本结构,而在关联论里其用于引导与话语解释相关的认知推理。因此,语篇连接词实际上有三种连接性:语义连接性,结构连接性和认知连接性。这三类语篇连接性有助于理解鞠实儿提出的"广义论证",即论证是语篇序列。  相似文献   
70.
乐竟泓  曹宁宁 《心理科学》2002,25(3):293-295
15名被试在摄人酒精BAL≤0.5‰前后的四个时段内接受一套简单的运算操作任务,近2/3被试的认知一操作能力显示受酒精影响发生变异:酒后30分钟操作时间延滞,至60分钟更具显著性;同时,操作错误亦大幅上升,但变化趋势不同于操作时间。酒精干扰呈现认知“近视”与“远视”的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