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Universalism can be defined as the belief in the universal application of certain knowledge, world-views and value-views. Universalism has often been confused with Occident-centrism,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latter was used to justify the former, which confused the content of a thought with the social condition that gave rise to the thought. For many years, clarifications of this confusion have been made in sociology of knowledge, relativism and skepticism. Yet, the particularistic conclusion thus reached has led to more confusion, namely, that between the intrinsic criterion for truth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ought. China, with its long tradition of Sino-centrism, has recently shown a movement towards particularism, characterized by a search for national and cultural superiority by “returning to the source”. In today’s academic circles, some particularist themes are taken for granted, and believed to be true, but cannot be proved with rational examination. The particularistic claims to the “self grounded”, “self-featured” and “self-located” tradition of Chinese culture jointed with the post-modernism, neo-leftist movement of anti-globalization in the West, are not only harmful in practice, but also impotent in theory. The propaganda against the hegemony of Western discourse should be analyzed with questioning which hegemony and whose discourse. Translated by Yang Xiaohua and Zhao Dunhua from Xueshu yuekan 学术月刊 (Academic Monthly), 2007, (5): 34–40, with some revisions  相似文献   
982.
论西方正义思想的内在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义问题的讨论在西方伦理学中呈现出一种紧张、对抗、冲突的景象,充满了内在的思辨张力.这种内在的思辨张力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正义究竟是立足于社会的维面还是个人的维面?正义究竟是落实于乌托邦还是现实界?正义究竟是诉之于德性的完美还是制度的完善?正是这种内在的张力推动着西方伦理学不断深化对正义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983.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对资本主义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人们开始对以效率和经济为中心的传统公共行政质疑,进而发动了新公共行政运动。新公共行政突破了传统公共行政的理论,强调把社会公平作为现代公共行政发展的价值核心,对政府行政改革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84.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对50名有各种精神创伤而没有器质性疾病的人进行对照试验。6个月后证实,那些认真写日记的人,各项免疫指标得到改善,就医次数减少,精神状况明显改善,而不写日记的人则没有这种改变;有一位严重失眠的患者,根据医生的指导将卧室以黄、白二色修饰,避免青色和红  相似文献   
985.
近代西方无神论的形态经过自然神论和泛神论,最后达到唯物主义的战斗无神论,这也是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发展的基本过程。18世纪法国无神论成为彻底的无神论,在自然观上达到真正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在哲学上提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并重的思想,并初步具有辩证法的特征,在历史观方面显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这些特点使以18世纪法国无神论为代表的西方无神论成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重要思想来源,在一定程度上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6.
为了保证学术性论文的真实性和原创性,端正对学术性论文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界的不正之风,以及本着对本刊论文作者和读者负责任的态度,医学与哲学杂志社于2009年2月开始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  相似文献   
987.
印度尼西亚第一部有关医学研究的伦理准则于1982年由印度尼西亚大学医学院颁布.1984年印度尼西亚大学医学院建立了第一个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1986年印度尼西亚大学医学院组织了主题为"发展医学研究的伦理准则"的全国性讨论会,并于1987年颁布了"医学研究伦理准则".  相似文献   
988.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自创刊以来,得到读者热情的理解和支持,日益引起临床界的关注,订户也逐渐上升,主动为本刊撰文的作者也日渐增多,为了更好地提高稿件的采用率,现将若干主要栏目的特点及用稿要求作一介绍,希望广大作者踊跃为本刊撰文。  相似文献   
989.
从核酶的发现到应用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过程第一军医大学(510515)周辰一、RNA酶学功能的阐明过程及核酶的概念具有催化功能的RNA(CatalvticRNA)最初是由Cech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的。它们在研究四膜虫核糖体RNA前体的成熟过程中发现,在...  相似文献   
990.
略论科学方法论与科研方法学──兼谈医学科研方法学定义、内容、任务和理论体系第三军医大学科研处(630038)刘久成一、科学方法与科学方法论方法是人们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采取的行为方式及主观手段的总和,科学方法则是人们在科学认识过程中正确揭示和反映研究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