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8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正>要作一个有个性的教师,要作一个新型的有独特施教能力的创新型教师,光研究教育教学而忽略提高自身专业水准是不够的。因为,专业的强弱也会间接影响到你的审美能力,以及在教学中对学生关于美的人文精神的培养与熏陶。美术课堂教学的成效最重要的在于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32.
民间美术教育是实施大美术教育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高校美术专业开设民间美术课程,有利于学生继承优秀的民族艺术传统,提高综合素质,树立保护民间艺术的意识。尤其在科技的高速发展、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学习由本原文化所产生出的民间美术,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责任感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33.
画家简介:刘学,女,1976年生于江苏常州,1998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书法专业,现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美术教育教研室主任。  相似文献   
34.
利玛窦(MatteoRicci,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其原名中文直译为玛提欧&#183;利奇,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他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5.
曾繁仁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美学研究,视角遍及美学领域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在美学基础理论、西方美学史、审美教育、文艺美学和生态美学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曾繁仁先生在国内美育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从学科建设的意义上讲,曾繁仁是中国文艺美学的开创者;对生态美学的理论建构则是其力求使中国美学走出困境、求得突破,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新体系的有益尝试。曾繁仁先生的学术研究体现了深厚的人文蕴涵和独特的诗性魅力,他致力于在审美批判中实现审美救赎,以人审美地生活、诗意地栖居作为学术研究的最终目的,达到了极高的治学境界。在多年的美学探索中,曾繁仁先生形成了严谨不苟与纵横捭阖、哲学思索与现实关怀、学理探究与实践追求、历史反思和与时俱进相结合的治学风格。曾繁仁先生成一家之言,在中国美学界树起了一面新的旗帜。  相似文献   
36.
克里姆特是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艺术运动的代表,是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早年接受过系统的学院基础教育,受到了良好的古典主义训练,对东方艺术有浓厚兴趣,并将自己所见到的东方艺术元素通过作品的构图、装饰图案及主题表现出来,创造出融东方艺术元素于西方传统绘画的艺术风格。正是这种新的尝试,为东西方近代美术的对话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7.
中国当代美术所面临的现实是传统绘画的观念、工具和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盛行的形式主义对当代艺术家思想观念的影响,在西方现代艺术挑战的严酷形势下,不能构筑起当代文化艺术发展的体系,致使中国当代美术一片混乱。加之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强势影响和中国复古思想的再度升温,使许多当代艺术家对自己为之奋斗的中国美术事业深感困惑。所以,中国亟待建立当代美术体系,重建美术秩序,发展和传承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38.
李婧 《美与时代》2013,(12):141-141
常玉是同期赴法留学中为数不多的几位绘写意画的画家之一。其艺术特色虽然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的语言形式,但仍传递着东方艺术的生命精神:在笔法上自由的素描技巧以及书法一般的流畅线条使得其所绘的枝叶轮廓舒展自如又不失律动,看似寥寥数笔却又饱含生命气息;在色彩上追求单纯,含蓄、柔和,虽施以西方油画颜料,却似国画色彩般渲染皴擦,古朴、质拙又不失马蒂斯般的鲜明对比;在表达上,其所绘花卉并不艳丽,但十分坚韧,特别是花卉的枝条,像中国秦汉碑刻中的笔画,蕴含着特殊的执拗与骨气。虽然画面简洁,却表达了常玉满腔的情感--即使被从泥土中拔出置于盆景,也依然遏制不了生命的怒放与精神的不妥协。  相似文献   
39.
菩提 《法音》2002,(8):3-11
净土的信仰源自于古印度,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而不断地开展,最终成为佛教信仰的一大主流,独踞于一切法门之上,被历代祖师称为第一法门。尤其在中国,西方净土的流行,可谓源远流长。直至今日,“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犤1犦,仍在教内广泛地传诵着。由此可见净土法门在中国佛教之地位是何等重要。“诸经所赞,尽在弥陀”犤2犦,这是确实的。然而,“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犤3犦,一切佛的福德、智慧、大愿是平等的,若说阿弥陀第一,那么其他佛是第几呢?当然,一切佛都是第一。但以方便言辞,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故,巧说第一。后…  相似文献   
40.
徐晓鸿 《天风》2012,(4):26-27
三,清代文人眼中的西洋画 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西方传教士逐渐把西方的绘画及其技法传入中国,其作品被称为“西洋画”,最早进入中国的西洋画,常以宗教物品出现,如早期的耶稣会以传播天主教为目的,在传教士来华时均携带了一些天主像、圣母像这样一些美术作品。根据明末清初人姜绍书’(生卒不详)所著的《无声诗史》一书中记载:“利玛窦携来西域天主像,乃女人抱一婴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