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篇章阅读的动态理解观和计算机模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篇章阅读中信息加工的研究一直是文本心理学以及相关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几年,篇章阅读的动态理解观和计算机模型的影响力正逐步增大。与先前阅读加工观相比,动态理解观整合了阅读的即时加工和延时表征以及两者之间动态的相互关系,并试图捕捉篇章中的每一概念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激活情况。利用计算机模型研究阅读加工则不像以往的研究方法都需要利用被试的实际阅读反应,在阅读理论的基础上编制的计算机模型能够模拟出人们阅读中的即时表现和阅读后的记忆内容,模拟的数据与行为学实验结果也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222.
李世峥 《天风》2009,(8):21-23
199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教授出版了《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一书。作者在前言中写道:“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作者详尽阐述了网络对人类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带来的影响和挑战,以其精炼的文字和独到的见解征服了无数读者。出版当年就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中文译本也于1996年由海南出版社出版。应该说,该书进入我国之时,我们的网络尚不发达,其时的人们未必认同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223.
计算机模拟:一种探索心理机制的现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宝荣 《心理科学》2003,26(5):891-893
心理现象的物质基础———人脑由于具有高度的复杂性、组织性和活动性特征 ,致使人类既不能从外部对人脑产生心理现象的内部机制进行直接观测 ,也不能利用解剖方法对人脑发生的心理过程进行微观水平的直接考察。有鉴于此 ,寻找合适、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以揭示行为反应的心理机制 ,便成了心理科学研究者近百年来坚持不渝的追求。1 心理研究方法的几次突破   1879年 ,冯特 (W .Wundt)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同时 ,自觉地运用实验法将心理现象置于受控条件下加以研究 ,使心理学完成了由纯粹思辩性研究到客观、具体…  相似文献   
224.
关于电子商务网页设计的人机工程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德玄  许百华 《心理科学》2003,26(3):571-572
1 引言电子商务(e-commerce)这一概念是Livermore于20世纪80年代末首先提出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逐渐渗透到现代商业的各个领域。电子商务有多种类型,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在互联网上建立虚拟商场,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购物方式。由于互联网这种媒体的特殊性,网上购物和传统的购物方式在许多方面有很大差别。根据Renaud(2001)等人的研究,人们在网上购物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观察与查找当前这个网站提供什么商品,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决定是否购买;然后是付  相似文献   
225.
面对面和计算机群体决策运用排序法上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全全  肖虹 《心理科学》2004,27(2):304-306
通过人员选拔的实验室模拟实验.比较面对面的和以计算机为中介的决策群体在信息是否完全分享及是否采用排序法决策条件下对于决策效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决策前的信息分享通过决策前偏好的人数构成影响了最终的决策准确率。(2)排序法在面对面交流时只在信息非分享的情况下才显著增加了关键信息交流;排序法在计算机交流和信息完全分享下显著增加了关键信息交流。弥补了Hollingshead的研究不足之处。排序法不损害成员对于讨论的满意感。(3)计算机交流更关注文本信息,有更多争论、自我观点阐述和申诉。在关键信息交流上与面对面交流没有差异。(4)在决策准确性上,不同的交流方式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226.
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考察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对空间关系判断的影响。涉及的空间关系判断包括上下关系判断、远近关系判断和距离判断。研究结果显示:(1)上下判断中,在空间上方时,道德词的反应快于不道德词;在空间下方时,不道德词的反应快于道德词;(2)远近判断中,在空间上方时,个体更倾向于将道德词判断为"远",即道德词更偏上;在空间下方时,没有显著的偏向;(3)在距离判断中,个体对道德词的判断出现显著的向上偏移,对不道德词的判断则出现显著的向下偏移。由此得出结论: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会影响个体对空间关系的判断,具体来说是"道德是上"的隐喻会导致空间关系判断产生"向上"的偏移效应;而"不道德是下"的隐喻则会导致空间关系判断产生"向下"的偏移效应。  相似文献   
227.
近年来诸多研究发现,物理变量对心理变量尤其是道德会产生影响,而其机制通常是具身认知与隐喻语言两种。本研究意在通过软硬的具身感受以及软硬的隐喻式意义联系来探讨它对于道德判断的影响。实验一通过操纵被试的软硬身体感受,发现感受到软的被试会比感受到硬的被试更倾向于作出义务论判断。而实验二通过启动被试的软硬语义联接,发现在启动了软的意义之后,对比与启动了硬的意义来说,被试体验到了更少的厌恶情绪,并对同样的道德错误表现得更宽容。这表明软与硬这对物理变量在具身认知与隐喻语言两种机制上都对道德判断起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228.
郑玮琦  刘烨  傅小兰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10):1711-1722
“自我动”和“时间动”在时空隐喻中常被用来表征时间的运动方式, 代表了人们理解个体与时间相对运动的不同视角。大量研究已证实这两种时间运动视角存在心理现实性。人们对时间运动视角的选择受到空间运动经验、情绪、语言与文化、个体差异等具身因素的影响, 反映了时空隐喻理解中视角选择的灵活性。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相关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语言与思维、情感、运动经验等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为具身认知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229.
陈思思  克燕南  蒋奖  肖潇 《心理科学》2014,37(2):388-393
通过两个反应时实验,探讨权力的垂直方位表征对权力判断的影响。实验1发现,当权力词汇出现的位置(电脑屏幕上方或下方)与权力的空间隐喻一致时(高权力词在低权力词上方),相比于隐喻相反时(高权力词在低权力词下方),被试的反应时更短;实验2重复了这一结果,并进一步发现,隐喻一致促进被试的反应,隐喻相反抑制被试的反应。这表明权力的空间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会影响权力信息的认知加工。  相似文献   
230.
具身认知强调了身体在认知中的关键作用,主张身体的构造和状态、身体的物理属性及其大脑与身体的特殊感觉—运动通道对认知的形成产生了根本影响。具身认知的相关理论虽然直接或者间接承认身体对心智的塑造关系,但是存在一些观点的不一致,导致具身认知理论难以统一到相同的框架上来,具身认知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种模型:概念隐喻理论,知觉符号理论和感知运动模拟隐喻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