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4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103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0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本研究探讨恐惧管理理论对道德五种基本准则以及道德判断的影响。85名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组与控制组。全部被试首先完成道德五基准问卷。实验组被试接受死亡凸显提示后观看短片并完成一系列道德两难问题的判断;控制组接受一般负性事件提示。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控制组而言,实验组被试倾向于作出直觉而非理性判断,并且死亡凸显对道德直觉判断的影响受到厌恶情绪的中介作用。同时,当故事情节发生转换时,实验组被试倾向于作出与原有道德直觉规范相一致的道德判断。本研究从恐惧管理理论出发,为道德判断的情理之争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52.
理论上,人们对不同个体行为是否违背道德的判断是完全一致的。本研究提出,人们对社会距离线索的知觉会影响对道德行为的判断。研究设计了两个实验,分别从社会距离直接启动和社会距离线索启动的角度对这一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较近的社会距离启动及社会距离线索都能促使个体采取更温和的道德判断,功利主义的色彩比较浓厚,而较远的社会距离启动促使个体采用更加严格的道德判断,表现出道义论倾向。文章最后讨论了这一结果对未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3.
左稀 《道德与文明》2013,(5):135-142
在哲学和心理学领域,关于情感的理论被划分为两大阵营:非认知主义情感理论与认知主义情感理论.玛莎·纳斯鲍姆认为,非认知主义的情感理论从未得到已对情感做了大量严肃研究的主要哲学家们的强烈赞同,即便在曾支持这类观点的心理学和人类学中,也已经受到广泛的质疑.她捍卫认知主义的情感理论,并认可意向性是情感的基本特征.她一方面继承了斯多葛派情感观的核心内容,将情感的意向性成分解释为评价性的信念;另一方面对斯多葛派情感观所包含的谬误给予了批判和修正.  相似文献   
154.
王振宏  刘亚  蒋长好 《心理学报》2013,45(5):546-555
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认为, 积极情绪对认知加工的影响受其趋近动机强度的调节, 高、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对认知加工的影响不同。本研究运用情绪图片诱发被试高、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 采用停止信号任务和任务转换作业考察了不同趋近动机强度积极情绪对认知控制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中性条件相比, 高趋近动机积极情绪促进了停止信号任务中Go任务和任务转换作业中重复任务的反应执行。(2)在停止信号任务中, 相对于中性条件, 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条件下的停止信号反应时显著缩短; 在任务转换作业中, 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条件下的反应时转换损失和错误率转换损失均显著降低, 而高趋近动机积极情绪条件下的反应时转换损失显著增加。因此, 积极情绪对认知控制的影响受其趋近动机强度的调节, 即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增强认知灵活性, 提高停止反应与任务转换的速度; 而高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增强认知稳定性, 加快停止信号任务中Go任务和任务转换作业中重复任务的反应执行, 增加了反应时转换损失。  相似文献   
155.
王锃  鲁忠义 《心理学报》2013,45(5):538-545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考察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表征, 及其对于人的认知的影响。实验1采用迫选法, 在明确要求被试把道德词放在垂直空间位置的上方或下方时, 发现在意识层面, 被试倾向于把道德词放在垂直空间的上部, 把不道德词放在垂直空间的下部。实验2采用无关任务法, 对实验词语作褒贬义判断, 实验结果发现, 道德词出现在空间的上方(相对于下方)时, 被试对道德词作褒贬义判断的时间短; 不道德词出现在空间的下方(相对于上方)时, 被试作褒贬义判断的时间则短。实验3通过记忆任务发现, 道德概念的启动使得个体高估了相继出现的客体的高度和长度, 不道德概念的启动使得个体低估了其高度和长度。三个实验的结果表明, 汉语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 汉语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既存在于无意识层面又可以在意识的层面显现; 汉语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表征会影响对物体的高度和长度的估计, 表现为汉语道德概念隐喻表征的“认知偏移效应”。  相似文献   
156.
张盼  鲁忠义 《心理学报》2013,45(4):406-415
采用混合实验设计、实时和事后的句子-图片匹配范式, 以隐含物体典型颜色和非典型颜色信息的句子为实验材料, 以被试对图片的反应时间和阅读时间为因变量指标, 通过不同时间间隔的设置以及不同的实验程序, 探讨了句子理解中静态和动态颜色信息心理表征的特点。结果表明:(1)在加工时间有限的情况下, 两个加工任务是否竞争相同的认知资源是造成句-图范式下匹配易化和不匹配易化的关键因素。(2)对于句子隐含的静态颜色信息, 大脑对典型颜色信息的心理表征具有即时性和局部性, 而对非典型颜色信息的心理表征还具有非局部性的特点。(3)对于句子隐含的动态颜色信息, 大脑不能对其进行即时的心理表征, 这种动态颜色信息的心理表征是在句子阅读晚期发生的。  相似文献   
157.
特质特性是影响人格判断准确性的重要调节变量。已有的研究表明,可观察性高的特质容易判断,判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也更高;特质的可评估性干扰了自我知觉的准确性,与中性特质相比,可评估性特质的自我—他人一致性更低;与清晰特质相比,模糊特质的自我—同伴判断间的一致性更低,且随特质模糊性的增加而递减。不仅如此,特质特性经常与其他因素如熟悉度交互作用于人格判断的准确性,在考查特质特性的作用时,必须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将该变量与特性匹配、特质分类、个体差异及文化差异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相似文献   
158.
线索在多媒体学习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设计形式,具有引导注意、组织和整合信息的功能。综述已有研究发现,线索具有引导学习者加工特定位置信息、忽视无关信息干扰的功能;在特定条件下帮助学习者整合图-文信息,并且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但对于线索信息组织功能尚缺少充分而有力的证据。关于线索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大部分研究证实线索能够促进学习。但是由于线索的多样性以及学习材料的复杂性,线索能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仍然存在争议。从认知负荷理论视角综述发现,线索加入并没有明显降低学习者感知到的主观认知负荷;从知觉加工视角而言,线索作为突显的刺激会吸引学习者的注意,从而简化学习者在知觉加工阶段的视觉搜索。未来研究仍然需要关注以下问题:(1)线索是否真的被学习者所注意和加工?(2)重视学习材料多样性比较和不同线索类型差异探讨,(3)关注学习者经验影响,(4)如何在教学设计上保证线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9.
本文对判断和决策研究领域所发现的跨文化差异进行了回顾。鉴于大多数判断和决策的跨文化研究都集中于对亚洲和西方文化的比较,本文也主要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发现。具体来说,本文回顾了在概率判断及信心、风险知觉、冒险行为、消费者行为以及经济判断和决策中所存在的跨文化差异。综述结果表明尽管亚洲人和西方人的判断和决策行为存在很大的跨文化差异,研究也发现了显著的文化内差异。目前关于判断和决策的跨文化差异的研究还相对匮乏,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了解判断和决策行为的跨文化差别及机制。  相似文献   
160.
网络自我表露的类型、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自我表露是自我表露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本研究对网络自我表露提出整合性界定,并将其从形式、程度和表达方式三种角度予以分类.网络自我表露对个体存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网络自我表露的产生和发展受社会文化、网络环境、性别、年龄和个体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认知实验研究、影响因素的深入探讨、新兴网络媒体的自我表露现象、跨文化研究和特殊群体的网络自我表露等可以成为今后的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