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0篇
  19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中国宗教》2004,(3):62-63
  相似文献   
132.
礼仪更新后天主教礼仪的几个突出特点按照1963年12月4日发布的一部重要文献──《礼仪宪章》的精神,天主教会对礼仪进行了全面的更新,新礼仪同过去的拉丁礼仪相比,有五方面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改用地方语言举行礼仪是新礼仪最大的特点。梵二大公会议以后,教会...  相似文献   
133.
当代世界宗教的几个新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宗教的领域中出现了许多新特点、新情况。概括起来,这些新特点、新情况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按说随着科学的昌明,社会的发展应该有助于人们生活中宗教意识的削弱和世俗化思想的发展,但二战后至今宗教徒...  相似文献   
134.
《中国天主教》2007,(1):46-46
联合国有关卢旺达战争罪行的法庭12月13日判处天主教会的瑟神父(A.Seromba)参与1994年的种族屠杀罪成,入狱15年。  相似文献   
135.
这几年,随着中国大陆天主教会改革振兴的呼声越来越高,不少人把目光聚集在堂区的调整和建设上,自然,那些老会长们就成了改革的目标之一。因为他们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目光短浅,方法僵化教条,死守传统规矩,缺乏时代精神和开创意识,严重阻碍了堂区牧灵福传的开展,所以堂区领导班子必须更新,实行年轻化。从整体形势来看,这是正确的,是符合事物新陈代谢规律的。  相似文献   
136.
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和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全体神长教友和师生,于2001年11月2日在北京教区西北旺陵园举行了追思已亡大礼弥撒。上午8时,由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常务副院长、青岛教区李明述主教主祭、“一会一团”和修院全体神长参与的共祭弥撒开始了。100多位修生排着整齐的队伍,穿着崭新的黑西服,手持圣歌本,与大家一齐高唱追思弥撒曲,那嘹亮、悲壮的歌声绕梁回荡,震撼和净化着人们的心灵。弥撒中李主教讲道,他说,我们纪念亡灵,就要经常为他们祈祷,因为他们在炼狱里,已无能为力,只有靠我们不断地祈祷,天主才能救…  相似文献   
137.
正2013年5月,河南总修院、北京辅仁大学两所近代天主教最高学府旧址同时获批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西合璧的本土化建筑风格是入选的主要原因。本土化也称本色化。学术界认为,本色化乃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当甲文化传至乙文化中时,甲文化在乙文化中找到落脚点与生根点,且甲文化之某些符号意义如何为乙文化所接受,同时在乙文化中生根发展,甚至于开花结果,其整体之过程及其中  相似文献   
138.
纵观古今中外天主教会史,我们不难看到,教会的存在和发展与人类成长的历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它就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界发展那样,在大浪淘沙百舸争流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在教会与社会相遇和相对过程中,呈现出一条适应则兴、对立则衰的显明的历史轨迹。  宗徒传教时代,圣保禄宗徒遵照基督福音精神“同犹太人,我就成为犹太人,为赢得犹太人。”(格前9:l-26)的福传思路,开创了部分外方传教的新局面。利玛窦尊重当时中国的文化和国俗民情,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赢得了天主教在中国的生存和发展机遇。初期教会由…  相似文献   
139.
140.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召开的梵二会议,是天主教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因为它把适应时代和相应的改革作为会议的主要任务,经过与会教父们顽强的斗争和不懈的努力,使教会从动荡和危机中走了出来,获得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该会议也将继续适应时代与适应社会的使命交予了各国地方教会。在此新世纪的开始,我们中国天主教会为了更好地在中华大地上传播福音分施救恩,就应当首先从梵二文件中学习有关适应时代与社会的教导,以便为我国今后的福传事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耶稣基督交与宗徒和后世教会的“往训万民”(马28: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