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苟东锋 《哲学动态》2023,(10):76-84
20世纪40年代,张东荪和梁漱溟曾在中西哲学比较的背景下提出“中国人极有事的观念,且或化物为事”,“西洋人极有物的观念,且或化事为物”。这说明中国传统哲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事”的哲学。无独有偶,当代学者赵汀阳和杨国荣等不约而同地重提“事”观念,并分别构思出“事的形而上学”和“以事观之”的哲学进路。可以发现,一种现代“事”哲学已然形成,这是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向。在现代“事”哲学的建构中,一个重要却未被重视的问题是“事”观念的古今之变。传统“事”哲学未能重视由“物”观念所主导的事实维度,从而偏向了价值维度。在“古今中西”的视域中,现代“事”哲学则要求一种扬弃了“物”的“事”观念,进而以之沟通价值和事实,使之不堕入任何一偏,最终成为一个独立观念。尽管如此,就中国哲学传统中亦存在一种正视且反省“物”的暗线而言,现代“事”哲学也处于中国哲学传统的延长线上。  相似文献   
922.
华严三圣像是由李通玄、澄观、宗密对《华严经》中一佛二菩萨圆融无碍关系的研究。提出“华严三圣”及其“观法”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华严三圣像在唐大历三年(768)就由四川地区发展流布到了它的周边省份乃至全国各地。到北宋时,又从杭州传入日本,且从三尊像发展成了五尊、七尊像等大型佛会。  相似文献   
923.
自汉平帝永平年间佛教东传中土以来,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之间便开始了数千年的相互激荡与相互融摄,儒佛交涉从此开始.历经了汉唐的磨砺鼓荡,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也日益精密.  相似文献   
924.
灵魂不朽是宗教非常重要的观念,与此观念相关的一个重要观念是关于轮回的学说,在伊斯兰教思想史上,伊朗的思想家毛拉·萨德拉对轮回观念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他以"本质性运动"为基础的灵魂学说否定轮回观念,主张灵魂返回说。  相似文献   
925.
926.
公益心是个体在公益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人格特征。以435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内隐观调查法搜集了具有公益心特征的形容词或短语,通过分类与合并找到了能代表具有公益心特征的80个形容词;然后,通过489名青少年对这些形容词或短语的评定得分,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了青少年公益心的四个因子,即同情友爱、环境意识、集体意识、热情自信;最后,对另外351名青少年的形容词问卷得分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公益心四因素模型的拟合度较好,从而确认了青少年公益心的四因素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927.
在对待死亡的问题上,孔子首先用蔑视的态度表达对死亡的超越,这其中包含着一种强烈的主体精神;在此基础上,孔子提出了“杀身成仁”和“慎终追远”的思想,前者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它用“崇高的死”来实现对死亡的超越,赋予生命一种永恒的价值;后者则更易于消解普通人对于死亡的恐惧,使他们在血脉延续中获得心灵的慰藉。二者相互补充,共同完成对国人心灵的塑造。  相似文献   
928.
本文认为 ,当前理论界在对“企业产权”的理解和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和内在矛盾 ,这造成产权经济学研究本身及其在企业理论应用上的缺陷。文章提出企业的“契约权利束”同样可以被看作一种“财产” ,剩余权利就是对这种财产的控制权和收益权 ,即产权 ;企业产权是一种对财产权利的权利 ,是传统产权概念的延伸和扩展。用新产权观进行企业的产权分析涉及到了对两个层面上产权的剖析。文章认为 ,建立在这种产权观基础上的产权分析是更严密和科学的。  相似文献   
929.
杨春龙 《学海》2005,2(6):68-72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以来,整体世界诞生使人类共同利益不断增加,也强化了人类必须规避“共同危险”的感受。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发展改变着国际竞争观念,使传统的片面寻求“自助”的国际政治观和以战争、领土兼并为特征的扩张模式一定程度上遭受否定。民族主义潮流广泛兴起、世界格局多元化和各国国内政治生活民主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国际社会秩序民主化成了现代世界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30.
和谐,是道教追求的理想境界,从先秦开始,道家即对这一理念展开了阐述。尤其是在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和谐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里,就老子的和谐观及其普世价值略作论述,以求证于学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