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8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徐以骅 《中国宗教》2018,(12):26-28
在此,我主要谈谈改革开放对中国基督教会的意义。首先,没有40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基督教的今天,而包括基督教界在内的中国宗教界的改革开放与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不仅密切相关,而且步调一致。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在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但1979年无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这在中国当代基督教史上也是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年份。  相似文献   
62.
玄教在元代宗教、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良好影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很多问题含混不清。卿希泰主编的《中国道教史》认为玄教是以张留孙为中心的道教派别,是从龙虎宗分化出来的一个支派。郭树森、陈金凤却说玄教虽从龙虎宗分衍而来,但其实质上是元朝分化、抑制龙虎宗的产物,是一个独立发展的政治道派。两种观点截然相反,说明此问题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63.
陈云 《中国道教》2018,(2):54-59
清末道人范云峰在川北高峰山兴建道观,派弟子四处传法,一时名震天下。许多军政要员和贤达名流纷纷皈依其名下,教徒遍布海内外,使范云峰及其高峰山道派成为民国道教史上的传奇。  相似文献   
64.
A.F.科赫教授因其对康德与德国观念论(尤其是黑格尔)的深入研究而著名,此外他非常熟悉分析哲学与实用主义的当代成果。这使他能够以一种不同于其前辈诠释者的方式来理解德国哲学,并以一种完全不同于布兰顿和麦克道威尔这两位当代著名的分析哲学家的方式对大西洋两岸的两种不同的哲学传统进行让人瞩目的融合。从科赫教授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在欧陆哲学传统中成长起来的哲学家如何吸收和消化分析哲学的成果并尝试建立起一种新的思想方式。  相似文献   
65.
《易经》作为中华典籍,外译历史源远流长。20世纪,特别是60年代以后,《易经》在英语国家的影响扩大,国内学者开始对《易经》英译进行研究。为全面了解国内《易经》英译研究情况,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搜索的66篇论文,对国内30年《易经》英译研究情况进行扫描,涉及翻译史与国外研究、译本比较研究、译文理论研究和其他文献四个方面。目前国内《易经》英译研究具有研究细致、结论一致、理论丰富等特点,但仍然存在研究成果少、刊物分散、研究范围窄、研究程度浅四方面问题。本文认为《易经》翻译语料库将成为英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呼吁学界更多关注《易经》英译及其研究,为《易经》研究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66.
关注人文素质教育语境下的中医医史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换,人们呼唤重新审视医学的目的和价值,期待着医学人文关怀传统的复兴。于是,加强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倡导人格教育理念,成为医学院校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医医史文献教育教学的视角,分析素质教育语境下的专业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67.
姜复宁  周琦玥 《法音》2020,(5):57-60
<正>自佛教传入中土以来,便与中国既有文化开启了富于特色的交融历程。这种交融既表现在内容上,也表现在形式上。在形式上的表现之一,乃是佛教文献与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献载体的融合,例如具有中国韵文特质的偈语、碑刻、佛教序跋等。这些文献既记录了佛教思想、佛教发展流传史,又具有一定的文学、文献价值。但这种文献类型往往不为文学研究者重视,在编辑断代性文学总集时,也往往未收碑志、铭刻、摩崖等相关内容。对这些佚文进行研究,既可以补充文学总集,扩充作者序列和诗文篇目,又可以为佛教研究提供新的史料。笔者平  相似文献   
68.
王春景 《法音》2020,(2):70-73
<正>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印文化交流中,1924年泰戈尔访华是个分水岭,之前去往印度的人非常之少。许丹(许季上)和万慧法师是这少数人中的翘楚。薛克翘先生在《中国印度文化交流史》一书中提到,1928年之前去过印度的中国人有曾圣提与许季上两人。许季上作为学者是1919年去的印度。许季上作为鲁迅在书信中经常提及的人物,其印度之行值得关注。需要补充的是,许季上去印度的时间不是1919年,而是1920年。他对当时政府出具的出国呈文及与国内朋友的书信署名都为"许丹"。1920年第7卷第12期的《教育公报》上,刊登  相似文献   
69.
徐文明 《法音》2020,(1):53-56
<正>西堂智藏为马祖道一最重要的门人之一,在中国禅宗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他有不少新罗门人,法流东国,化及海外,对于中国禅宗的对外传播和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贡献很大。智藏生卒年学术界尚有争论。本文指出其生卒当以唐技《龚公山西堂敕谥大觉禅师重建大宝光塔碑铭》为准,并依据其新罗门人寂忍慧彻之碑文对此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70.
体现着人权诉求的消费者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讲,义务与责任几乎是伦理、道德的同义词,因此,谈到消费伦理,在过去人们马上会想到勤俭节约的美德.而今天,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消费者勇于维权的表现已经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价值观念变革的一道重要景观.现在再谈及消费伦理,自然会将消费者的权益维护作为整个消费伦理阐释框架的基石与出发点.而这一消费伦理研究视角的明显变换,实际上折射出了正在迅速发生着的中国社会道德思维结构从以义务为本位到以权利为本位的巨大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