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8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41.
近期研究者发现, 在某些条件下增加对第一任务的注意能够提高伴随发生的第二任务的成绩, 并将其命名为注意促进效应。研究者提出双任务交互模型对之进行解释, 认为该效应产生的必要条件是时间上的重叠, 而不受空间距离的影响。基于对这一观点的质疑, 本研究探究了检测项目与背景图片的质心间距对注意促进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 当目标项位于背景图片中央时(质心间距为0), 表现出注意促进效应; 而当二者分开一定的空间距离时, 出现了注意干扰/抑制效应。由此可见, 项目和背景的质心间距会对注意促进效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42.
采用“看见-知道”任务考察了儿童对他人知识状态推断的特点和可能存在的偏差效应。被试为90名3-5岁儿童。结果表明,3-5岁儿童已经理解他人看见即知道的关系;5岁儿童已经能准确地推断他人的知识状态,不存在偏差;但3、4岁儿童对他人知识状态的推断受到自身知识的影响且表现出自我中心的倾向:既存在知识偏差即因为自己知道而高估他人的知识,也存在无知偏差即因为自己的无知而低估他人的知识。4岁儿童的知识偏差程度与3岁儿童无异,但无知偏差低于3岁儿童,且4岁儿童的知识偏差程度大于其无知偏差,儿童克服无知偏差的时间可能早于克服知识偏差的时间。  相似文献   
843.
采用特征-联合范式的研究发现, 面孔再认阶段可记录到明显的联合效应和特征效应; 然而, 与再认同属情景记忆的另一任务(来源提取)条件的相应效应尚未报道, 背景信息一致性对联合面孔和特征面孔提取的调节作用以及面孔不同特征对特征效应的影响也未考察。为澄清上述问题, 本文采用特征-联合范式, 并以位置为背景展开研究。实验含一个学习任务和两个测验任务(再认和来源提取)。结果显示, 再认和来源提取阶段均记录到显著的联合效应和特征效应, 且两类效应均在来源提取阶段更强; 任务类型与位置背景一致性交互影响提取绩效; 面孔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对特征效应的影响相似。表明联合效应和特征效应具有显著的任务类型敏感性, 这些效应是联合面孔和特征面孔的熟悉性较强且对源面孔的回忆加工相对较弱的结果, 且这两类面孔的提取为背景一致性所调节; 任务类型对两类效应的调节与双重加工理论模型相吻合。  相似文献   
844.
谷莉  白学军  王芹 《心理学报》2015,47(1):39-49
采用停止信号任务探讨奖惩条件对行为抑制和程序阶段中自主生理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1)奖惩组的反应时显著高于控制组, 抑制失败率则显著低于控制组; (2)奖励组与其它两组相比表现出心率显著增加和皮肤电活动显著降低; (3)各生理指标在准备、工作和奖惩阶段中的奖惩差异性显著(4)奖惩条件下皮肤电活动呈现出一致性程序阶段变化。结果表明:奖惩条件均对行为具有抑制作用, 但在自主生理反应上则有显著差异; 各生理指标在准备、工作和奖惩阶段的情绪效价显著; 皮肤电活动的程序阶段变化显著, 但其奖惩效价较为稳定, 很少接受程序阶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5.
标量计时模型为人类时间知觉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 它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 包含时钟、记忆和决策三个阶段。时间二分任务是在标量计时模型的框架下研究时间知觉和加工的理想范式。它要求被试对时距进行与标量计时模型相对应的多阶段操作, 包含了时间知觉所涉及的各个过程, 能有效测量主观时距和时间敏感性的变化。通过这个范式, 研究者发现, 除了任务参数, 年龄和疾病都会影响人的主观时距和/或时间敏感性。这些时间二分任务的实验结果促进了标量计时模型的发展, 最近提出的两阶段决策模型和差别模型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对标量计时模型进行了修正, 并解释了参数设置的影响和计时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846.
通过三个实验,利用学习时间分配作为指标,考察了学习者对部分线索效应记忆监控的状况。实验1考察被试在单次学习条件下的学习时间分配情况,结果发现被试在两种条件下所使用的学习时间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在一次学习后被试还不能对部分线索的消极作用进行有效控制。实验2中,经过多次学习后,被试在部分线索条件下使用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实验3在自控步调学习前加入回溯性任务难度判断任务,结果发现经过一次学习,部分线索组和自由回忆组的判断值虽无显著差异,但部分线索组的自控步调学习时间显著长于自由回忆组,并且其回忆成绩也显著提高,说明回溯性任务难度判断过程本身是学习时间分配的制约因素。研究说明,为了加速主体对部分线索的消极影响的控制,引导主体对学习任务进行难度判断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47.
以256名10~12岁儿童为被试,采取规则评估方法探讨了儿童在平衡秤任务上的规则使用类型及其年龄特点,并尝试使用认知复杂性和控制理论对此加以分析和解释.结果表明:(1)除了Siegler所谓的四种规则和补偿规则以外,儿童还使用了规则ⅢA和距离规则,其中规则ⅢA并不特指单一的规则,而是代表儿童在掌握了规则Ⅲ之后向更高级的规则Ⅳ发展的不稳定期和过渡期;(2)10~12岁儿童中使用规则Ⅲ的人数显著多于使用补偿规则的人数,对此认知复杂性和控制理论能够提供较好的解释;(3)规则Ⅰ仍是10~12岁儿童使用的主要规则,并非Siegler认为的主要是4、5岁儿童使用此规则.  相似文献   
848.
学习判断中的孤立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孤立范式考察知觉和语义孤立对学习判断及其准确性的影响.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知觉孤立没有影响学习判断,而语义孤立对学习判断的影响受到关键项目所处位置的限制,在孤立范式条件下,被试做判断时仍然倾向于高估,表现出过度自信.  相似文献   
849.
徐继红  司继伟 《心理科学》2008,31(1):195-199
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图形材料,考察了不同干扰刺激(纯靶刺激;干扰刺激与靶刺激数量相同;干扰刺激是靶刺激数量的2倍)对成人完成数量估计任务的影响.30名硕士生参加了本实验.行为数据和口头报告资料分析显示:1)反应时随数量估计任务难度的增加而不断增长;2)干扰刺激越多,任务越复杂,成人估计的误差率越高,准确性越低;3)成人存在多重数字表征形式,完成数量估计任务时主要采用线性表征,但随着干扰刺激物的增加,运用对数表征的趋势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850.
史滋福  邱江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08,31(1):181-184
采用生活情境测查任务和经典测查任务探讨了任务情境对青少年贝叶斯推理的影响,以及生活情境测查任务中不同证据信息对青少年贝叶斯判断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在生活情境测查任务中,从小学六年级到大学二年级,被试的贝叶斯推理能力稳步缓慢提升(相邻的两个被试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而不相邻的两个被试组之间差异更容易达到显著水平),发展没有出现加速期,而经典测查任务情境下没有表现出年龄差异;(2)贝叶斯推理作为条件概率的判断不仅受任务情境的影响,而且同一任务情境中不同证据信息也会影响贝叶斯判断.当证据信息与先验信念一致时,被试可以充分利用线索进行推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