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理可总称人合乎礼的诸种需要;从表现形态上看,欲是比情更为激烈的心理活动:欲具有促使人行动、情产生和“生百善”等方面的功能,人欲则具有“诱人为不善”、“害吾心”、使情变坏和损害身心健康等作用。理学中的理欲之辨也可看作是关于合理需要与不合理需要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对待二者的态度之争。  相似文献   
132.
金祺  张艳 《中国道教》2001,(4):32-35
《道教义枢》是一部旨在“显至道之教法 ,标大义之枢要”的道教教义经典。编著者孟安排是生活于唐高宗至则天朝时期的著名道士。按照通行的观点 ,认为《道教义枢》是在借鉴先前问世道教教义巨著《玄门大义》的基础上编撰的。孟安排在《道教义枢》的序中谈及他编撰这部书的动机和方法时是这样说的 :其有支公十番支辩 ,钟生四本之谈 ,虽事玄虚 ,空论胜负。王家八并 ,宋氏四非 ,赭道正之《玄章》 ,刘先生之《通论》 ,咸存主客 ,从竟往还。至于二观三乘 ,六通四等 ,众经要旨 ,秘而未申。唯《玄门大义》盛论斯致。但以其文浩博 ,学者罕能精研 ,遂…  相似文献   
133.
“亚健康”的表现、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1 “亚健康”的五大表现1 1 身体“亚健康”。在现实生活中 ,“亚健康”往往首先表现在个体的躯体上 ,即身体“亚健康”。因为身体“亚健康”的体征表现较容易为个体自身所体验和理解 ,也容易为他人所识别。所以 ,首先引起人们注意的便是个体身体的“亚健康”。身体“亚健康”的主要表现 ,就是个体总感到自己的身体有些不舒服。这种不舒服 ,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即乏力困倦、肌体酸痛、失眠憔悴、机能下降、功能紊乱等。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 ,经常感到体力不支 ,容易疲乏和困倦 ,缺乏活力和朝气。1 2 心理“亚健康”。“亚…  相似文献   
134.
人格特质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刘继亮  孔克勤 《心理科学》2001,24(3):294-296,289
近二十年来,人格特质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格特质也已经成为心理学很多领域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从人格的结构与描述、人格的行为遗传学研究、人格的发展、特质的进化等方面来探讨人格特质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5.
认知风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1,自引:6,他引:55  
杨治良  郭力平 《心理科学》2001,24(3):326-329
在心理学研究领域,风格是对个体差异进行的描述,指个体在认知、个性等方面一贯的外在表现方式。学界关于风格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的气质学说。现代心理学意义上的风格研究,则与Oalton、James、Jung、Bartlett等人的工作密不可分。Allport于1937年提出的生活风格(1ifestyles),第一次深思熟虑地将认知同风格从理论上联系起来。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至今,人们围绕着认知风格开展了大量研究,获取了丰富的经验。一般认为。认知风格指个体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化的和一贯性的偏好方式。  相似文献   
136.
心理健康概念与标准的再认识   总被引:94,自引:2,他引:92  
刘华山 《心理科学》2001,24(4):481-481,480
心理健康是人的良好心理素质的表现,是人的整体健康状态的必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全社会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角度看,还是从个人成长发展、活动效率提高以及生活品质改善角度看,维护学生与公民的心理健康,都是一项十分重要而严肃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7.
天(上帝)之微观“天”与“上帝”在古人心中,是非常原始的观念,他们认为天或上帝是无限完善的神,创生宇宙人类,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他的意志降在人身上,即是天命,天命表现于芸芸众生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上,即行善避恶。天或上帝与其他神灵不同,上帝是唯一的至上神,而其他的神灵不只一个,古人相信上帝之下,派有众神管理宇宙事物。如:山川之神、日月之神,古人肯定天地万物之发生,是上天使之发生,万物的存在、自然律和道德的存在、人类的命运,在天或上帝身上才能找到最后的理由。在他们心中,这是一位有位格的、主宰性的至上神…  相似文献   
138.
李宏 《社会心理研究》2001,(4):52-54,60
EMT是社会认知领域中的一种新的认知偏差理论。EMT是基于统计学上的两类基本错误,在对一种新的认知偏差——适应性偏差进行解释时提出的。认为处于不能确定情况下的个体,在判断和决策过程中,有可能犯两种不可避免的错误,个体通过对犯这两种错误的代价进行比较,往往会选择犯其中代价较小的错误。作者在阐述这一理论的同时,指出了EMT在社会心理学中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在侵犯等一些社会心理领域中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9.
工作记忆与领域知识在个体认知行为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近研究表明,工作记忆和领域知识在个体认知行为上起了积极的作用,对二者关系的研究有三种观点:一是强调工作记忆或领域知识在认知行为中的单独作用;二是综合考察二者在个体认知行为中的不同作用;三是建立模型,阐述工作记忆和领域知识在认知行为中的作用。最后针对当前有关此方面的研究,探讨有关工作记忆和领域知识作用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0.
何珊君 《学海》2007,(2):129-136
非政治公共领域是本人基于中国国情提出的一个本土概念,通过非政治公共领域主体与法律秩序之间二种不同形式的行动实践剖析,揭示非政治公共领域主体是如何通过行动实践促使社会结构变迁和转型的,从而在微观层次探索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转型之潜在动因。同时,通过这二种形式的行动实践的微观分析,试图对社会学中的一个核心理论——社会行动理论做出新时代的解读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