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1.介绍类的书籍 (1)JohnLosse,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to the Philosophyof Science,3^nd edition,顾名思义,这是一本介绍历史上与科学哲学相关的思想的书。准确地讲,它所涉及的不全是科学哲学史,因为科学哲学是20世纪后才正式诞生的。这本书应有中译本。  相似文献   
62.
在“国学”现代化的课题中,“国学”与中国哲学史的关系,是应该予以深入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国学以经典文本“六艺”和诸子文献为基础与前提。不断用新的时代精神和学术眼光,吸收综合新的学术思想资源,对“文本”进行新诠释,是“国学”能具有生命力的必备条件。历代的“国学”都是如此作的。这些诠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及中国哲学史,一种是如章太炎及钱穆的《国学概论》。两者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比较两者的长短得失,能使新“国学”从中吸取教益。就时代精神言,新“国学”应具体、深入地突显中国文化或哲学的四点根本精神,即:唤起士的人格自尊和社会担当的精神,认为人的本质在于文化、在于礼乐的人文精神,崇尚创新的精神,创新坚持人类精神。以认识论为中心的中哲史,不能具体活现地宣扬中国文化的上述精神,这是新“国学”可以大加努力的。  相似文献   
63.
《学海》2018,(1):54-62
中国比较政治学话语体系的建构既要按照经典政治学的规范进行知识的积累,也要力求发现被经典政治学尤其是西方政治学所忽视的问题和领域,同时还要对一些重要的、带有西方印记的概念进行创新,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最终形成对世界政治发展进程尤其是各种发展模式的解释。当前这一建构主要集中于经验层面而非理论层面,处于知识及概念积累阶段,主要集中于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解释层次上,在企图阐述中国这一个案的典型意义或理论意义方面还缺乏深入而广泛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4.
《学海》2018,(2):63-66
2017年11月18日"纪念涂尔干逝世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大召开。以下几篇文章来自研讨会发言。杨善华从涂尔干的处事风格、社会责任、学术执着的角度,讨论涂尔干的为人与为学品质。苏国勋突出了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理性主义性质及其道德科学色彩。王楠讨论了《自杀论》对现代社会道德危机的分析,突出涂尔干在危机时代重建道德秩序的努力。赵立玮进一步探讨涂尔干视自杀为"总体社会事实"的观念,凸显涂尔干对现代人生存状况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65.
正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值得总结和反思。前辈们通过努力,已经为我们找到了天主教会在中国大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经过60多年探索与实践,天主教的牧灵福传事业得到平稳发展,成为天主教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一、道路决定命运,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克服"水土不服"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结合新时代,对传统重彩画色彩观进行分析,探讨当代工笔重彩吸收借鉴西方色彩观后的风格转变,试对当代重彩画色彩体系和技法材料体系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7.
读《易》解卦,古称难题。只要运用古人“《易》无达占”原则,难题可望迎刃而解。本文对于古代文史资料中有关的读《易》释卦事例,进行了翔实的考察,并分类归纳,为七类十式,作了初步探索。作者又以现代思维视野,阐述了“《易》无达占”原则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8.
韩星 《现代哲学》2016,(6):99-106
本文从经典诠释的视角,以儒家为中心,思考在中国传统经典诠释的基础上推进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深化。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史研究走上“以西释中”的西化误区。我们应在确立中国文化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立足于中国传统,以经学作为中国哲学建构的主体,在经学的基础上深化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以子学、玄学、道学、佛学作为多元辅助,借鉴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来诠释和表述中国传统思想,使中国哲学史具有西方哲学的外貌而其实质却仍是中国传统思想本身,以实现经学模式向哲学模式的非断裂性转换,推动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69.
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周易》管窥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廖名春 《周易研究》2000,1(3):21-31
论文对上海博物馆书法馆新近公布的两支《周易》楚简作了逐字逐句的考释,并结合帛书《周易》经传,对《周易》豫、大畜等卦一些爻辞的意义作了新的阐发,还据以讨论了《周易》的作年与卦画、卦名、爻题产生的年代。  相似文献   
70.
庄子做为我国先秦时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和神学家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统思想独树一帜 ,为我国浪漫主义的始祖和先驱 ,也是中国哲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庄子犹如君 ,临高山 ,俯瞰环世 ,超脱世俗。他的文章汪洋恣肆 ,他心胸豁达、意境深远 ,通天地之统 ,序万物之性 ,达死生之变 ,而明内圣外王之道。其言宏绰 ,其旨玄妙 ,远非下士所闻所悟。《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明于理本 ,外篇语其事迹 ,杂篇明于理事 ,是一本囊括天地的道家经典著作之一。这部书对今天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 ,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多年来史学界就庄子哲学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