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3篇
  免费   342篇
  国内免费   112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岳童  黄希庭  徐颖  潘思存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2):2091-2101
价值观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一直是该领域争论的焦点所在。近些年来, 研究者开始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来探讨导致价值观稳定性差异的机制问题。已有的神经反应证据表明, 当某种价值观是基于道义主义的绝对规则来进行认知建构的, 或与自我概念在表征上存在一致性时, 其更倾向于保持稳定的状态; 若非如此, 便可能会在外界影响(如他人劝说)下发生重要程度上的改变。未来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认识价值观稳定性与可变性关系的认知神经加工模型, 并探索价值观长效改变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 以促进理论研究在价值观教育中的实践和应用。  相似文献   
72.
面孔认知研究表明, 人们识别和再认自己所属群体(如种族、性别、年龄)面孔的成绩显著好于识别其他群体面孔的成绩。近年来围绕面孔识别的这种自我群体偏向进行了实验研究, 研究者提出了知觉经验说和社会认知论两种理论来解释其认知加工机制, 而类别化-个性化模型和双路径模型则是将两种理论分别加以整合提出的新解释。研究者还对面孔识别自我群体偏向的神经机制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评价者、评价对象和评价任务等因素对自我群体偏向的影响。提升面孔识别自我群体偏向研究的生态效度, 构建整合性理论模型以及加强跨文化和本土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3.
注意捕获是指与任务无关的刺激能够不自觉地吸引注意的现象。实验一采用视觉搜索任务,考察与主任务无关的情绪面孔的注意捕获水平及其机制,实验二进一步探究时间任务需求对无关情绪面孔注意捕获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其他情绪面孔相比,愤怒的情绪面孔捕获了更多的注意,且受到整体情绪加工的影响;时间任务需求影响了目标刺激的注意选择,但愤怒优势效应不受到时间任务需求的影响,因此可能是一种较为自动化的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74.
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音乐训练对认知能力的具有积极影响,一些理论认为音乐训练的广泛迁移效应是通过执行功能起中介作用,但音乐训练与执行功能的关系至今仍存争议。研究将执行功能分为抑制控制、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三个子成分,并将抑制控制进一步细分为注意抑制和反应抑制,同时区分工作记忆中主动性控制和反应性控制两种认知过程。通过对比音乐组和控制组在执行功能各任务(Go/No-go, Stroop, AX-CPT, Task-switching)上的行为表现来系统考察音乐训练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音乐训练对执行功能不同子成分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其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抑制控制中的注意抑制和工作记忆中的主动性控制,对抑制控制中的反应抑制、工作记忆中的反应性控制和认知灵活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5.
存在主义人类学转向是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趋势特点。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复兴下的存在主义人类学转向和趋势影响了具体学科的研究路径,包括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基点、研究内容和方法。"人之主体性"的研究基点、哲学人类学的方法特色、存在主义的伦理阐释方式、对道德主体的价值定位、对道德精神史的认知、对后资本主义社会新矛盾的判断等奠定了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存在主义人类学范式的研究基础。存在主义人类学既是当代俄罗斯伦理学阐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史的方法,又是线索。历史逻辑与主体认知相结合的方法,是将社会历史进程的发展规律与主体观念结合在一起论证道德问题,包括马克思主义道德的基本方法,是当代俄罗斯伦理学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论原则。在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具体问题的研究中,从人的角度出发,突出人和人的主观性之研究特点日渐突出:它反映在对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认识中,呈现在当代俄罗斯伦理学家的研究内容里,还表现在对未来发展的道德预测中……  相似文献   
76.
丁凤琴  孙逸舒 《心理科学》2020,(6):1327-1332
摘 要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与具身认知理论,身体净脏与道德概念存在隐喻联结;道德概念净脏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并对道德判断产生一致性和补偿性效应;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中介因素有厌恶情绪和道德自我意象,调节因素有身体敏感性和道德敏感性;未来研究应在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神经机制、情境性、指向性、干预机制、文化差异等方面进行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77.
公安民警常常身临应激和危险情境中,是创伤事件的易感人群,但其创伤后应激症状对执行功能的影响研究尚且缺乏。已有研究发现,具有创伤后应激症状的个体的执行功能存在缺陷,表现在对冲突信息的抑制能力受损以及对创伤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和情绪唤起。本研究以公安民警为实验组被试,据其创伤后应激症状分为高低两组,在校大学生为对照组被试,采用Stroop范式探究创伤后应激症状对公安民警“冷”、“热”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公安民警在“冷”、“热”执行功能上不存在缺陷,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影响。启示对具有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公安民警进行干预时,应关注其症状的严重程度,在“热”执行功能上寻求更有效的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78.
胡扬 《逻辑学研究》2020,(3):82-105
语篇连接词研究有三种主要理论进路:弗雷泽(Fraser)的一般理论、希夫林(Schiffrin)的连贯论以及布莱克莫尔(Blakemore)的关联论。三者认同语篇连接词的连接性,却对其给出了不同的解释。这种解释差异的根源在于,语篇连接词在三种理论框架下中有不同的功能设定:在一般理论里其用于标示语篇元素的语义关系,在连贯论里其用于建立文本结构,而在关联论里其用于引导与话语解释相关的认知推理。因此,语篇连接词实际上有三种连接性:语义连接性,结构连接性和认知连接性。这三类语篇连接性有助于理解鞠实儿提出的"广义论证",即论证是语篇序列。  相似文献   
79.
张笑秋 《学海》2022,(4):13-19
本文以新人力资本理论为视角,借助来自全国28个省区市的1047份样本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对市民化的影响。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处于低水平,市民化处于中等水平;总体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本文将人力资本构成要素区分为传统人力资本要素和能力,二者各自作为一个整体,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知识、经验、健康与能力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家庭、务工单位与个体合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知识、经验、健康与能力,可以作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0.
乐竟泓  曹宁宁 《心理科学》2002,25(3):293-295
15名被试在摄人酒精BAL≤0.5‰前后的四个时段内接受一套简单的运算操作任务,近2/3被试的认知一操作能力显示受酒精影响发生变异:酒后30分钟操作时间延滞,至60分钟更具显著性;同时,操作错误亦大幅上升,但变化趋势不同于操作时间。酒精干扰呈现认知“近视”与“远视”的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