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7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49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时距认知分段性指不同长度时距加工机制和表征方式不同。以往研究对1s范围时距认知分段性仍存在分歧,为此在规避以往研究局限基础上设计实验1和实验2。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双任务范式探讨心算任务对100ms和1000ms听、视时距比较的选择性干扰,结果表明,心算任务影响了1000ms听、视时距比较的75%差别阈限,心算加工负荷越大,75%差别阈限越大,但对100ms听、视时距比较的75%差别阈限没有影响。两项实验支持了1s范围视、听时距认知均具有分段性。  相似文献   
132.
采用学习——测查的范式,以陌生视觉单词(韩字)为材料,考察了学习方法对陌生语言字形学习效果的影响。在学习阶段,材料分别以连续重复(集中学习)和间隔重复(分散学习)方式呈现6遍,在学习之后半小时、1天以及1个星期之后,分别进行再认记忆测查。结果发现,虽然随着测查间隔时间的增长,两种学习条件的成绩都显著降低,但是在三次测查中,分散学习的成绩都明显好于集中学习。这一结果说明在排除语音、语义等其他言语元素的干扰之后,以分散学习的方式学习新字形的效果好于集中学习。  相似文献   
133.
高敏  李琳  向慧雯  隋雪  Ralph Radach 《心理学报》2017,(11):1357-1369
以往研究大多考察默读中是否存在副中央凹预视效应及存在何种类型的预视效应,很少有研究探讨出声阅读中的副中央凹预视效应以及阅读中预视信息提取的时间进程。本研究采用边界范式,通过两个眼动实验考察默读和出声阅读中的副中央凹预视效应及预视信息提取的时间进程。实验1发现在默读和出声阅读中都存在副中央凹预视效应,但是默读中副中央凹预视效应更大。实验2发现出声阅读中在注视中央凹词汇的早期不能提取副中央凹处信息。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默读和出声阅读条件下的副中央凹加工是不同的,需要用不同的眼动模型解释。  相似文献   
134.
以大学生为被试,考察因果信息在不同贝叶斯推理问题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问题情境的主效应显著(F(1,122)=16.33,p0.05,η~2=0.120),因果信息的主效应不显著((F(1,122)=1.161,p=0.283,η~2=0.01),但问题类型和因果信息的交互作用显著(F(1,122)=4.757,p0.05,η~2=0.038)。(2)不同类型的问题上因果信息的作用是不同的。具体表现为,在乳癌问题中,增加了因果信息,被试的正确率明显提高(χ~2(1)=6.759,p0.05,V=0.607),而在中彩问题中没有因果信息的推理成绩反而更好(χ~2(1)=1.864,p=0.221,V=0.167)。  相似文献   
135.
前人多在记忆层面探讨不相关言语效应(the Irrelevant Speech Effect, ISE), 而本文选择在意识觉察(conscious awareness)阶段观察这一现象。所有实验均采用视觉掩蔽及听觉输入不相关声音的视听交互方式。实验1在安静、纯音及不相关言语3种听觉背景下让被试对简单图片做视觉觉察判断, 结果发现不相关言语干扰了视觉觉察, 而纯音则未产生干扰。实验2在相同的3种听觉背景下要求被试对复杂图片做视觉觉察判断, 结果同实验1。实验3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在同样的3种听觉背景下观察被试对简单图片做视觉觉察判断时的脑电变化, 结果发现不相关言语干扰了视觉觉察负波的形成, 验证了行为学研究的结果。本文结果表明不相干言语在视觉意识觉察阶段就对被试的行为产生了干扰。  相似文献   
136.
情境对共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情指的是个体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共享并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的倾向, 包括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两种成分。现实生活中的共情总是发生在一定的具体情境中, 受到情境因素的影响。其中, 情境的公开性或私密性、意义性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共情的产生或共情反应的强烈程度。共情对象在特定情境中与共情主体之间的群际关系、人际关系等也是重要的情境因素, 共情主体对于和自己属于同一群体或拥有较亲密人际关系的他人更容易产生共情。情境对共情的影响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实现。有关情境对共情的影响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仍然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未来的研究需要在情境因素的内涵上进行深入挖掘, 从认知加工的角度对情境影响共情的机制做更为细致、微观地解析, 还可以从共情主体的视角明确个体差异如何调节了情境对共情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7.
疼痛恐惧源于把疼痛等同于伤害的灾难化信念及对疼痛的负性解释, 它在慢性疼痛和能力丧失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疼痛恐惧可以通过联合学习和观察学习等方式获得, 并且在具有相似特征的刺激中存在泛化现象。通过教育干预和等级暴露疗法等可以成功消退疼痛恐惧, 在消退过程中要控制安全信息等因素的不良影响。在疼痛恐惧的获得与消退中, 主要有杏仁核, 脑岛和前扣带皮层等脑区参与。未来的研究可以集中在深入探讨疼痛恐惧形成中的泛化及消退后的恢复、再巩固等现象, 加强其临床上的应用, 并综合心理、生物和认知神经科学, 研究疼痛恐惧的获得、泛化与消退的深层机制。  相似文献   
138.
重复的画面布局能够促进观察者对目标项的搜索 (情境提示效应)。本研究采用双任务范式,分别在视觉搜索任务的学习阶段 (实验2a) 和测验阶段 (实验2b) 加入空间工作记忆任务, 并与单任务基线 (实验1)进行比较, 考察空间工作记忆负载对真实场景搜索中情境线索学习和情境提示效应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 空间负载会增大学习阶段的情境提示效应量, 同时削弱测验阶段的情境提示效应量, 而不影响情境线索的外显提取。由此可见, 真实场景中情境线索的学习和提示效应的表达均会受到有限的工作记忆资源的影响, 但情境线索提取的外显性不变。  相似文献   
139.
闫国利  孟珠 《心理科学》2016,39(3):587-592
快速启动范式(Sereno & Rayner, 1992)是一种基于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而设计的眼动范式,主要用于研究中央凹视野内字词识别的瞬时启动,通过精确控制启动条件和启动时窗,以考察词汇通达过程中词汇水平(如,词频、词长等)、亚词汇水平(如,语音、语义、字形等)信息的加工时序。本文从基本原理、设计基础、应用领域、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快速启动范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解读和介绍,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指出了该范式在汉语阅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0.
张丹丹  柳昀哲 《心理科学》2016,39(2):485-489
抑郁症认知障碍的突出表现之一为患者的负性记忆偏向。已有研究常关注患者对负性信息自下而上的选择性注意,往往忽略了自上而下执行控制障碍对记忆的影响。近年研究提示,抑郁症患者和抑郁状态个体的记忆抑制缺陷在其负性记忆偏向的形成和维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无法有效地主动抑制负性记忆可能是患者持续性负性反刍的主要原因。从抑郁症自上而下的执行控制缺陷入手,研究患者的记忆抑制障碍与其主要症状-负性反刍间的相关性,不仅能从理论上丰富Beck的抑郁症认知模型,还能指导临床建立更准确的预后评估指标,同时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分别介绍了健康成人及抑郁症患者和抑郁状态个体的记忆抑制研究现状,并就当前在抑郁人群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