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5篇
  179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张悦  金圣基 《孔子研究》2023,(4):101-110
丁茶山作为朝鲜后期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周易》解释的主要学术贡献之一在于出入汉宋易学,通过批判继承汉代象数易学解释方法,提出了以“易理四法”为核心的易学解释体系。茶山《周易》解释的突出特点在于统合象数与义理,由卜筮而转出“成德”的人文意涵。这主要表现在,茶山充分肯定了《周易》作为卜筮之书与改过迁善之书的双重性质,既将《周易》作为卜筮之书从象数角度对其卦爻辞进行了解释,又试图探讨圣人作《易》之本旨,揭示了其道德人文的义理精神。由茶山之天道观和人道观出发,立足于其《周易》解释中提出的“顺天命”和“改过迁善”工夫,即可揭示茶山《周易》解释的道德修养论特质,即在实践中结合外在道德约束与内在道德自觉两种修养功夫。这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性理学重本体轻工夫、重内在道德自觉(内圣)轻外在道德实践(外王)的空疏之弊。  相似文献   
802.
陈巍 《哲学动态》2023,(4):102-113
直接社会感知理论旨在批判于他心问题中存留已久的理智主义倾向,而并现论解释是对直接社会感知理论的代表性辩护之一。并现论指出,当人们在感知他人的身体表达或行为时,其心理状态会以预期的形式并现给知觉主体。这些知觉预期来自每种心理状态的功能属性或倾向性与行为之间的匹配。该假说旨在揭示他心直接感知的机制问题,强调了内隐的心理状态以预期的形式与外显的行为表现并现给知觉者,从而保证他心感知的直接性和即时性。当前心灵哲学、心理学与神经科学领域内兴起的预测脑假说为并现论提供了自然化方案,且与现象学洞见一起,给予他心并现论的不确定性问题以反思平衡。  相似文献   
803.
由于梵蒂冈和以色列都兼具宗教实体和政治实体的性质,使得宗教在这两个国家的交往中,特别引人注目。本文通过对具有明显宗教属性的“取代论”不同类型的分析,认为“惩罚性取代论”和“温和的取代论”是影响梵以关系的主要因素。“惩罚性取代论”在梵二会议之前对梵蒂冈和以色列的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梵二会议之后,“惩罚性取代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与“温和的取代论”一起影响了两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04.
二十世纪初年,神会的思想资料由于胡适先生的发掘,引起了国人的注目。但是,人们的考察往往侧重于在禅宗史上的地位,而对他思想体系本身的分析却着墨不多。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神会的佛学思想作一分析,以求教于佛学界的专家和学人。一、佛性论,神会学说的理论基础佛性亦意译“如来性”、“觉性”,它是众生普遍具有的得以成佛的质因、根据和可能。神会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众生佛性不与众生分立,它就存在于众生之中,众生本自有之。就众生成佛的因素、成佛的可能来说,“一切众生,皆有真如佛性”。(《神会语录》  相似文献   
805.
柴伟佳 《现代哲学》2016,(3):105-110
以笛卡尔和阿格利帕为代表的全局怀疑论的论证结构表明怀疑论暗含着对于知识之理解的三个预设:1.关于证成的内在主义观;2.关于真理的实在论;3.关于知识的不可错论,这三个预设与柏拉图对"知识"的传统定义——JTB理论是相一致的,而葛梯尔问题的提出表明这种对知识的定义是有缺陷的,从而为我们解决怀疑论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06.
并非抽象     
以前,“灵修”、“神修”这两个词语在我的脑海里是非常抽象化的概念,它们给我一种高深莫测的神秘感。在我看来,高深的灵修境界只有那些精修圣人曾经达到过,像圣本笃、圣安当、圣十字若望、圣女大德兰、圣五伤方济各等等。对于这些伟大圣人们的精修之德,今天的我们似乎只可遥望而不能企及。这样的观念在我的心中占据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直到有一次听了一位颇具权威的灵修学专家对“灵修”进行的专题讲座之后,才改变了我心中那陈旧的观念。据这位专家所讲,“灵修”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劳动等行为密…  相似文献   
807.
现代意义的分配正义要求某些资源在整个社会范围内通过国家强制手段进行再分配,以提供给每个社会成员一定水平的物质待遇。此种分配正义的成立,必须满足三个前提性条件:第一,分配之客观基础是可能的:分配作为一种统一设计的制度性安排是可行的;第二,分配之道德基础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08.
克里斯平·怀特提出了著名的扩充论证,以表明收缩论真概念是内在地不一致的。亚历山大·米勒利用他所说的"怀特的原理"对该论证提出批评。本文分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怀特的论证;第二部分简述米勒对该论证的批评,然后指出,米勒误读了怀特的原理,怀特的原理(无论有没有被误读)不能用于反驳怀特的论证,从而米勒的批评失效;第三部分重述怀特的论证的各个步骤并对之进行分析,从若干方面(如怀特关于真之标准的原理等)揭示怀特的论证的缺陷。  相似文献   
809.
明代五台山名僧镇澄(1547—1617),别号空印,俗姓李,宛平(今属北京市丰台区)人。15岁时出家于北京西郊广应寺。36岁时,应憨山与妙峰之邀至五台山,于此住了35年,于71岁圆寂。镇澄的后半生是在五台山度过的,其一生的作为主要在五台山。在五台山。他曾“三演华严”。  相似文献   
810.
陈巍  汪寅 《心理科学》2015,(1):237-242
镜像神经元作为近二十年来神经科学领域内最重要的发现之一,相关的一系列研究掀起了一场"理解社会行为的革命"。然而,通过系统考察镜像神经元最初的操作性定义、基本功能及其实验证据,发现许多研究者对于镜像神经元的定义存在误解,人类脑中是否存在镜像神经元及其功能依然是当前学术界的争议焦点。迄今仍然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镜像神经元(或系统)就是动作理解、动作模仿、共情以及读心的直接神经机制。因此,将镜像神经元视为"认知科学的圣杯"的主张是一种落后的模块论意识形态,只能催生新的"神经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