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伦理学中有价值论、规范论或义务论,但没有专门研究德性问题的德性论.德性问题是一个重要的人生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当代社会的严重问题,而且只有伦理学才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给予系统的回答.因此,应该建立德性论专门研究德性问题.德性论研究什么是德性以及如何形成德性的问题,其主要任务是确立伦理学的德性原则.德性论与价值论、规范论一起分别从人的品质、目的、行为方面解释和回答人生问题,它们是相对独立、相互补充的,共同给人生提供伦理学原则并研究回答人生的伦理学问题.德性伦理学属于德性论的研究,但德性伦理学是西方伦理学的一个流派,而不是伦理学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  相似文献   
212.
苏轼伦理思想是宋代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苏轼为代表的蜀学与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学、二程为代表的洛学共同架构起北宋中叶学术思想的大厦。苏轼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在于,不仅对传统儒释道伦理思想作出了批判性的吸收与辩证扬弃,而且在于提出了一种情本人性论和一种旷达而超越的人生哲学,贡献给了中华民族伦理思想以独特的内容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13.
功利与道义、责任与义务、规范与自由、必须与应该、他律与自律等等,一直是伦理学难以达成共识的根本性问题,追溯其根源,却缘于道德与美德相混淆。因而,辨析道德与美德而使之各归本位,这是推进伦理学前进的认知前提。客观论之,道德属于他律,是人人必须遵守的社会规范,所以,道德是功利的,它以自我利益持守为出发点,以权利与责任对等为基本原则,以实现个人利益为直接目的。道德是美德的基础,因而,美德属于自律,是对道德的卓越,是人人应该响应的社会倡导,所以,美德是道义的,它以自我利益放弃或超越为起步,以无私利他为基本准则,以履行责任之外的义务来增进他者利益为展开方式,以实现个性张扬和精神自由为直接目的。  相似文献   
214.
语言产生的句法启动效应在近20年得到较深入研究。那么, 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中, 句法启动效应具有相同的加工机制吗?近些年, 研究者考察了印欧语系语言理解中的启动效应, 但还存在较多争论。这究竟是句法效应, 还是策略或者语义效应, 是词汇驱动还是词汇独立的?而且, 这是人类语言理解的语系特性还是普遍特性?单独采用行为技术、眼动技术或者ERP技术很难为这些争论提供坚实的实验证据和较深入的理论解释。鉴于此, 本项目拟采用眼动和ERP结合的技术, 从心理学、语言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视角考查汉语句子理解的句法启动效应。通过分析眼动和ERP实验提供的一致性和差异性证据, 本项目力图阐明和揭示汉语句子理解中句法启动效应的认知特点和机制, 检验内隐学习理论和论元结构理论在解释句法启动效应时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15.
高申春  刘成刚 《心理科学》2013,36(3):761-767
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或理想普遍兴起于19世纪下半叶,正是对这个观念或理想的百余年历史的追求和实践,塑造了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心理学及其历史作为整体的基本面貌,并决定了科学心理学观念的两种范畴含义及其差异,具体表现为在心理学作为科学的整体背景中它的现象学传统或道路与它的科学主义传统或道路之间的对峙关系。历史分析表明,对科学心理学观念的范畴含义的理解和实现,与关于科学观念的范畴含义的探索和理解是密切关联、相互制约的。以人类思维的理论形态的历史转换为背景,我们发现,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只有实现为现象学意义上的科学,才能真正实现它自身;但主流的科学主义传统则要把心理学实现为自然科学,由此实现的科学心理学,只能是对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的异化。  相似文献   
216.
记忆监测的相对准确性是元记忆研究中一个重要内容。研究者采用了各种方法来测量人们记忆监测的判断值对正确项目和错误项目的区分度,例如相关法、信号检测论(SDT)测量法。其中,gamma相关从1984年起一直被广泛用于记忆监测相对准确性的测量。基于SDT的新指标da弥补了gamma相关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并引发了新的研究兴趣。文章对da的提出背景、计算方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da与其他常用方法在使用中的优势进行了比较。对da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说明,同时指出了da的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217.
陈赟 《管子学刊》2024,(1):89-101+2
基督宗教的历史意识内蕴着一种基于时间与永恒保持恒久张力和间距的终末论结构,现代性意识将此结构转化为内在主义的历史过程。于是,单一线性机制的历史叙事构成西方历史理解的核心,其本质是将终末论的历史完成转换为历史过程中的终极完美,于是有了历史完成即历史终结的历史终结论,以及基于历史意义不能在历史内部得以解决的历史虚无主义病理。这种历史意识的自我转换在于将历史从开端与终结的限制中解放出来,面向由连续和断裂组构的无尽、开放的历史过程。中国思想正面这一开放历史过程,并不诉诸超越的绝对普遍性,而是探寻在历史内部理解历史中意义的可能性。具体而言,中国思想构建基于天经、地义、人情组构的具体的历史普遍性,以“天下归仁”转换西方的自由为本的历史进程叙事,以“和而不同”“多元一体”构建多元文明的共生秩序。同时,基于中国思想传统,可以发展出一种不同于希腊“人学真理”和以色列“救赎真理”的“中道真理”;中道的生存真理基于仁的横向原理和中的纵向原理,构建了中国的“精神性天下”的根基。  相似文献   
218.
在社会建构论和分布式认知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隐性知识的特点提出了交互式认知理论,目的在于揭示隐性知识的认知机制。交互式认知是指不同知识主体认知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师傅带徒弟和实践社区这是企业管理实践中最为常见的两种隐性知识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219.
晚清三十年间(1860-1895),尽管教案频发,但英国和加拿大基督教会在台湾进行的传教事业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与此同时,基督教会在台湾创办了近代教育,设立各类学校,推广白话字、创办报纸等.教会教育引进西方先进教育观念和方式,客观上对晚清台湾教育事业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20.
黄敏 《世界哲学》2008,(6):61-67
维特根斯坦在其《逻辑哲学论》中集中讨论了真理概念,他处理这个概念的方式表明了如何理解语言与实在的关系,以及在何种意义上没有否定记号所代表的实在之物。本文从维特根斯坦关于真理符合论的表述是否会遭到弗雷格的批评这个问题入手,对照戴尔蒙德关于维特根斯坦真理概念的解释,给出了自己的解读,按照这种解读,真内在于使用命题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