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百丈怀海是唐朝著名的禅师,"只如今鉴觉"是其禅法的重要思想,该思想将禅宗直指从心性转向实际,让纯粹自我出离自身、完全敞开到一个根本原初、完全澄明的现在意识中去,是对达摩"藉教悟宗"和慧能"无念无相无住"心性路线的重大发展,是对马祖"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心佛二元论的全面扬弃、突破与创新,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2.
佛教根本的修行观主要是围绕着一心展开,了达一心,也就是觉悟了"本性清净、自性清净心",也就是成佛,所以真心就是"自性清净心"。由于描述本心的文字有所不同,所以应当按照佛陀所说的理论来阐释真心的修行观,而真心的异名都由"真心"统一起来。《宗镜录》中的真心修行观强调在"以心为真心、清净心"的基础上进行阐述,而真心修证观则强调从"顿悟渐修"到"顿渐圆修"的自修方法,借用"知之一字,众妙之门"中的"知"从自悟的原则来进行描述,可以看到,延寿的修行观也与解脱观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43.
<正>在《坛经》中,禅宗的六祖慧能提出了"烦恼即菩提"的思想,从这一命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坛经》的思想精髓,即慧能运用中道观的方法巧妙地处理了凡尘妄念与真如佛性的关系。在此境界中,从禅者自身的思维方式所具有的直接性和非理性特征,人心与万物的不违不离的自由关系及整个境界所彰显的澹泊自然的心境这三方面都使"烦恼即菩提"这一命题所贯穿的禅宗思想通向了审美之域,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4.
正本刊讯12月2日至8日,第十三届觉群文化周在沪上名刹玉佛禅寺隆重举行。来自全国10余高校、研究机构的40余名专家学者与近600名佛教信众出席并参与了文化周活动。觉群文化周开幕当日,举行了"佛教与当代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佛教如何为当代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贡献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玉佛禅寺方丈觉醒法师在  相似文献   
145.
神会的心性解脱思想总体上来说仍然是慧能南宗禅的"自性解脱"观。不过,神会又特别突出了众生心中所具有的"知解"之性。"知"即众生心的体性,为众生所本具;同时也是众生"识心见性"的能动主体,所谓的"解脱"只有通过众生心所本具的"自然智"发起对寂静之心体的观照作用,在"知"与心体"相应"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同时,神会在强调"知解"在众生解脱道路上的重要意义时,又特别突出"善知识"的指授作用对解脱成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6.
桑吉扎西  岳丽彬 《佛教文化》2010,(1):F0003-F0003
<正> 2009年12月27日晚,流传千年不绝的藏传佛教觉囊派"梵音古乐"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展示--来自四川阿坝州壤塘县藏哇寺的32位高僧,以吹奏、敲打、唱念、舞蹈、赞偈、手印、供养等多种形式,完成了由恭迎、沐浴、皈依、礼赞、和乐构成的完整的梵乐套曲。整个展示古朴庄严,乐声清澈流畅,堪称"千年不断的活态传承,佛法智慧与慈  相似文献   
147.
《中国宗教》2022,(10):30-32
湖北省是全国宗教工作任务较重的省份之一,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大宗教俱全,传播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省全面领会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不断深化对宗教问题、宗教工作规律性认识,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相似文献   
148.
起源于印度的业力思想经过佛家的提升和完善显示出对现实人生巨大的解释功能和伦理指导意义,并成为构建佛家"心学"的坚实基础。本文致力于原典的解读,以汉译四部《阿含经》为基本信息来源,讨论业力说的认知方式、特点及认知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9.
认知观也叫认识论。认知,指通过心理活动获取知识,比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知的来源或者认知观,属于哲学范畴,是与哲学的产生相联系的。 对于知的来源,各种文化有不同的定义。伊斯兰教义学的基本认知,就是通过天地万物的实际存在,而推证造物主的存在与独一。正统教义学主张,世界万物的本质是确定的,是可知的。  相似文献   
150.
《中国天主教》2001,(5):42-43
伴随着“青春、友谊、和平”的主题,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9月1日闭幕了,来自160多个国家的6000多名运动员,即将恋恋不舍地离开这个他们曾经起居、饮食、娱乐的“村庄”。的确,在这个村里,他们是标准的主人。尽管时间不长,但在这“村庄”的历史上,他们却是第一批入住的主人。是他们给这宁静村庄带来了生机勃勃.增添了这无限的色彩和欢声笑语。 我们有幸作为宗教活动场所服务的人员,在这村里与他们一起过上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也许,我们的这种服务将会是他们心中难忘的记忆。 一、中国特色的圣堂欢迎你 自8月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