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8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96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0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眼动分析法在学前儿童认知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动分析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对于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了眼动记录的原理、眼动指标,并对该方法在研究学前儿童的图画观看、图文阅读、视觉搜索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评介。最后,对眼动分析法在学前儿童认知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22.
员工创造性:概念、形成机制及总结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员工创造性是指产生新颖且有潜在价值的事物或想法,包括新的产品、服务、制造方法及管理过程等。组织创新是员工创造性和团体创造性成功运用的最直接成果。在早期研究框架的基础上,研究综合探讨了工作特征、个人特质、团队/组织/领导因素对内在创造动机及随后的员工创造性的影响;并结合创造性认同、创造性自我效能感模型,建立了员工创造性形成机制全模型。  相似文献   
923.
工作记忆训练: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对不同人群的工作记忆进行训练的研究发现,工作记忆能力可以通过训练提高。通过工作记忆训练,个体的阅读能力、智力水平等得到提升。工作记忆的训练还可以改变人类大脑的活动,而且对于特殊儿童临床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作用。工作记忆训练的研究对原有的认知理论以及相关理论模型提出了挑战,为工作记忆训练运用于教育、临床治疗等领域提供了实证支持,也为理解工作记忆开辟了新的方向。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改进训练内容、完善训练形式与指标、探索一套与工作记忆缺陷个体临床治疗相结合的工作记忆训练系统。  相似文献   
924.
消极偏差还是积极缺乏:抑郁的积极心理学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郁的认知理论被认为是当代最具影响的抑郁理论之一,其中贝克抑郁理论与无望抑郁理论是两大主要的认知理论。认知理论主张消极认知偏差是导致抑郁的易感因素。然而,"抑郁现实主义"及"积极错觉"等研究却证实抑郁个体并不存在消极认知偏差。以往研究的矛盾实际上反映了当代心理学过分关注消极的病理化倾向。新兴的积极心理学则试图从全新视角解释抑郁,导致抑郁的原因不是个体身上积极因素的缺位,而是积极力量未被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925.
厌恶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也是情绪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以进化论为指导的进化心理学对厌恶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认为人类厌恶情绪源于抵御寄生物和保持种群规模的需要。现代人类的多种复杂的道德厌恶感与生理厌恶感有着同样的进化根源,人类的道德心理系统有部分是建立在更为古老的进化适应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926.
当前,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青少年抑郁症主要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本文章拟从导致青少年抑郁的内部原因着手进行深入讨论,包括认知、自我和人格等方面,希望能对青少年抑郁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27.
关于道德唤起与道德行为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一个关于测验作弊的实验研究,揭示了道德唤起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的一定关系,即不同的道德唤起水平会对道德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实验后的个别访谈,我们分析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道德唤起之间的关系。最后,我们提出了本实验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可能存在的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928.
刘盼  谢宁  吴艳红 《心理学报》2010,42(10):981-987
结合比例控制范式与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范式, 探讨了认知老化过程中自上而下的有意认知控制对自动抑制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 当线索有效率由50%提升至80%时, 两组被试的返回抑制量均下降, 老年组表现为返回抑制消失, 但年轻组出现返回抑制的反转, 表明有意认知控制对自动抑制的调节作用受认知老化的影响而发生衰减。同时文章还就认知老化机制的新兴理论—— 执行衰退假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29.
赵俊华  莫雷 《心理学报》2010,42(9):920-928
设计不同的语境条件, 并采用图-词语义一致性判断来探测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英语句子的语义通达性, 结果表明, 在无语境条件、语义无关动画或语义相关文本伴音语境下, 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表现出英语句子语义通达的非选择性, 而形象和语义一致的动画语境能使他们有效限制对等的L1句子构成词汇的激活, 并表现出目标句语义通达的选择性。这说明, 语境可以影响弱势语识别阶段的非选择激活, 相关的语境影响双语通达的理论也由此被讨论。  相似文献   
930.
疼痛共情是指个体对他人疼痛的感知、判断和情绪反应。它受到疼痛者因素、观察者因素和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疼痛共情的认知模型主要有知觉-动作模型、疼痛共情认知模型、早期评估模型与后期评估模型。未来研究的方向在于进一步深入探讨疼痛共情的认知机制, 探索情绪因素对疼痛共情的影响和扩展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