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清代中期易学流派众多,宋易学继续存在,汉易学得到复兴,兼采汉宋的易学出现,又有构建易学的新尝试.诸如此类,使这一时期的易学呈现出广博及多元化的趋向,可谓进入了对传统易学的整理与总结时期,也可以说是集传统易学之大成.因此研究清代中期易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2.
张养浩是元中期的散曲大家,也是一代名儒,一生德行高尚,政绩卓著。但他的散曲却表现了浓厚的出世思想,本文试图从这一点入手,探讨他如何从名儒变成了出世者,以及散曲作为出世之歌隐含的真正意义。一、从居仁由义到视尘世为樊笼张养浩在《翠阴亭记》中曾说,“人之处世,其去就无越山林朝市二途,出乎彼,入乎此,其出也非苟利己,其处也非苟洁身,要之各适于义为无歉。”①这仍然是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因此,居仁由义就成为他奔走仕途的最高准则。元英宗要建一座繁华无比的灯山取乐,朝臣纷纷附和,独有张养浩上书劝谏,说…  相似文献   
63.
唐寅是明代中期“吴门画派”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在画坛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其独特的人生阅历和艺术天赋,使的他的山水画形成了“雅俗共赏”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64.
杜勇 《管子学刊》2001,(4):90-94
安州六器和麦氏四器的年代在学术界尚有争议,尤其是有的学者过于相信康宫为康王之庙说,因定诸器为昭世之物。然据笔者考察,安州六器和麦氏四器均应为康王时器,铭文有关内容与昭王南征荆楚实不相涉。  相似文献   
65.
汉代学者将《尚书·洛诰》中的"肇称殷礼"解释为启用商朝礼制,是因机械理解"周因于殷礼"和过于相信周公制礼传说而导致的误解。迁居新邑后,周邦自有祭祀祖先的传统礼典,不会在洛邑建成后突然改用殷商礼制祭祀文王、武王并高调宣称使用殷礼。西周早期铜器何尊铭文所述迁都新邑后"复爯武王礼",可以佐证汉儒对《洛诰》"殷礼"的解释有误。《洛诰》"殷礼"是指盛大礼典,"肇称殷礼"与周人因袭商礼无关。论述商周之际的礼制状况,不能过于强调礼制因袭的一面而忽略礼制变革的一面。周初统治者在继承商朝物质—技术文明成果的同时,又将很多带有神秘色彩的商礼排斥于主流文化之外,此种礼制变革关乎中国礼制的走向,在中国礼制礼教发展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6.
<周易>古经<益>卦爻辞,与西周王朝迁建新都洛邑这一历史事件,存在非常紧密联系.笔者试图将该卦六爻爻辞,与西周迁都具体历史过程,即西周君臣卜洛、周公被派建洛、西周重臣被派守洛结合起来进行比照研究,透析两者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67.
西周卿大夫之“德”释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周卿大夫之“德”是在“其惟吉士”的立政之道基础上产生的道德思想。它由“畏天威”、“屏王位”、“王家”、“柔远能迩”等诸项内容组成。它的形成经过了从西周初年的初步探索到西周中后期成熟两个发展阶段 ,经过了从周王的外在要求———他律 ,到卿大夫内心自觉———自律两个发展境界。西周后期“威仪”被纳入卿大夫道德的范畴 ,并成为卿大夫道德的载体与形式。卿大夫道德的构建 ,不仅有效地巩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 ,而且对我国古代臣德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8.
王瓒(1462—1524)字思献,号瓯滨,温州府永嘉县永嘉场(今温州市瓯海县永强区)人。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榜眼及第,累官礼部左侍郎,追赠礼部尚书,谥文定。《明史》虽未予立传,但他服官三十年,两任祭酒,四典会试,侍讲经筵,纂修国史,是个对时代有一定影响的官员和学者。特别是明代中期“大礼议”斗争开始时,他支持张璁上书反对首辅杨廷和,对当时政治及后期时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70.
《中国宗教》2023,(1):96-97
<正>干漆夹苎是一项古老的手工技艺,起源于东晋时期,流行于浙江天台山地区。通过干漆夹苎技艺制作的佛像色彩鲜艳,呈现出光润亮泽的质感,并且不易开裂、变形,能使佛像屹立千年,更好地保存佛像原本的神韵。唐代中期,僧人思托在日本用此法制作了鉴真坐像,被日本奉为国宝。除此之外,历史上不同朝代还有其他用此技艺制作的佛像珍品留存于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