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2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91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0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郭裕建 《心理科学》2003,26(3):471-474
探讨在小学三年级句群教学条件下,样例的不同呈现方式与练习方法对形成有关图式及其技能的影响。同时,考察陈述性知识、认知技能(一般程序性知识)和策略相互间的关系及对被试任务操作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在实验班中,同时呈现两个以上样例并加以归纳,再循序渐进地进行变式练习,有利于图式与技能形成以及类比迁移,且中差生获益较大;(2)在被试的任务操作中,陈述性知识主效应非常显著,其次为认知技能,再次为策略,陈述性知识和认知技能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92.
中小学生交往成败结果的归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井维华  韩仁生 《心理科学》2003,26(3):457-460
从小三、初二、高二随机选择有效被试406名,探讨了中小学生对交往成败结果的归因和期望特点。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对交往成败有不同的原因认知;成败结果差异显著;成功后的期望显著地高于失败情境。  相似文献   
993.
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全国常模的制定   总被引:59,自引:6,他引:53  
自我价值感是个体自我中对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具有弥漫性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方面。本文的目的是使用自编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建立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SW )全国常模。对在全国各省市分层随机抽取的 34715大中学生测量结果的方差分析表明 ,在大部分自我价值感维度上 ,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年级交互作用效应。据此给出了男女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年级常模 ,并进行了常模等级分转换。文中还讨论了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  相似文献   
994.
工作记忆年老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工作记忆(workingmemory,WM)是由Baddeley和Hitch(1974)在短时记忆基础上提出的一个记忆系统。工作记忆系统包含一个中央执行(centralex-ecutive)控制机制,以及至少两个从属的子系统:负责言语材料暂时存储和处理的语音环路(phonologi-calloop)和负责视觉材料暂时存储和处理的视空间缓冲区(visuo-spatialsketchpad)。WM为复杂的认知任务(如学习、理解和推理等)提供临时的存储空间和加工信息,被心理学家视为认知功能的枢纽。  相似文献   
995.
返回抑制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建中 《心理科学》2003,26(2):326-329
Posner和Cohen( 1984 )发现对空间某一位置进行线索化 ,在线索开始呈现到靶子开始呈现的时间间隔 (SOA)约等于或大于 30 0毫秒时 ,被试对线索化位置上靶子的反应时长于非线索化位置 ,出现抑制效应。他们称之为返回抑制 (inhibitionofreturn ,简称IOR)。返回抑制的实验范式是在外周位置线索化后 ,间隔一段时间 (在此间隔时间内可插入也可不插入中央注视点线索化 ) ,然后靶子呈现在线索化位置或者非线索化位置上。早期返回抑制的研究涉及其特性和机制等多方面的问题 ,近期则倾向于将返回抑制和其它实验范…  相似文献   
996.
邓铸 《心理科学》2003,26(3):479-482
本研究采用认知作业分析及问卷法,研究了中学生简单与复杂物理问题解决的表征机制及状态元认知结构。结果显示:(1)物理问题解决是对问题的表征状态不断转换的过程,其受认知主体信息的提取、转换、整合能力及状态元认知的影响;(2)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中的状态元认知主要由他的自我效能感、自我监测、策略系统三种成分构成;(3)复杂问题解决的关链是正确提取范畴性知识以形成对问题的深层表征。  相似文献   
997.
大学生内隐职业偏见和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于泳红 《心理科学》2003,26(4):672-675
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相应的外显报告考察了大学生被试在职业偏见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中的态度。结果表明,被试的内隐和外显态度出现了分离,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内隐职业偏见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该研究再次证明了内隐联想测验是一种有效的测量内隐态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社会认知研究的基本趋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沛  林崇德 《心理科学》2003,26(3):536-537
1 社会认知的内隐研究观社会认知,一般是指“人对各种社会刺激的综合加工过程,是人的社会动机系统和社会情感系统形成变化的基础,它包括社会知觉、归因评价和社会态度形成三个主要方面”。但这仅仅涉及到传统的有意识的信息加工。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焦点则是Greenwald等人所提出的内隐社会认知。  相似文献   
999.
王玲凤  傅根跃 《心理科学》2003,26(4):646-649
用设置故事情景的方法对儿童对他人情绪与过去经验的关系的认知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4~7岁儿童能够认知他人情绪与过去经验的关系,认知能力随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情绪效价和情绪情景的匹配性影响儿童对他人情绪与过去经验关系的认知。4、5岁儿童更能认识到正性情绪情景条件下体验到负性情绪的他人情绪与过去经验的关系,其得分显著高于其它情绪情景故事和行为故事。  相似文献   
1000.
类别不确定时的预测推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常建芳  莫雷 《心理科学》2003,26(1):159-160
归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认知活动。它是指将某一项目纳入某一团体的操作。归纳推理是归类的一种重要用途,指根据某一个项目的已知特征来预测推理这个项目某未知的特征的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