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李栋 《中国宗教》2012,(1):39-41
"我是本世纪第一年出生的,经历了清朝、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40多年……可以说是这个世纪中国社会的见证人。我目睹了旧中国民不聊生的社会,相比之下,今天你们算是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你们一定要珍惜它,要面向时代,面向社会,传出的信息一定要与这个时代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要努力工作,为教会、为社会多作贡献。"——李连克  相似文献   
22.
李宏从一家名牌大学毕业以后,凭着在校期间优异的学业成绩和出色的实践能力,顺利地走进一家著名的大公司,做了一名人人羡慕的白领。  相似文献   
23.
一、塔院寺毛泽东路居旧址,五台山塔院寺的巍巍白塔是佛教圣地五台山的标志。多少年来,它记载着一个难忘的史实:毛主席从延安去西柏坡的途中,在白塔旁的方丈院住宿,点亮了方丈院的灯光,迎来了解放战争胜利的曙光。  相似文献   
24.
汪维藩 《天风》2010,(9):58-59
(五十九)垦荒者 2010年6月21日,在“中国老三届论坛”上,看到一篇文章,题为“虔诚的基督徒,我的英语老师汪维藩教授”。作者没有留名,只留下一个“垦荒者”的笔名和一张模糊的影像,级别为“安家落户”。“老三届”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特殊词语之一,指1966年至1968年的高、初中毕业生,绝大部分要到农村去“安家落户”,即将本人的城市户口改为农村户口,成为种地的农民。这部分青年,曾在农村度过十多年的金色年华。  相似文献   
25.
林强 《思维与智慧》2013,(18):58-5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逃难的人流中,一位母亲带着她3岁的孩子,随着人流向远方走去。这位母亲把最后的一点干粮磨碎,喂给孩子吃,看着孩子瘦弱的小脸,禁不住落下泪来。她知道,自己已经两天没吃什么东西了,半个月的饥寒交迫,令她的身体极为虚弱。她怕自己支撑不住,最后孩子也无法活命。  相似文献   
26.
宋锐 《思维与智慧》2006,(12):57-57
女儿已经读到了研究生,一次,她突然提起我家的文字游戏。原来暑假期间,一家三口晚饭后往往闲聊一阵。一天,妻子自吹她起码认识8000个汉字。我不信,要知道,《新华字典》也就是8000多个汉字。我决定考考她,  相似文献   
27.
“喜欢用孩子的成就来为自己脸上贴金,是中国父母的一个‘陋习’。”一位有海外求学经历的母亲和“好孩子育儿网”的专家讨论了育儿走入误区的一些话题。在海外留学期间,这位妈妈在帮老外看孩子的兼职工作中,开始对自己曾受到的教育和中国父母的心态有了比较。  相似文献   
28.
在党的宗教政策的光辉照耀下,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已经走过50周年了!在全国各民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今天,我们来庆祝中国伊协成立50周年,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作为在伊协工作的老兵,我思绪万千,辗转难寐,我在中国伊协工作将近50个年头了,此刻我要说的话是很多的,思绪把我带到刚参加工作的年代。那是在1955年国庆节刚过,领导调我到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工作。1956年,对经学院来说获得了特殊的机遇,根据中国和埃及两国政府的文化协定,埃及政府向新中国派来3位专家到中国讲学。为了提高中国穆斯林青年的…  相似文献   
29.
据史料记载,明代之前,伊斯兰就进入澳门,尽管在具体时期和进入方式上还存在不同的见解,不过从历史遗留来推断,伊斯兰在澳门的进入,还是通过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他们从中东及波斯湾远道而来,在澳门落地生根。二战期间,有大量回族躲避战乱来到澳门。另外还有香港的华人穆斯林,印巴穆斯林以及其他族群的穆斯林。  相似文献   
30.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现在,学校实行五天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由于每堂课的时间的减少和每门课总学时的减少,确实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给原来教熟了的老套路、老方法提出了挑战。对于减时不减量这一矛盾,除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修订调整外,对教师来说,最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