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具有跨时间和跨情景稳定性的问题行为,严重的拖延甚至会危害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及身心健康。鉴于目前对于拖延的认知神经机制仍不清楚,研究模态较为单一,本研究拟从行为-脑-基因的系统研究思路出发,以多模态MRI(Task、Resting、VBM和DTI)为主要技术手段,将HTR2B基因多态性作为突破口,系统考察拖延的认知机制、神经基础和遗传基础,并试图制定拖延的应对与干预方案。研究分为4个部分:(1)从行为上,结合预期恐惧范式和跨期选择范式探索其拖延决策的机制;(2)在神经层面上,采用MRI多模态技术系统考察拖延行为的神经基础;(3)在基因层面上,采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将HTR2B设定为靶基因以深入研究拖延的遗传基础,并考察脑结构和脑功能在基因与行为间的中介作用;(4)最后从行为干预与脑的可塑性的角度,设计拖延的干预方法来改善拖延行为并验证拖延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32.
张顺民  冯廷勇 《心理科学》2017,40(5):1242-1247
拖延是指尽管预见到该行为会带来不利后果,人们仍自愿推迟开始或完成某一计划好的行为。先前的研究对拖延的类型、影响因素、成因以及干预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然而拖延的决策过程——"现在做还是以后做?"认知机制还非常不清楚。因此,本文提出拖延决策模型试图从三方面阐明"现在做还是以后做?"的决策机制:首先,拖延动机和不拖延动机的斗争是决定是否拖延的根本;其次,拖延动机的斗争可以进一步简化为任务负性过程和任务正性结果的权衡;最后,主动推迟任务使负性过程发生延迟折扣是拖延的核心目的。拖延决策模型不仅有助于探明拖延的核心认知机制,也能够帮助预测拖延行为的发生及解释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借此整合一个从拖延的核心发生机制到各种影响因素的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33.
研究采用3(数学问题类型)×6(视空间工作记忆组别)×2(非言语流体智力水平)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讨了视空间工作记忆和非言语流体智力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题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视空间工作记忆和非言语智力在小学生数学问题解题中起着重要作用;(2)不同的视空间工作记忆成分对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是不同的,被动同时性视空间工作记忆容量是解决心算问题的显著预测变量,主动视空间工作记忆是几何应用题解决中的一个显著预测变量,被动序列视空间工作记忆是文字应用题解决中一个显著的预测变量;(3)在视空间工作记忆对数学问题解决水平的影响上,非言语流体智力起到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4.
采用句子—图形验证任务(sentence-pictureverificationtask)探讨了印尼学生理解印尼语主动句、被动句所形成的命题表征中的项目顺序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语义水平较高的不可逆句,还是语义水平较低的可逆句,印尼学生理解印尼语主动句和被动句后所建构的命题表征中项目顺序均为“受事→施事”。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印尼学生理解印尼语主动句和被动句时,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表层结构(印尼语主动句的语言表达顺序为“施事→受事”、印尼语被动句的语言表达顺序为“受事→施事”)建构相同的深层结构(语义内容的命题表征项目顺序“受事→施事”),可能是一个按照“受事→施事”固定方向进行的系列认知心理加工的过程。  相似文献   
35.
研究采用问卷集体施测,收集了651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学业拖延以及时间管理倾向的状况,探讨小学高年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拖延的关系及时间管理倾向作为中介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时间效能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惩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与学业拖延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时间效能感在父亲惩罚严厉、母亲过度干涉保护与学业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认为,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助于个体形成合理的时间管理倾向,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个体的学业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36.
儿童2-4岁的行为抑制性对其陌生同伴交往的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用纵向追踪的实验室观察研究了儿童2岁、4岁时的行为抑制性,及其4岁时与陌生同伴交往特征的关系。结果发现:儿童2岁时的抑制性能预测其在4岁时的社交发起行为缺乏,但不能预测各种游戏活动类型。儿童4岁时的行为抑制性与其单独一被动活动、平行活动及社会互动活动呈显著负相关;与交往中的抑制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儿童4岁时的抑制性分数能预测儿童交往的主动性的缺乏。稳定极端抑制儿童和稳定极端非抑制儿童在抑制行为、平行游戏、社会互动游戏、社交发起和玩新奇玩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7.
放弃治疗面面观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放弃治疗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根据临床实践分为主动放弃和被动放弃、单方放弃和双方放弃、明示放弃和暗示放弃、完全放弃和部分放弃。有许多的放弃治疗从患者本人、亲属、医务人员和医疗付费等方面考虑都有积极的意义。在医学伦理学中放弃治疗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其道德意义在于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对人生命的尊重和社会公益原则。对其立法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38.
以往研究多认为观点采择可有效促进宽恕,近期研究则开始关注观点采择诱发宽恕等亲社会行为的边界条件。结合“换位体验”和内隐态度测量范式,本研究考察了受害者对伤害动机的认同在被动和自发观点采择影响内隐宽恕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实验1发现当人际伤害中存在人们无法认同的恶意不道德动机时,被动和自发观点采择都抑制了受害者对施害者的内隐宽恕且后者的抑制效应更显著。实验2则进一步操纵了不同类型受害者对施害者伤害动机的认同差异,低认同组与实验1结果相同,即被动和自发观点采择中都抑制了内隐宽恕且后者的抑制效应更显著,但高认同组在两种观点采择中都促进了内隐宽恕且二者的促进效应无显著差异。本研究揭示了伤害动机认同在不同类型观点采择影响内隐宽恕过程中起到的调节作用,进一步丰富了对观点采择和宽恕间复杂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9.
有目的的遗忘(定向遗忘)需要耗费认知努力吗?有研究发现, 定向遗忘可能是被动衰减的结果, 即F项目(需要遗忘的项目)未获得有效复述是选择性复述了R项目(需要记住的项目)造成的, 这一加工过程不需要认知努力; 但也有研究表明, 定向遗忘过程可能是遗忘线索诱发的对记忆加工的主动抑制, 需要耗费认知努力, 脑认知研究中发现的前额叶ERPs成分为这一机制提供了证据。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定向遗忘编码过程可能同时包含主动抑制与被动衰减, 但是尚不清楚两种加工机制相互作用的方式。为进一步澄清定向遗忘编码阶段的认知机制, 未来研究需要将非认知因素纳入考察, 并关注不同人群的定向遗忘特征, 在此基础上尝试解决理论争议。  相似文献   
40.
为明确手机成瘾对其拖延行为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了注意控制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意志控制的调节作用。以121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其手机成瘾、注意控制、意志控制及拖延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年级后,手机成瘾对拖延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注意控制能够在手机成瘾与拖延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手机成瘾对拖延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及注意控制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均会受到意志控制的调节。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从注意控制理论及自我调节失败理论的视角理解手机成瘾与拖延行为的关系,而且对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为其心理社会适应服务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