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身份认同动机(identity motive,简称身份动机)是引导个体进行身份建构、寻求特定的自我概念与自我评价的心理需要,主要包括自尊、效能、连续、意义、独特、归属六种动机。近十年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身份动机在身份的建构、维持、防御与改变等过程中协同发挥作用,而且动机的满足可以增强幸福感和心理适应。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检验动机维度、考察发展规律、开发实验范式、探究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72.
先秦儒家诸多道德观念与道德要求得到中华民族的广泛认同和长久传承,有些直至今天还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体现了先秦儒家的道德认同智慧:如从"天人合一""人性同一""己他相通"角度回答"人为什么要认同道德",从现实人伦建构道德理论体系,形成"伦—道—德—行"道德认同模式,提出"家国天下"道德认同目标,形成"内修"和"外铄"道德认同机制等。这些智慧在如何确立道德认同基点、树立共同道德价值目标、形成道德共同体、增强道德文化自信等方面对当今社会的道德认同构建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3.
化身认同是个体在使用和体验游戏化身的过程中,自我知觉发生暂时性改变,并与化身在情绪和认知上的联系暂时加强的心理现象,它为理解化身效应提供了新视角。目前,化身认同的测量模型主要有三维和四维结构模型,其神经机制也得到初步揭示。影响化身认同的因素主要包括游戏自身特点和个体因素。影响效果方面,化身认同与游戏体验、游戏成瘾、攻击行为和自我同一性的关系是目前关注的焦点。未来的研究,仍需深入探讨化身认同的概念与结构,研发更加有效的测量工具,拓展研究方法,丰富研究变量,并加强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4.
当个体认为内群体为外群体受到的不道德伤害负有责任时会体验到群体内疚。该情绪常见的触发情境包括过往历史的伤害事件、当下的群际冲突、不公正的社会关系及未来的伤害事件。群体认同、内群体责任和不当性评估是影响群体内疚产生的三大心理机制。群体内疚会导致施害群体对受害群体表现出积极行动,如友善态度,冲突和解、群体补偿及群际支持。通过群体肯定、自我肯定、促进共同认同、强调内群体责任及展现已有补偿行为等干预策略可以引发施害群体的群体内疚。未来的研究应澄清群体内疚的成因机制,进一步探索群体内疚与补偿行为间的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75.
以社会认同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制造业22个团队的331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一线员工在团队内的社会身份差异(性别差异和地域差异)对其职场欺负感知的影响,以及团队认同在这一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员工的社会身份差异对其职场欺负感知的五个维度均有显著性影响,团队认同在社会身份差异对权利剥夺型欺负的影响中未起到中介作用;而在性别差异对社会排斥型欺负的影响中,团队认同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6.
叶宝娟  郑清 《心理科学》2017,40(3):685-691
基于授权认知模型、社会认同理论等理论考察了心理授权对农村小学校长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以及职业认同的中介效应和情绪智力的调节效应。采用心理授权量表、职业认同量表、情绪智力量表与工作满意度量表对随机抽取的269名农村小学校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心理授权、职业认同、情绪智力与工作满意度这四个变量均两两正相关;(2)心理授权、职业认同会正向预测农村小学校长工作满意度,心理授权会正向预测职业认同;(3)职业认同在心理授权与工作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4)情绪智力调节了职业认同对农村小学校长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此,心理授权对农村小学校长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是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7.
安乐哲提出"儒家角色伦理"范畴,是对儒家伦理的一种误读。角色伦理强调人在社会整体中的地位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义务,因此,它是一种消极的义务伦理。儒家伦理则经常突破人的社会地位和礼仪规范的限制,自愿地承担为他者的责任,因而是一种积极的责任伦理。安乐哲误读产生的根源则在于他没有真正把握住儒家伦理学中内在于生命的仁心,而在人生外部寻找儒家伦理的根源。  相似文献   
78.
研究基于271名在校流动儿童的问卷调查,分析了社会认同对流动儿童学业求助的影响。结果表明:(1)心理认同对流动儿童学业求助的三个因子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文化认同只对流动儿童的执行性求助策略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2)流动儿童的学业求助存在显著的性别主效应,工具性求助得分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回避性求助得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3)流动儿童的执行性求助存在显著的年龄主效应,年龄越大,执行性求助得分越高。因此可以推断:社会认同影响流动儿童的学业求助,在流动儿童学校适应过程中,更应关注其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79.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来自广东省三所民办中学的1345名流动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探查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对其认同整合的影响,以及希望和父母文化持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1)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正向预测了认同整合。(2)希望在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与其认同整合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家庭功能既对认同整合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希望对认同整合产生间接影响;(3)流动青少年的父母文化持守调节了家庭功能与认同整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80.
赵亮 《现代哲学》2017,(5):38-47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少数民族抗战的研究进展,支撑和构成了我们对这段历史的主要见解,印证了抗战时期中国各民族间已经普遍存在的国家认同及其利益认同本质。但国家认同不是单纯依靠利益认同就能实现的,还是一种文化认同和体验。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各民族经历了共同生活和发展的悠久历史。但仅此并不足以推动各民族文化认同的自发实现,相反是意识形态实践持续扮演着更为关键的角色。这种实践不可能以某种具体文化形态来重构整个国家文化和社会生活方式,但却使集中统一的政权组织形式及其支撑性的社会价值观念跨越时空和文化差异,成为各民族民众共同持有的基本秩序立场。文化认同及其秩序立场观念的引入,提示少数民族抗战研究视野在多方面的拓展,并更注重发挥意识形态对于引领而不仅仅是加速各民族文化认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