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16篇
  170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罗尔斯吸收并改造了康德的定言命令理论,提出了一个"合理而理性的行动者在原初状态中的一致同意"的命题,作为社会正义原则的基础。他认定康德的理论有一些致命的缺陷,并且试图把定言命令的三条公式联合在他的原初状态之中,以便克服这些缺陷。同时,罗尔斯还认为,在关于社会正义原则的慎思中,一些合理的经验性的条件必须得到保留。因此,他用无知之幕取代康德的目的公式,以削弱后者过于严苛的限制。  相似文献   
42.
孔子与《易》是有密切关系的,抛开《史记》和帛书的记载不言,仅就《论语》中两条最直接的材料来看确实如此。"加我数年……"当为孔子五十之前所说。五十之前,孔子也曾学《易》,而孔子认为知天命之年尤需学《易》。"不占而已"表明孔子解《易》以德,判定吉凶不需要占筮,而是取决于人的德性。孔子以"生生之德性"解《易》,以"道德必然性"解"天命",通过揭去《周易》的神秘外衣,发掘并发展其天人之学,将隐微难言的性与天道托诸于显著的人道德性,发展出天人合一的德性学说。  相似文献   
43.
工作记忆是当前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而其言语子系统与视觉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又是一个颇具争论性的问题。实验1、2采用双任务范式考察了言语工作记忆对视觉工作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满负荷言语负载条件下的视觉记忆的成绩显著低于无言语负载条件。这表明,言语工作记忆影响了视觉工作记忆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44.
论梁武帝之亡国并非由于佞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武帝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由于他既是创业之君又是亡国之君,历来世人每把梁末的社会动乱及灭亡,归咎于梁武帝的佞佛。实际上,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现分析如下。首先,佞佛是南北朝的共同风气,并不只是梁武帝时独有的现象。佛教自东汉时传入我国,经过魏晋到南北朝,进入一个兴盛阶段。南朝帝王,大都尊崇佛教。宋文帝曾对何尚之等人说:“范泰、谢灵运每云:六经典文,本在济俗为治耳;必求性灵真奥,岂得不以佛经为指南邪!颜延年之折《达性》、宗少文之难《白黑论》。  相似文献   
45.
重提"源原之辨"这一概念主要是针对目前在研究传统文化中出现的一些方法论上的问题,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应做到优秀传统文化("源")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时代要求("原")相整合。研究传统文化,就应该敬畏传统,与传统进行平等对话,而不是像有些学者那样,简单地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作一一对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46.
《周易》谦卦的哲学、伦理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谦是君子之德 ,它的前提和本质是“有”,有智者之真、知、才 ,有仁者之敬、爱、德。其外在表现却是无有之“虚”,抑己之“让”,这是人们行为处事的成功之道。谦又是文明之礼 ,在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许孚远是明代哲学家.其学说"以克己为要",突出了工夫的重要性.在心、性关系上,许孚远虽未一概反对"心即性"说,但他更倾向于将心、性确立为"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或者说,心与性不离不杂.在人性善恶问题上,他对王门"无善无恶"之说较为不满,故作<九谛>以批驳大力宣讲此说的王门后学周汝登.本文认为,从师承关系上来看,许孚远可称为湛门后学(湛若水二传弟子);从其哲学思想的大端来看,我们也可以将许孚远定位为一个王学修正者,他的"克己"说、心性之辨及其与周汝登关于"无善无恶"问题的辩论,都可以看作是对王阳明及其后学弊病的修正.  相似文献   
48.
欧阳竟无的儒佛融摄,是以唯识学为主的纯粹佛教与原始儒学的融合,有别于传统思想中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与以宋明理学为主的儒学之辨的融合。同时,他的儒佛融合,带有鲜明的以儒学为佛学应世之学的特色。其方法论是,严格限定儒学和佛学的内容,从而从学理上探讨两者的内在理路的融摄。他批判了以天台华严禅宗净土为主流的中国化佛教,简别了大乘起信论为主的中国佛教经典,重构了内学;他批判了宋明理学为主流的儒家,批判避谈寂灭本体的儒学,也批判了刚刚兴起的新儒学,重构了儒家。进而,他主张以三智三渐次为具体的方法,将儒学和佛学作深入地融合。他的儒佛融合思想,对当时的思想精英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张丰乾 《现代哲学》2008,(1):109-116
历代儒者引经据典,从"民之父母"的角度出发,对统治者提出了亲民、爱民、保民、富民等要求.但是,近现代以来的思想史研究者,对于古代社会君民关系的这一基本理论似乎未着笔墨.本文集中讨论了孔子、曾子、子思、孟子、荀子等早期儒家学派关于"民之父母"的思想,归纳出其中至少包含了"民之父母"需要符合"必达于礼乐之原"、"使民富且寿"、"同于民之好恶"、"顺而教之"、"有父之尊,有母之亲"等原则.孟子则借用"民之父母"的理论痛斥当政者"以政杀人"、"率兽食人"、"使老稚转乎沟壑".荀子指出当天下的最高统治者堕落为"民之怨贼"的地步,统治阶级内部其他符合"民之父母"标准的领袖可以以"革命"方式取而代之.在今人看来是"乌托邦"的这种构想,在儒家看来是应该而且能够实现的蓝图.儒家之外,<管子>提出,"法"才是"民之父母",在"法"的层面,即使是有所过错,也可以有办法弥补,不至于酿成大患,可以看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50.
谈谈做礼拜     
郇容 《天风》1995,(1):36-36
“做礼拜”是信徒惯用的口头语。“礼拜”一词,同时也为外界人士所取用,如厂礼拜,大礼拜等。不过我们所说的礼拜与他们所说的涵义截然不同,我们是专指敬拜真神而言。这一词在和合本圣经中,除译为礼拜外,还有译为敬拜的,也有单译一个拜字的;在英文圣经中则一律用worship一字,笔者认为译作敬拜好。 一般教会做礼拜的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