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41.
学诚 《法音》2012,(1):31-39
一、皈依三宝伏烦恼,显发心地智光明皈依是学佛的开始。皈依三宝,就是帮助我们树立生命的宗旨,明了修行的路径,找到共学的友伴。三宝:佛宝、法宝、僧宝。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两足尊。两足即福足、慧足。唐朝宗密禅师的《金刚经纂要疏》中说:"福足,谓佛于因中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之福,今于果上成就应身,相好圆满,万德庄严,是为福足。慧足,谓佛于因中,由修般若妙慧,成就法身,圆极真常,满菩提果,众智庄严,是为慧足。"佛是福德、智慧的圆满,皈依佛,就是追求福德和智慧的圆满。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福德和智慧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2.
论意志软弱     
杨国荣 《哲学研究》2012,(8):98-106
考察行动与实践,常常面临意志软弱的问题。从知行关系看,意志软弱主要表现为"知其当行却未行"或"知其当止而未止";从理性与意欲的关系看,意志软弱则更多地关乎理性与意欲等之间的张力。在形而上的层面,意志软弱进而以可能性、偶然性的存在为其本体论的前提。对意志软弱的理解与应对,无法回避以上问题。一戴维森曾对意志软弱的特点作了如下概述:"如果一个当事人不遵循自己的较佳判断去做事,并且是有意这样做的,那么我们说他的意志是薄弱的。"(戴维森,第462页)"较佳判断"属广义的理性判断:它既不同于自发的意识,也有别于非理性的冲动,是基于反思、比较、权衡而达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3.
李世峥 《天风》2012,(12):16-17
在使徒时代,教会尚属“新生事物”,并没有被那个时代所理解、所接纳。在这种情况下,教会的每一个举动,都有可能成为获取社会和民众认可的机会。据《使徒行传》3章记载,彼得、约翰曾借着对一位瘸子的医治,向在场的犹太人展示了教会的见证,使他们“满心希奇惊讶”。在这个过程中,彼得说了一句重要的话——“你看我们”,这是引起瘸子注意并引来众人关注的直接源头。“你看我们”,这是教会为见证基督的荣耀而向社会和民众发出的邀请。  相似文献   
44.
彭彦琴  李清清 《心理科学》2018,(5):1268-1273
作为佛教基础教义的“五蕴”是对心理机能尤其是认知过程的高度概括——人类信息加工包括色蕴、受蕴、想蕴、行蕴和识蕴五大机能系统。色蕴对感官信息进行初级加工;受蕴进行信息的情绪编码;随后在想蕴阶段进行高级整合,完成信息的概念语言表征;行蕴则为信息加工提供能量及方向导控;识蕴负责信息储存、监控调节及信息输出,最终形成完整的认知判断。佛教五蕴提供了一种信息加工的新模型。  相似文献   
45.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两个行”的新论断。“两个行”所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根本原因在于,既遵循了“行”的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创造了“行”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以特殊性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同时,在“遵循”与“创造”的守正创新中亦探索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前一个“行”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普遍性,后一个“行”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殊性,两者的统一只有在大历史观的视域下方能得到系统解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非是“反对《资本论》的革命”或新自由主义道路,而是执行马克思晚年“政治遗嘱”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行”的守正性产物,也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创新性产物。  相似文献   
46.
方圆 《道德与文明》2018,(3):147-154
功过格是盛行于晚明清初的通俗劝善书,功过格的流布,引发了一场关于劝善理念的争论。推行功过格的士人宣扬善恶报应、行善求福,其在吸引普通民众的同时,遭遇了正统儒士的批驳,他们反对功过格的功利色彩,强调善本当行、改过迁善。这两种劝善理念的差异既反映出士人群体不同的道德教化立场,也凸显了世俗功利主义与道德理想主义之间的价值张力:其一,在道德劝善上,推行功过格的士人主张善恶报应,更多地是面向一般民众的方便教化,正统儒士坚持善本当行,主要是勉励学道之人修身成德;其二,在德福观念上,普通民众深信善恶报应,希望积德行善能获得世俗福报,精英士人则基于良知自觉,以礼义为福,追求道德人格的完成。  相似文献   
47.
“法天而行”:董仲舒天论新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儒领袖董仲舒的天论不是源自孔子原生儒家 ,而是来源于墨家思想。天是一把“双刃剑” ,既对君王地位的巩固有利 ,又对君王权力存在着强有力的制约。如何实现对君王权力的有效制约 ,这是董仲舒天论的终极目的。董子天论的文化史意义主要表现于 :(1 )将仁义忠孝等伦理观念纳入天人系统中 ;(2 )自董子以后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思想 ,成为一不可移易的深层文化心理 ;(3)董子天论丰富了儒学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精神 ;(4)董子天论使大一统观念真正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48.
旅途     
残灯 《天风》1997,(10):26-26
我们这些旅客,这此寄居的,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地在旅途上走着。这条路是从窄门里走进来的,虽是条小路(太7:13—14),大家却深有体会地说:这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箴4:18)是的,这路的确越往前走越亮堂了。走到头时,就是“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的时候(提后4:7),必然玉宇通明,辉煌照眼,永无黑夜了。  相似文献   
49.
论《淮南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的道德教育理论强调因性而教、身教重于言教、心理调节与道德教育互动、以真情动人、重视教育主客双方的心灵沟通 ,其中不少合理因素今天依然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0.
孔子讲“仁”是立足于“己”的。在孔子看来,要想在人与人之间能够“行仁讲让”,应当先以“我”(“己”)为原点,彰显“亲亲为大”的真性情。另外,“仁”是人最本质的特征,但凡“知人”者皆具备内省自己(“知己”)的能力;由“知人”而“知己”的过程中无不贯穿着对“仁”德的体察。在切“己”“知人”的前提下,通过“尽己”的方式最后顺利实现“行仁”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