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科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证明世界是人类理性可理解的。一般来讲,这个以理性理解为目的的企图都具有一个与科学史还有技术和哲学史紧密相关的历史。但即便有一种要把这个历史与西方历史混淆起来的倾向,如果不考虑以下两点也是有失全面的:首先,要考虑其他文化区域的贡献;其次,除了概念体系的特殊性之外,还要考虑文化尤其是科学知识的基本“传播”。  相似文献   
562.
德性伦理是当代西方伦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已经成为了当代各种思想不断争论的舞台和焦点.可以说,在当代,几乎每一种新的思潮和文化流派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德性伦理.与康德主义和功利主义相比较,德性伦理具有基础性、批判性和叙事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563.
如果把1882年霍尔(Granville Stanley Hall,1844--1924)的第一篇宗教心理学论文《对儿童的道德与宗教训练》作为现代西方宗教心理学的开端,西方的宗教心理学迄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回顾西方宗教心理学走过的道路,可以发现,有神论思潮在西方宗教心理学的发展中始终处于主导或控制地位,而具有无神论倾向的宗教心理学家的声音十分微弱.这种状况至今仍在延续。本文拟就百年以来西方宗教心理学中无神论与有神论话语权的争夺状况作一简要梳理.并就与此相关的学术文化对策问题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564.
中西医学构成了一对不可通约的科学理论,分别代表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认识方式。基于二者整体的互斥性,且为在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功的知识体系,互补是最佳选择。中西医互补的科学内涵为:"结构"医学与"功能"医学互补;"还原"医学与"整体"医学互补;"求简的"医学与"存繁的"医学互补。  相似文献   
565.
谢路军 《法音》2007,(4):18-22
善导的净土思想中,往生境界论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善导讲的境界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众生念佛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众生念佛往生的理想归宿。善导认为,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报土,而报土又与阿弥陀佛的报身有着紧密的联系。这里我们结合佛身论来论述善导的佛土思想。  相似文献   
566.
西方笔迹心理学研究的发展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童辉杰 《心理学动态》2001,9(3):276-281
对一百年来国外关于笔迹的心理学研究作了概览与评价。认为临床心理学对笔迹的兴趣显得更浓,成果更多。在人员选拔、司法鉴定、教育评估等方面,笔迹分析似乎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但关于其效度有不同证据。笔迹与人格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引人入胜的课题,但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结果,也是众说纷纭。归根结底,笔迹研究的争论,其焦点还是笔迹测量效度问题。认为笔迹热出现在社会上而不是心理学界,这一现象值得思考。心理学必须介入这一领域,笔迹分析只有成为心理学的工具,才能是真正可靠、有效的科学工具。笔迹测量应当是一种投射测验。它类似于罗夏黑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以及绘人测验,但又不同于这些测验。总之,笔迹测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  相似文献   
567.
薪酬满意度的测量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以政府雇员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帮成  王慧  杨文圣 《心理科学》2008,31(3):717-722
Heneman和Schwab (1985)开发的薪酬满意度问卷(Pay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PSQ)是当前关于薪酬满意度测量的重要工具.但遗憾的是,20多年来关于PSQ的研究一致存在争议,主要是因为对PSQ的结构并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已有研究发现薪酬满意度的因子数量(或维度)可能包括2-5个;而且关于PSQ的研究几乎都来自西方国家,很少有来自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本文对PSQ在中国背景下的结构进行检验,通过对上海市徐汇区政府雇员的研究,发现在中国背景下薪酬满意度是一个单一维度构思变量.本文还进一步对薪酬满意度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68.
讨论     
蒉益民:关于罗尔斯理论与中国现实的相关性,徐友渔认为,目前中国因为社会剧烈转型初期的制度不健全等原因所存在的社会不公正是粗糙且一目了然的,而像罗尔斯这样的西方理论只是在社会体制相对成熟和健全的条件下谈公正问题,所以把这种理论原封不动搬来解答中国问题是不可取的。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作为哲学工作者,我们是否应该为中国的将来尽可能地多设想几步?  相似文献   
569.
Discussions of name (ming, 名) during the pre-Qin and Qin-Han period of Chinese history were very active. The concept ming at that tim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one is the ethical-political meaning of the term and the other is the linguistic-logical understanding. The former far exceeds the latter in terms of overall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But it is the latter that has received the most attention in the 20th century,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logic. This has led to the result of a bias in the contemporary studies of ming. Changing course by returning to the correct path of intellectual history can providing an objective and thorough ordering of the pre-Qin discourse on ming. Translated by Joseph E. Harroff from Shandong Daxue Xuebao 山东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2007, (2): 59–64  相似文献   
570.
爱留根那将上帝的神性视为超越所有“存有”与“非存有”的纯粹与绝对之“无”。“无”的本性是“无中生有”,即超越的“无”以“存有”的方式自我显现。作为宇宙的本原,“无”是对所有的本质或实体的否定,甚至是对所有受造物的否定。爱留根那之“无”将“存有”和“非存有”融为一体,一方面揭示了存有自身的绝对的超越的意义,另一方面也诠释出存有的非限定特征。爱留根那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其中所隐含的与东方哲学相通的智慧更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